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眉县> 眉县实验小学

眉县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2-13 11:16
单位名称 眉县实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眉县滨河新区眉坞大道9号
法定代表人 丁平安
开办资金 42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眉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0.04万元 4334.68万元
网上名称 眉县实验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11月4日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由830万元变更为4250万元,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2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一).强化纪律作风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治、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相关政策理论学习,严密组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教师自查和意见征集活动。一年来,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师德师风法规条令、作风建设要求等8次,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3次,召开师德专题整顿会5次。(二).坚持德育为首,强化育人效能。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精心选聘班主任,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会,通过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班会课赛教及新老班主任“帮、扶、带”等形式,不断促进班主任队伍能力提升。扎实开展“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坚持班子讲思政课、听评思政课,开展思政课赛教活动,加强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建设,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深入实施“新时代•新德育”铸魂行动,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五爱”、感恩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童心协力•抗击疫情”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新人。(三).加强骨干体系建设,培养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县管拔尖人才1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人,名师工作室2人。(四).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素质教育。开足开齐艺体课程,积极实施体艺“2+1”项目,严格保证学生两操及课外活动时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县局体质检测弱项,加大体育课、体育活动管理,探索建立学生体质年级分层标准,推进实施学生体育素养增值性评价。篮球、足球、三跳队集训活动经常,智能机器人、舞蹈、合唱、美术、书法活动社团坚持训练。举办了学校科技节、艺术节,每学期坚持组织开展学生运动会、阳光体育大课间评选活动,隆重举行了校园足球班级联赛,收到良好社会效应。(五).坚持底线思维,安全管理毫不松懈。始终坚持安全首位意识,强化底线红线思维,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各项要求。强化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以及家校群、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消防、防溺水、饮食、禁毒、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及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定期进行校舍、设施安全隐患、学生携带危险品及矛盾纠纷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确保不走过场不留隐患。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创新构建实施“德育争章评价体系”。2.学生体艺特长培养形成体系。3.教师队伍培养初见成效。4.书法教育形成亮点。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省级硬笔书法示范校、硬笔书法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大队(集体)、省少工委“党团队史我来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优秀单位、省级第七届全民健身舞宝鸡赛区器械健身舞第二名;市级中小学家校共育示范基地、市科普教育示范校、市交通文明示范校、健康学校建设示范单位、心理健康示范校、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红领巾法学院、市十二运道德风尚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精心打造,文化传承与特色锻造方面成效不够明显。2、名校示范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色品牌建设还需继续深化,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仍需持续加强。3、班子管理水平、责任意识仍需不断提升,工作作风仍需不断强化。4、大班额问题亟需解决。(二)、改进措施:以上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我们将按上级和群众要求,1、加强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办学条件。四、2023年工作计划我们将立足“规范、务实、创新、提升”工作思路,与全体教师一起砥砺前行、改革创新、奋发进取,共同打造实验小学发展新篇章。一是以“名校建设”为抓手,聚焦质量核心,发掘实验小学百年老校和红色文化两个独有符号,进一步打造阳光教育品牌,抓实教师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德育评价体系改革,力争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等在全市有较大影响。二是深入推进“双减”落地落细,做实作业革命,做优课后服务,做细常规管理,做好体艺劳教育,实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强化学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坚持沉下身子抓工作,设身处地搞服务。四是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抓实抓牢关键环节,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省级硬笔书法示范校、硬笔书法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大队(集体)、省少工委“党团队史我来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优秀单位、省级第七届全民健身舞宝鸡赛区器械健身舞第二名;市级中小学家校共育示范基地、市科普教育示范校、市交通文明示范校、健康学校建设示范单位、心理健康示范校、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红领巾法学院、市十二运道德风尚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