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发布时间: 2023-02-13 10:53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西安市临潼区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西安市临潼区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及相关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申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农民科技教育·相关学历教育·农机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农机操作及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咨询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92号种子管理站综合楼6楼
法定代表人 李国胜
开办资金 12.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38万元 12.3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2022年市级部门下达我区培训任务为1.4万人次,为全面高质量完成农业科技培训任务,根据局属各单位工作职能及业务领域,分解培训任务。我单位利用“三下乡、科技之春”,依托云上智农、老刀学霸等APP新媒体,开展多渠道、广形式、普及性的线上农业科技培训,完成承担4000人培训任务。局属各单位累计组织培训392场次,1.8165万人次,其中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培训8533人,占51%;围绕涉农政策培训培训8145人,占54%。为我区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扎根农村生产的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按照市乡村振兴2022年任务清单,结合我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我单位承担市、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中农业农村工作的任务,我单位统筹协调局属各相关单位,狠抓工作落实,加大工作力度,定期召开乡村人才工作座谈讨论会6次,研究、落实相关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统计汇总各类农业培训,及时梳理优秀典型,创新工作方式,并每月按时上报区委人才办。推荐农业农村方面的杨厚安、李权、刘永忠等6人被评为“榜单人才”。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完成考核指标内容。3、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2022年月度任务清单》,我单位承担第49项任务指标。结合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培训活动,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活动。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完成考核指标内容。创建25家农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相桥街办神东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并授牌。1家市级人才培训基地,提升高素质农民讲师团,召开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暨乡土人才培育基地授牌仪式,表彰2021年度优秀高素质农民及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并加快系统干部培训力度,年内开展两批系统农技干部能力培训,动员农技干部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业务培训和技术创新、参加各种竞赛、比武等活动。4、高素质农民培育。2021年度市上下达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400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任务50人顺利完成。从2021年9月份开始,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依托农技推广、区妇联等单位进行广泛宣传,共有550余人通过线上报名,通过笔试、面试确定学员505名。依托8家实训基地,开设蔬菜、果业、粮食、养殖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8个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操作培训,学员云上智农注册率112%,评价率98.6%,实践课程有序开展,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2022年度市上下达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450人,从9月份开始,按照工作计划安排,按照高素质农民“村村过,组组有”的原则,根据全区产业特点,经过精细调研和走访座谈,通过分区域报名初选高素质职业农民学员800余名。最后经过层层筛选确定面试学员500余名,其中452名学员通过面试并在云上智农注册登记,入库率100%。目前,线上网课学习完成率已达82.6%。5、参与疫情防控一是组织高素质农民学员积极配合所在村组,通过网上报名成为疫情防控自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乡里,为复工复产作好基础准备,为高素质农民正常培育贡献力量。二是疫情防控督导穆寨、马额两个街办,坚持疫情动态信息上报。三是参与全区高速路卡点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专人专班。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1、一是几年来临潼区农培中心致力于农民培训,多次被省、市评为农广校体系先进单位,在2022年获得全国农民教育培训100所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之一和优秀校长荣誉;在全市高素质农民目标任务考核中获优秀等次。二是通过学习强国、陕西农村报、三秦都市报、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高素质农民先进、典型事迹20余篇。2、完善体系抓培育。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整合农科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单位、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训资源。不断探索高素质农民多元化培育路径和方法,完善培育体系,形成“农广校+”的培育模式。建立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围绕我区果业、粮食、设施蔬菜、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重点优势,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实施,分类确定培训对象、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强化培训过程,增强培育工作对对象的“针对性”、过程的“规范性”、成效的“有效性”。3、搭建平台保质量。临潼区农培中心一直致力于农民培养培训,探索了符合农民需求的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田间课堂和外出参观交流教学模式,把开辟农民成长的路径,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文化职业素养,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搭上农业网络化、信息化的快车,作为培育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推进高素质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业远程培训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鼓励乡土人才、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参与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搭建平台,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种养大户、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现场观摩、实地指导,使其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技术人才的特长,使其更好的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4、跟踪服务固成效。带动农民发展产业,提高效益,发挥示范、引领和帮扶的带动作用。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融合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基层农技人员、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培育模式,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孵化培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三、存在问题1、增加专业人员,培养专业人员能力,更新提升业务素质;2、更新观念,力求实效,从工作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积极从思想上、业务上行动起来,团结拼搏,克服不足,推动培训工作稳步健康发展。四、今后工作打算1、完善机制,跟踪服务。通过规范管理、继续教育、帮扶指导、政策扶持几个关键环节的落实,实行动态管理,帮助高素质农民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发挥高素质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潜力和内在动力,使其成为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典型代表。2、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积极实施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人员、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培育模式,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区内农业技术优势,大力培养“一懂两爱”的农业农村人才,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3、塑造典型,创新创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临潼融媒体、农业科技报等媒体塑造宣传典型人物事迹。今后把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打造成为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骨干力量。通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使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荣获:100名优秀基层农广校校长、100所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百佳校(中央农播体[2022]8号);2021年基层农广校绩效考评综合优秀单位、2021年优秀基层校校长(市农培发[2022]1号);2022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临科协发【2022】3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