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信访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助市信访局做好信访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受市信访局委托做来市上访群众的接待和服务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青山路市政府大门西侧信访大厅内 | |
法定代表人 | 王小艳 | |
开办资金 | 1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信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4万元 | 8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信访服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信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进一步规范信访基础业务工作。开展“信访基础业务提升年”活动,全面提升信访事项“四率一占比”。全市信访事项办理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信访事项化解率三项指标居全省前列,网上抽查错误率为全省最低;大力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群众参评率、满意率得到很大提升。有力保障重要节点信访工作。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保障,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和重点人员,进一步完善驻京劝返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源头化解稳控工作,不断加大领导接访下访密度,全面把好属地稳控、通道布防、驻京劝返三道防线,实现了“一少六无”的工作目标,为保障中省“两会”“四中全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顺利进行做出了榆林贡献,受到省信联办的表彰。加强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局机关协调联动形成了预防、排查、化解、稳控、处置五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管理机制,在3月、5月、9月先后组织了三次拉网式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梳理出各类重大矛盾纠纷546件,分批集中向责任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进行交办,逐件建立责任清单,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责任实。全面推广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应用。协助局机关组织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进行了集中培训。并通过建立网上信访管理员群,及时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应用工作进行指导。同时,派出得力业务骨干,帮助人员力量薄弱县区进行了培训。在培训中不断总结、整理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培训效果递增。通过培训和应用,使大部分基层人员能够独立进行基本操作。特别是培养了一批能够处理各种错误的技术骨干,确保不因技术问题导致信访件处理延误。五、严格规范公物财务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规章制度。定期对单位资产进行了摸底清查,所有资产全部登记、建账。同时按照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坚持民主、透明、规范、节约的原则,单位管理日趋完善。六、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经济效益1.本年预算配置控制较好。财政供养人员与上年基本持平。2.预算执行方面。支出总额控制在可用预算总额以内,本年部门预算未进行预算相关事项的调整。3.预算管理方面,制度执行总体较为有效,仍需进一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需要严格把关执行。4.资产管理方面,定期进行了盘点和资产管理,总体执行较好。(二)社会效益1.切实做好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做好当前信访工作的通知》精神,以“阻疫情不阻民情”为目标,全力做好涉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涉疫矛盾纠纷排除化解工作的通知》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意见》,对10个领域的涉疫矛盾进行梳理排查,就25项具体工作逐项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夯实了化解责任。将涉疫信访问题作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专门台账,在接收受理、分流办理、处置管理、督查督办等环节优先受理、优先处置。2.着力提升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化建设水平。以严格落实“让群众最多访一次”工作机制为抓手,多措并举,打赢了基础业务翻身仗,确保群众初信初访事项及时化解,防止网访转走访、初访变重访。3.集中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行动。一是深入开展“双千行动”。以中省交办“四大攻坚”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为重点,全面排查突出信访问题,落实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和涉访部门负责人包抓化解。4.不断深化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打造群众满意窗口,提升信访温度。围绕“业务规范、接访精准、办理到位、人民满意”工作要求,完善软硬件建设,努力把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建成群众满意的“人民群众之家”。二是加强督查考核问责,建立周预警、月考核的通报考核机制,加强督查督办,严肃责任追究。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工作厚度。把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信访工作体系。5.综合治理越级上访维护信访秩序。综合采取“攻”(集中化解信访积案)、“疏”(拓宽信访渠道,落实领导下访)、“防”(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防范重大风险)、“稳”(落实关键时期重点人员稳控措施)“四种策略”,建立属地化解稳控、通道布防布控、驻京省接访劝返“三道防线”,有效遏制了越级上访势头。七、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信访基础业务水平发展不平衡,群众参评率、满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2.访诉分离阻力较大,群众传统观念守旧,信访不信法、以访压法、以闹求决的行为依然存在。八、整改措施1.要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在推进制度改革中实现信访工作质效新提升。扎实推进“最多访一次”、“首接首办责任制”落实,持续推进“人民满意窗口”创建活动。2.积极推进访诉分离。支持配合政法机关落实“访诉分离”制度,耐心说服引导涉法涉诉信访群众按法定程序反映诉求。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强化责任落实。按照职责权限,着手梳理各有关部门分类处理信访事项的责任清单,理顺处理程序,畅通处理渠道,完善处理机制,压实有权处理部门的工作责任。2.抓好协调指导。按照职能定位,履行好信访部门协调指导的工作职能,对政策性强、关注度高的信访积案,久访不息的信访老户以及涉众型利益诉求群体,加强部门和县区之间的对接协调,搭平台、出思路、想办法,形成工作合力。3.规范基础业务。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突出重点,细化措施,逐级专题部署,把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答复、送达、信息录入、督查督办、复查复核等关键环节,作为刚性要求和规定动作落实到位,促进全市信访工作基础业务水平整体提升。4.规范信访秩序。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省公检法司四部门出台的《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陕公通字〔2015〕67号)文件规定,配合政法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