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3-02-07 16: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林草业技术推广与草原保护提供服务。草原保护造林种草技术咨询与培训林草业技术推广应用林草业规划编制与建设林草业推广项目技术指导及监理管护规模化防沙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
住所 榆阳区王家楼大队麻地湾二队
法定代表人 刘培东
开办资金 348.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0.54万元 772.5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草原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林业项目建设完成情况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完成项目任务40000亩。其中,人工造灌木林30000亩,封沙育林10000亩。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工程。完成退化林修复12000亩,人工造乔木林15000亩。3.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2014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补植补造建设任务3000亩;完成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7.5万亩;完成2019-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区部分区域补植补造工作;完成2013-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共计24.3685万亩人工造林保存率调查工作,以及图斑矢量数据库校对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京津历年工程项目的轨迹资料,便于今后各项核查审查。4.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完成2013-2020年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共计10.5万亩人工造林图斑校对工作。5.“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任务19000亩,其中,人工造林5000亩,森林抚育3000亩,灌木平茬10000亩,退化草地修复1000亩。6.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榆阳区2022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及评审9万亩,目前项目任务正在招投标筹备中。7.榆阳区重点绿化项目监理。榆阳区2022年重点绿化项目安排我站负责监理指导园区景区绿化、道路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共计23个标段。8.社会资本参与环城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2022年安排我站负责小纪汗煤矿、采气二厂、胜利煤矿、二墩煤矿4个企业参与的环城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的监理工作。9.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工作。校对完成榆阳区202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1万亩人工造林结果落地上图。完成榆阳区2021年荒漠化治理工程造林结果上图6.7万亩。(二)草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退耕还草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初启动实施,根据实地调查,理论可退面积995块图斑5045.08亩。3月初区林业局将退耕还草4000亩任务分解到各乡镇,积极协调榆阳区财政每亩新增200元种植补助,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4月中旬起农户开始陆续种植,截止目前已完成全部种植任务,并对种植的所有小班地块进行了实地测量和矢量数据上图。11月对所有的地块进行了验收和初次兑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完成了2021年下达任务人工饲草基地0.5万亩、暖棚0.75万平方米、青贮窖2万立方米、草种基地0.17万亩,围栏4万米。前半年对该任务进行了全面落实、技术指导,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部进行了验收兑现。3.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榆阳区2022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林业建设项目初步矢量数据规划,其中草原围栏封育5万米,人工种草0.3万亩,退化草原改良0.5万亩,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划定了重点实施区域。目前正在进行招标。4.优质饲草产业项目。对2021年高产优质苜蓿返青开展了实地调查和技术指导。2022年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种植1.7万亩,其中符合补助面积2464亩,一年生优质饲草15万亩,其中符合补助面积68236亩,饲草储备库3.6万立方米。同步根据优质饲草种植情况补助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3936亩,重点扶持饲草加工龙头企业1家和中型饲草加工服务队6家、小型饲草加工服务队2家。5.草原鼠虫害检测及防治工作。榆阳区2022年草地鼠虫病害发生总面积2.07万亩,其中鼠害0.61万亩,虫害1.19万亩,毒害0.23万亩。完成模拟防控1.55万亩,其中鼠害0.31万亩,虫害1.19万亩,毒害草0.05万亩。组织动员全区规模种草企业和农户累计防治6.5万亩。6.榆阳区2022年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同时进行了地块矢量规划和落实,对种植户进行了相关技术指标培训,目前项目正在进一步实施中。7.天然草地补播改良项目。6月份与国家九三学社中央共同完成天然草地补播改良60亩(黄花苜蓿30亩,紫花苜蓿30亩)。探索盐碱地改良新种植耐盐碱苜蓿品种中苜3号612亩,配套水肥一体实施。8.草地调查。根据国土三调数据,对我区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其他草地进行了筛选比对,实地踏察了500亩以上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其他草地情况,建立图片影相数据库,对我区的大面积草地状况有了深入了解。9.草地监测。开展草地监测项目,对26个国控天然草地监测点和4个其他天然草地监测点进行监测上报,同时监测了榆阳区的草地基本样地样方87块,对我区的草地覆盖度、优势草种、毒害草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后续开展退化草原修复提供依据。(三)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积极安排部署,选派各组业务骨干完成了区林业局下达我站春节、清明节、寒衣节、冬至期间7个乡镇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现零火灾事故发生的目标。(四)科研创新、寻求突破,加强林草业发展科技研究1.小叶桑新品种的引种栽植试验。推广小叶桑抚育管理技术6万亩,推广高杆修剪、抹芽摘心、水肥控制等桑树抚育管理技术,对低产生态桑园进行提升改造。推广标准化桑园基地建设技术2000亩。完成标准化桑园建设技术规程基础编写,完成小叶桑完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1篇。完成项目工作总结以及结题报告。2.沙地桑栽植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沙地桑示范林建设70亩,推广沙地桑栽植技术5000亩,同时开展沙地桑示范栽植调查研究,以期探索我区沙地桑可持续发展路径。3.欧李引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实施了“欧李栽培与DewEco材料固沙防侵节水技术研究”。通过试验总结出欧李高效栽培技术,形成欧李立坡地栽植技术标准。完成沙地欧李栽植3万多株,建立欧李示范基地3处,包括坡面水土保持治理示范基地20亩、沙区林经间作示范基地50亩、引种驯化标准示范试验基地10亩。4.林药经济一体化项目。一是在营盘壕林经药一体化试验基地沙地桑示范区补植5000余株。二是对营盘壕树木园引进的品种组织完成浇水、除草等日常养护。三是对树木园糖槭、金银花、蛋白桑、欧李、油用牡丹等树种进行日常生物学及物候期观察、记录观测数据。5.优质牧草品种引种试验及推广项目。今年继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种植20个青饲玉米、饲用谷草、巴豆等一年生饲草新品种,并对不同种植密度、不同饲草混播开展了试验,苜蓿新品种做好正常的观察记载。在巴拉素新庙滩村开展了草地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甜象草、饲用谷草、苜蓿新品种引进试验。同时根据近年来试验结果,选择适宜我区种植的豫青贮、金岭、中苜1号3个品种,在芹河、小纪汗乡镇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五)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不断践行初心使命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助农秋收解民忧”“入户走访促春耕”等主题党日活动。二是春节前,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户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水果等生活用品,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三是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副书记边菊萍一行到鱼河峁镇刘小沟村看望驻村干部和帮扶户,并送去了月饼,表达节日的祝福。四是助力乡村振兴,购买南瓜、绿豆、苹果农产品共计20462元。(六)齐心协力抗疫情面对突发疫情,我全体党员干部坚决服从疫情防控需要,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下沉社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抽调增援59人次,其他社区下沉人员40余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通过林草项目的实施使我区植被覆盖度进一步提高,植物群落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林草产业良性发展,有效控制沙尘源,起到显著的沙化治理和防灾减灾作用,进一步改善草地沙化、煤矿塌陷区生态治理,为我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以及遏制毛乌素沙漠沙地东越南侵、有效遏制因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对全市生态环境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林草资源的增加,可使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经济收入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极大增加我区羊子饲养量,有效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推动全区农村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助力脱贫致富,实现林草产业成功转型升级,达到林草畜机械和谐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人民安定团结。三、存在的问题1.林草科研项目创新不够,研究经费不足。2.林草专业技术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技术更新步伐缓慢。3.在设计、软件使用、整体规划、文字汇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4.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坚持专业人才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专业干部队伍。2.继续加强林草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林草项目建设。3.加大科研试验研究力度,努力探索林草技术有新突破。4.进一步加强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