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林木种苗工作站(西安市天然林保护修复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林木种苗,促进林业发展。林木良种引进、选育、推广•林木种苗及种质资源管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林业产业发展指导及示范园建设•林业生态文明教育、信息宣传•拟定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的规程、标准、管理办法。 | |
住所 | 西安市户县涝店镇东保安村北 | |
法定代表人 | 齐康学 | |
开办资金 | 2927.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3.04万元 | 117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林木种苗网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举办单位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职能工作,主要工作如下:一、执行本单位章程情况一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举办全市种苗行业培训班4期,对从事种苗行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林业产业发展、种苗执法、林草种质资源调查等业务培训;二是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做好“三公”经费支出,做到了站务公开和财务工作公开化,制度化;三是严格按照市编办设置的人员岗位规定,确立工作岗位,因岗设人,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人员编制情况。二、宗旨和业务开展情况(一)深入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一是完成《西安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指导手册》政策篇、技术篇、系统应用篇的编写和印刷,聘任专家、教授31名,成立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1个,区县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11个,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90名,成立普查工作队35个,在秦岭林区布设普查样线220条,平原区设样点603个。。二是开展县级普查技术培训7场次,并根据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围绕植物识别、树木形态描述、腊叶标本采集制作、样线布设、林草种质普查数据采集app操作、DNA标本采集保存等内容,举办市级普查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普查技术人员350余人次。三是按照省级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与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陕西省秦岭红豆杉种质资源库高标准建设;完成白鹃梅等5个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专项调查,查清资源分布、数量,为优良单株、优良林分的选育打下基础;完成74种萱草属植物种源收集和引种观测工作;完成秦岭北麓15种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收集、引种选育,对野生花卉引种驯化抗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西安野生花卉引种驯化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实施报告》。截止年底,全市共记录维管植物147科、515属、1100余种,采集植物标本1834号、7336份,拍摄植物照片43462幅,初选优良单株246株,优良林分58块,在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我市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扎实开展林木新品种保护和种苗“双打”工作一是开展打击侵犯林业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草种苗专项行动,开展种苗“双打”工作督导检查3次,严厉打击抢采掠青林草种质资源,做好林草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做好了全市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情况和种苗“双打”案件信息情况统计,及时上报省林业局。二是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秦岭保护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村镇、集市开展《种子法》等行业法律法规宣传宣讲,组织开展宣传活动54次,录制《种子法》宣传音频2个,出动宣传车28台次,设置宣传展板62块;开展《种子法》及种苗“双打”知识培训11场次。三是督导浐灞等5个开发区落实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事项;完成全市338家持证苗木企业生产土地性质调查;对省、市林业工程项目造林苗木质量、苗木“两证一签”制度落实及苗圃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建立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起草制定的5个地方标准已向社会发布,6个地方标准获得立项。(三)积极开展古树名木繁育保护一是开展古树名木种子、穗条采集,做好古树名木繁育,对繁殖成活的古树名木幼苗进行移植,做好抚育管理。二是与大专院校建立站校合作机制,做好古树名木养护、保护、复壮、繁育等技术研究,做好生长观测记录和数据分析。三是对全市新增的260株疑似古树进行鉴定,确定全市新增古树212株,做好新增古树挂牌工作。(四)有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一是开展林业产业工作调研,指导区县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完成了全市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改造3万亩,林业产值119亿的省考指标。二是完成省级龙头企业监测工作,完成经济林、中药材种植、苗木花卉等林业产业发展统计,做好林业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指导。三是利用网站、公众号、官方抖音、微信等线上方式,指导苗企苗农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西安林业产业被《中国花卉报》报道,做好西安林业产业宣传推介。