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兴平市政务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市信息化工作方案。社会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和各级政府网站管理与信息公开。 | |
住所 | 兴平市县门街东路2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阿妮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95万元 | 91.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兴平市政务信息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咸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市政务信息化工作以政务信息公开为重点,以数字政府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市以“为民助企”为核心,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和作法,在“陕西省关中片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培训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和推广,被咸阳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晚间新闻站》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报道。一、当年工作开展情况(一)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一是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政府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依法规范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政务公开的行为,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基本信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截止目前,政府网站主动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数据:3662余条。在依申请公开方面,落实“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截止目前依申请公开信件17个,均按照《答复文本标准》予以规范回复。二是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加强对全市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工作。对全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将全市17家政府部门的23个政务新媒体纳入国务院监管平台,定期对全市政务新媒体的更新、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反馈要求整改;每季度下发《全市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的通报》,以全市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与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为整治对象,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工作,推动我市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截止目前“兴平发布”等全市23个政务新媒体(其中微信公众平台17个、微博1个、今日头条3个、抖音短视频2个)形成矩阵,发布信息6500余条。四是做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暨“12345”便民服务热线案件办理。截止目前,兴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正常运行,共接收咸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转派工单6173件,按照受理类型分:住房城乡类1618件、卫生健康类1335件、农业农村类593件、生态环境类520件、城市管理类436件、人资社保类270件、其他类1401件。已全部转派至相关部门,其中回复办结5911件,在办262件。按时办结率100%,办理满意率100%。五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务诚信公开承诺机制,下发《关于推进全市信用承诺有关工作的通知》(兴信息发〔2022〕1号)。共收集44家单位70余条信用承诺,并将信用承诺信息上报至咸阳大数据管理局;推进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深入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工作,全市26个部门完成平台接入。截止目前,上传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自然人等信息3198余条,其中行政许可3071条,行政处罚信息105条,行政奖励信息17条,信用承诺信息5条。累计发布信息数量7万余条;全面推行行业“红黑名单”制度。2022年,我中心继续加强红黑榜名单季报送制度。并通过邮箱报送和信用陕西平台报送信息两种渠道及时报信息。截止目前报送黑榜53条(失信企业法人),红榜70条;建立健全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事中事后协同监管,严格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提高违法失信成本。我市积极配合上级信用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转发《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并积极落实文件精神,能及时配合上级部门将我市被国家推送的法院被执行人履行情况及时与法院联系并将结果及时报送至咸阳市大数据管理局,帮助兴平市银塔炒货厂、陕西欧菲亚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配合发改局联系市场监管局、法院完成全市重大失信事件数据统计;强化企业信用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营商环境宣传。持续开展“诚信让兴平更美丽”主题实践活动及集中宣传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诚信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自身信用意识;充分利用“兴平发布”公众号平台及时发布信用体系相关信息,在并“兴平发布”平台对《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作了系列解读;通过各部门联动,营造优良信用环境,弘扬诚实守信正能量,营造“学信、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六是做好OA协同办公系统管理维护。截止目前,全市65家单位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发文5913件,办公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网上发文量位居咸阳市前茅。七是做好全市电子政务机房的管理维护和网络安全保障。每天早晚对电子政务机房设备进行巡检,确保系统运行正常稳定;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审查签字制度;兴平市人民政府网站每天凌晨备份数据库,网站全站每周备份一次,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及时恢复,确保数据安全;中心工作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兴平市人民政府网站值班读网制度》等每天进行读网,并做好读网记录保存;网站后台操作系统根据工作分工,分配相应的权限,账户实施“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按照《用户帐户管理制度》和网站管理工作要求,定期对网站管理员密码进行更改,确保上传信息环境安全,政府网站运行安全稳定;单位工作人员计算机、U盘、移动硬盘实施专人管理和使用,设置系统开机密码,离开密保,密码严禁外泄,避免外部人员登录对本单位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做好网站技术监测,与北京开普云公司签约,每季度通过技术手段对我市政府网站进行扫描;每月提醒OA协同办公文书管理员更换一次登录密码,严格要求平台管理人员实行专人负责,严禁外泄,加强用户管理、变更管理,各使用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和系统管理员,严格提交《兴平市OA协同办公系统单位名称变更申请》《兴平市OA协同办公系统管理员信息登记表》,确保应用管理系统使用安全。八是做好政府网站管理和集约化建设。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上报《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2021年度)》信息。向咸阳市大数据管理局上报《关于兴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向咸阳市集约化平台迁移的申请》,经过前期各项工作对接,10月13日已完成兴平市人民政府网站迁移工作。(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一是推动政务公开专区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建设。2022年,全市27个部门和13个镇办完成政务公开目录梳理工作,并在兴平市人民政府网站公示。同时以东城办、西城办、桑镇、教育局、卫健局等5个市级基层政务公开示范点创建为抓手,积极构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带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标准提升。推进政务公开向村(居)务延伸工作,2022年底,各镇街道建成村(居)务公开示范村(社区)2个以上。二是数字政府建设。根据《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及《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我市《关于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通知》,经7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兴平市城市大脑暨大数据运营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招标,初步设计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三)特色亮点工作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健康码”技术保障。起草下发《关于“陕西健康码”转码管理工作的通知》(兴防控办发〔2022〕5号)。截止3月31日,“健康码”问题咨询电话答复群众咨询2400余次;为106名群众进行了“红黄码”转“绿码”操作,方便了群众出行。自4月1日起,陕西健康码升级为“陕西一码通”,截至目前,共答复群众“陕西一码通”咨询千余人次。二、产生的社会效益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政府的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使公众、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交流信息、办理事务,减少到政府部门办事的中间环节,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阳光政府形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政府部门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兴平市城市大脑暨大数据运营中心一期建设项目”推进缓慢。主要原因是实训大楼建筑方案有所变动,导致大数据运营中心设计方案多次调整,影响项目整体进度;二是12345热线平台案件办理质量不高,重办率较高。造成原因:个别部门对群众诉求重视度不够,与群众沟通不到位;三是政务公开专区推动缓慢。原因是各部门政务公开程度不同,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整改措施推行转变作风、工作职责、办理实事、廉政风险点等公开承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把市政府的政策、法规、新闻动态及时通过网站对外公布;12345热线平台以诉求人满意为终极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办理工作制度,对诉求人的反馈意见要高度重视,对解决不满意的承办件,加强沟通协调,必要时重新办理,提高群众满意度,确保办理工作行之有效。下年度工作计划(一)继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二)一是拓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做好OA协同办公系统管理;四是做好兴平市电子政务机房的安全维护;五是做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暨12345热线平台案件督促办理工作。(三)开发“掌上兴平”便民服务APP。为自然人提供从出生到去世,涉及全生命流程管理的各项服务。(四)完成“兴平市城市大脑暨大数据运营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不断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打造好城市大脑数字平台底座基础,逐步拓展智慧城市边界深度,实现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