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3-02-02 14:52
单位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组织实施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文物的修缮及保护利用长城遗址的日常管护和巡查文物库房的安全保卫馆藏文物的修复、流散文物的征集收藏基本建设工程前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研究
住所 榆阳区长安路5号
法定代表人 刘晓坤
开办资金 100.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97万元 98.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榆阳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1、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今年我所坚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新形式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制作动画的方式,在新媒体公众中宣传我区文物资源以及文物保护知识,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利用清明假期,组织工作人员在长城沿线重点区域,利用宣传车、发放宣传品、现场讲解等方式,向长城沿线的居民传播长城保护法律法规和长城保护知识。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加强文物库房安全管理和数字化建设(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安排,坚持24小时值班制,每半月对各类消防、技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并建立文物安全管理季度台账,尤其加强汛期对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库房的巡查检查,消除恶劣天气给文物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消除各类隐患,确保馆藏文物安全无事故。同时为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有效提升文保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和防控能力,我所组织开展文保单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实操演练活动,并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配备了消防灭火器、防火服、应急工具等消防器材,进一步消除文保单位的安全隐患。(二)为推动我区馆藏文物数字化、智能化建设,2月28日至4月28日,我所配合陕西柒柒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43件(组)馆藏文物进行拍摄扫描。通过利用三维数据光学、色彩纹理信息采集、数据采集及光学测量等技术手段,为馆藏文物留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并通过在线展示服务,让人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欣赏到精美的文物。(三)我所筛选出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25件(组)上级文物,按照名称、类别、尺寸等12项内容进行统计填报按时上报主管局。(四)按照市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馆藏文物鉴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884件(组)文物进行核对统计,认真填写陕西省馆藏文物(藏品)鉴定情况统计表。据统计,待鉴定文物数884组/7857件,其中上级文物169组/715件,进一步完善未鉴定文物相关基础资料,为顺利开展馆藏文物鉴定工作奠定基础。(五)为加强对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管理,按照陕文物发(2022)84号文件要求,对文物库房884件组文物的总账和分类账进行核查核对,重新建立了包括名称、年代、质地、数量、完残程度等15项内容的藏品总登记账电子版,同时,对十余件馆藏文物重新进行测量尺寸及重量,按时报送至省文物局,进一步完善更新了我区可移动文物数据。(六)完成了库内12组碑刻的图片、录文等内容的整理校对工作,按照省文物局征集工作部署,对筛选出的5块碑石进行了现场比对、拍照、完残情况评估等调研工作。同时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榆阳瑰宝》已顺利出版。(七)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及碑刻石刻文物资源摸底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所及时安排部署,严格按照遴选推荐要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碑刻石刻6通,收集整理好填报所需相关资料,登录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系统,认真填报了古代名碑名刻推荐项目登记表,并完成了榆阳区碑刻石刻资源摸底调研报告及名碑名刻申报遴选汇总表,按时上报至主管局文物科,圆满完成了此次遴选推荐及资源摸底工作。(八)移交文物473件(组),同时进行拍照、登记等工作,打包装箱安全运送至文物库房内。3、健全体制,夯实基础,文物安全工作迈出新步伐(1)强化落实文物保护工作责任。(2)继续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力度。一是开展常规巡查检查,按照每季度对各级文保单位全面排查和每月对长城全线进行检查的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和长城遗址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田野文物的安全;二是培训长城保护员使用市长城巡查APP进行长城巡查,培训各乡镇长城保护工作站人员掌握市长城巡查系统管理软件;三是做好节假日文物安全工作;四是配合开展联合大检查活动,3月份我所工作人员配合全区消防安全大核查工作组,对榆阳区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文保点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建立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一一对照问题进行整改消号。为了安全责任到人,我所为文保单位栽设了27块安全责任人公示牌,同时给28处古建筑文保单位配备了消防器材。(3)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复查工作。4月份我所成立了榆阳区文物普查复查小组,针对榆阳区收录的1414处文物点,开展复查工作,重新摸清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与数量,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我区文物点的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前期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后续的资料整理工作正在加紧完成。(4)为落实我区石窟寺安全管理,我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重点的13处石窟寺进行了实地调查、拍照,了解石窟寺现状,栽设了安全责任牌,且给每一处石窟寺配备了群保人员,做到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5)做好文物基本建设行政审批的预审工作,杜绝未批先建现象,确保了田野文物安全。(6)完善我区革命文物档案,对普查的26处革命文物及时进行资料、数据、信息整理汇总。(7)启动实施了走马梁汉墓群勘探工作,重新确定走马梁汉墓群地下文物遗存情况,为下一步重新划定保护范围,更科学精准的保护走马梁汉墓群做好基础工作。4、配合基层调研,增强文物保护责任感和使命感。5、保护为主,服务民生,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稳步推进。(1)协助主管局进行了明长城遗址榆阳段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榆阳区新墩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榆阳区谢家梁关冲抢险加固工程、归德堡桥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的验收;协助主管局办理常乐堡至走马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工程(一期)前期手续。(2)完成了悬空寺壁画保护二期招标工作,并启动实施;协助主管局启动实施明长城遗址榆阳段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二期)。(3)编制了清静寺古建筑群、金刚寺山门抢险加固设计文本;完成肖家峁敌台抢险加固申报2022年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工作;争取戴兴寺站马殿八字影壁保护修缮工程、寨城庄堡局部危险墙体抢险加固工程省级资金。(4)完成了香严寺院落环境整治工程、香严寺大雄寺防护雨棚工程、走马梁明长城环境治理工程、金刚寺檐廊抢险加固工程、清净寺部分基础抢险加固工程、建安堡西南角楼抢险支护工程、代来城保护界桩安装。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创新文物法规宣传方式,提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2、严格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加强藏品信息化建设,强化落实文物保护工作责任。3、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力度,做好文物基本建设行政审批的预审工作,使文物安全工作迈出新步伐。4、用“巡检卫士”APP进行长城保护巡查,大大提高了长城巡查保护的效率和长城保护员监督管理的水平。5、5、遵循保护为主,服务民生的原则,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稳步推进。三、存在的问题(1)现有办公场所及文物库房面积不足,不符合文物收藏存储要求,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需求。(2)我所现有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具有文物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才稀少,存在文物保护专业知识匮乏、理论水平不够,新老衔接断层等问题,缺少文物保护相关专业人才。(3)文物保护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长城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党的各种方针政策。(2)从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引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优化文保员队伍,充分发挥文保员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配合乡镇长城保护工作站,改进提升文保员管理水平,提升文物保护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3)进一步完善石窟寺基础档案资料,加强石窟寺的保护管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和具体举措。同时加强史前石城址的调查与研究,整理相关资料,为下一步石城址的保护利用做好准备工作。(4)继续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全面细致展示长城遗址历史风貌,让广大群众更为直观地了解文物,热爱文物,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