四是开展喜迎中国农民丰收节盆景制作、插花花艺制作、送技术下基层和林业产业技能培训7场次,开展产业技术推广与交流、盆景技术示范推广、插花花艺推广等活动共45场次,向林农林企普及林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动西安林业三产融合发展。(五)持续优化行业指导与服务一是指导区县做好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加强对苗木花卉质量、市场环境的调研,开展苗木花卉市场专项检查指导2次;按照市级示范园认定标准,认定21家苗木花卉企业为苗木花卉市级示范园。二是做好了企业区域引种试验记录、试验结果等审核、把关和指导工作,“金蝶”“金露”2个决明新品种、“秦光9号”“秦光11号”2个桃新品种、“日出”“荷兰粉”“芭芭拉”“德克萨斯”4个睡莲新品种通过了陕西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初审。三是指导林木良种基地做好年度生产计划、作业设计、良种林木抚育、繁育技术创新等规划编制,对周至厚畛子林场国家落叶松油松良种基地、陕西蓝田白皮松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专项检查2次;做好了秦岭红豆杉保护发展项目和迁地保护项目的指导、监管工作,高标准建设陕西省秦岭红豆杉种质资源库。四是与陕西省西安市植物园合作,开展决明、大丽花、小丽花等新优品种的引种栽植试验,开展国槐优良单株嫁接、重瓣榆叶梅嫁接、嫁接丁香打顶扩冠抚育等繁育改良研究,开展新西兰柏、红叶皂角、垂枝元宝枫等新品种选育繁育试验,引导苗农、苗企开展林木新品种及林木良种区域性试验研究,加强苗木生产实用技术示范应用,开展红豆杉苗木造型示范,做好引种繁育和生产创新示范交流指导。(六)全面做好种苗及林业产业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工作一是完成西安林木种苗花卉网站、手机客户端及信息发布后台的全新改版工作,开发“西安林木种苗”手机APP客户端,开设“技术共享”专栏,做好线上种苗行业和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指导。二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工作督导检查,审核发布苗木花卉供求及价格行情等信息2938条,技术共享文章235篇,其中被省级以上采纳5篇,市局官网采纳112篇,被市局微信公众号采纳12篇,市级以上媒体采纳1篇,《学习强国》平台采用114篇,浏览量超过150万,点赞量超过3万;推送西安市林木种苗花卉微信公众号48期192篇文章;在官方抖音发布生态教育、企业产品营销、技术科普类视频48条。解答12345热线咨询2条。三是指导行业协会做好财政票据年审、组织评估作,召开行业座谈会4次,开展盆景制作、插花花艺、苗木造型培训6场次,发挥了行业协会咨询、协调、交流、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七)积极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修复工作一是自8月29日我站加挂“西安市天然林保护修复中心”牌子以来,我们积极与省天保中心、市局资源处加强工作对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二是完成2021年度天然林保护修复省级复查工作,抽查的周至县及高陵区2个区县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通过省级复查验收。三是调研全市相关区县(单位)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全市天然林资源现状,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完成全省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确定专项调研。(八)推进林业生态文明教育一是抓好单位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优化提升生态体验路线3条;开展引导师科普能力提升学习5次,13人取得自然教育引导师资格,1名同志被周至县六中聘为生态文明教育特约讲师,1名被授予陕西省自然教育特聘专家;单位获得“西安市民终身体验学习基地”称号。二是与高新四十五小学、鄠邑区第二中学等4个教育机构签订生态文明教育合作协议,接待周至县第六中学及鄠邑区周边中小学校师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5场次,接待师生480余人。三是主动走出去,开展林业生态科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集市活动25场次,受教学生和群众达两千余人次。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抓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中,未能完全发挥地理资源和特色优势,发展对策和思路不够具体。二是林草种质资源工作开展区县进度快慢不一,优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收集与利用做得不够。三是林业产业与新媒体融合不足,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效果不明显。四、下一年工作打算一是结合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制约瓶颈,深挖资源优势,精准施策,积极引导,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二是抓好林木良种及新品种研发、选育和推广应用,加强区域引种繁育试验指导,加快造型苗木、盆景花卉制作应用与推广。三是推进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标准化建设,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深入开展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和种苗“双打”工作。四是加大优良乡土树种、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与利用工作力度,加强优良林分、优良单株调查选育,做好林草种质资源调查、保存、收集与利用工作,。五是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运行维护好线上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做好线上种苗行业和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引导、协调、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六是抓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认真贯彻《陕西省天然林保护修复条例》,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是推进林业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生态文明进学校、进社区、进集市科普宣传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西安市行政执法委托书》,发证日期2020年4月29日。按照司法局通知时间年检,未到期。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