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2-14 16:05
单位名称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提供服务。承担全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救助家庭核对信息档案建立健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市救助家庭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住所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2号
法定代表人 冯雄文
开办资金 10.5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8万元 11.06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4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民政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有力有效。精心安排部署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兜底保障的政策文件及实施方案,印发了《兜底保障成果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等行动方案,聚焦了社会救助政策落细落实,为各区县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提出了指南和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实施了民政兜底保障8项专项行动,抓好低保、特困等特殊群体保障制度的落实,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范围,守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二)健全完善低收入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一是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与市教育、人社、卫健、乡村振兴局等9个单位签订了《关于建立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合作协议》,着力提升全市数据比对及信息共享水平。二是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程序开展精准认定,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915户5874人,其中农村1674户5292人,城市241户582人,并及时将相关数据推送给医保、住建等部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三是5月13日,召开了全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培训会,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操作及信息核对系统进行了讲解与操作演示,安排部署了“四类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今年召开了3次社会救助联席会议,1次社会救助绩效评价暨季度工作推进会,1次社会救助暨兜底保障工作专题会议,1次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1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工作安排会,2次“百日提升”行动专题会议,1次政策培训会,对进一步做好我市兜底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积极开展信息核对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信息核对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与市公安、市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单位对接,对全市在册的12109户26531人城乡低保、2097户6371人低保边缘家庭、1599户1648人特困供养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核对,共核对出912条异常信息,各区县迅速行动,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经核查共清退188户679人。2022年,共核对2624人,核对出现异常信息409人,对死亡火化人员在系统内进行实时比对,累计对1620人死亡火化人员开展信息核对,共核对出64名死亡火化社会救助对象,已将异常信息和死亡社会救助对象信息推送至其所在区县,各区县及时进行了分析研判,对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对不符合条件或已死亡的及时进行了清退,坚决杜绝死亡人员“吃低保”现象的发生。(五)扎实开展驻村帮扶。一是制定了《2022年度包村工作计划》《关于为墙下塬村爱心超市捐赠物资的通知》,积极争取资金3万元用于指导墙下塬村抓党建促振兴,并投入4万元资金用于推动包抓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二是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春季花椒种植技能培训会,协助村委会举办端午节“缝香包品粽子继传统”主题活动及开展重阳节“敬老送暖”暨文明创建表彰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获得群众一致好评。三是到墙下塬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慰问驻村工作队员、入户走访困难家庭,定期与驻村干部谈心谈话。(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宣传力度。先后在中省市各级媒体刊登稿件、新闻视频42篇,其中,7月8日《人民日报》第19版民生栏目以《陕西省铜川市为全市12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料护理人服务》为标题对我市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服务工作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中国社会报》2次对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报道;陕西广播电视台2次对我市分散特困供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七)着力加大督查检查工作力度。按照包联区县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督查,今年以来,我中心组织人员先后对各区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开展四轮次的督查检查,采取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查看、随机入户走访等方式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督导调研检查。通过督导调研,聚焦工作短板弱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特色亮点做法,如耀州区董家河镇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庙湾镇“三个一”工作机制,王益区桃园街道办“社会救助+服务”等,通过补齐短板弱项,推广宣传经验做法,有力提升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八)强化信访维稳。为切实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印发了《关于做好社会救助领域群众信访工作的通知》,建立信访工作台账,我中心今年共接收信访件12起(件),全部已办结,确保群众信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工作成效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过去的一年,我们出台了《铜川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开展了社会救助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评选了12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救助示范乡镇(街道),扎实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全面提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水平,评选出61个全市最美照料护理人,我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工作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全年我市共保障城乡2.8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1.57万元,兜住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确保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细落实落地。三、亮点工作(一)强化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照料服务。探索分散特困供养照料服务新举措,开展了“最美照料护理人”评选,从安全、日常、生活、生病、综合评估等五方面进行评选,对61名“最美照料护理人”进行通报表扬,促进特困供养对象照料护理责任落实落地;在汛期、疫情、严冬酷暑时期,组织对散居特困供养对象的住房安全、取暖、用电安全等进行全覆盖探访排查,铜川的做法在《人民日报》、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铜川电视台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二)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把社会救助工作同乡村振兴“三类人群”防返贫预警监测机制有效结合,建立实施了“一周一碰头、半月一研判、一月一会诊”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精准落实相关社会救助政策。6月16日,召开了全市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及推进会,会上,各区县参会人员观摩学习了耀州区董家河镇社会救助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和庙湾镇的社会救助“三个一”工作机制建立运行情况,通过现场会及推进会的召开着力提升我市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同时,建立了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档案做到了“四统一”标准,即分类统一、标准统一、装订统一、摆放统一。将社会救助资料按照统一标准装订成册,做到了封面醒目美观、目录明晰有序、台账精准详实、审批资料完整齐全,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三)开展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管理水平,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度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导区县各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在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民政窗口设立一块“救急难”服务指示牌,放置一套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资料,设立一部便民服务电话,设立一块社会救助公示栏,每个村(社区)建立一支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共有22个乡镇(街道)对照14项指标创建,经实地评估,最终评选出12个社会救助示范乡镇(街道),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通过先进典型的创建,不断提升我市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围绕信息核对工作,积极拓宽各部门信息共享渠道,提高救助精准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享受相应的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二是紧密配合市乡村振兴局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各项工作。三是针对特困供养对象医疗补助问题,加大与卫健、医保部门对接联系,配合做好医疗救助补助工作。四是聚焦因灾遇困群众,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建立排查工作长效机制,发挥“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作用,做好主动发现、及时救助。五是提高低保标准,分层分类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政策知晓率,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经办能力和政策的执行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2年2月,被授予“铜川市救助服务中心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荣誉称号;2.2022年4月,被授予“五星级党支部”荣誉称号;3.2022年5月,被授予“铜川市救助服务中心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优秀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