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发布时间: 2023-01-29 10:38
单位名称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省生态环境厅委托,负责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等生态环境领域省级执法事项;承担省级审批建设项目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的监督检查;实施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对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诉举报;指导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业务工作。
住所 西安市西影路
法定代表人 胡世军
开办资金 3968.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87.63万元 2822.01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 从业人数  6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个关键,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年初执法确定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函告如下:一、环境执法效能实现新提升组织开展了2022年生态环境领域专项执法一、二、三号行动,共包含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清废”行动、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回头看”、重点领域及流域涉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专项督导帮扶、黄河流域及汉丹江流域排污口排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执法等14项大型专项执法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在三次行动过程中,总队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2.4万余人(次),检查企业13615余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4511个;采用省市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的方式,组织开展了秋冬季攻坚行动执法检查、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执法等8项专项检查;派出121人次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各类监督帮扶工作,参加了16项(次)由各部门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实战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二、全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印发了《落实稳经济守底线促发展二十三条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非现场监管工作规范》,采取“非现场”监测、“非接触”执法、“信息化”远程监管等方式,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预警和监控力度。共组织全省开展非现场检查2953家次,现场帮扶指导11047家次,通过非现场电子督办方式核实并处理异常数据(超标)累计10411件,涉及企业654家。印发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落实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情形的通知》,对18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通过柔性执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村民联名举报生态破坏案件,潼关县潼金公司非法盗采、乱排乱放问题,陕西汞锑科技有限公司旬阳分公司环境违法问题等20余件领导批示、新闻媒体曝光的重点环境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现场核查,快速督办落实;对1986件举报件办理情况进行了抽查,组织全省发放举报奖励82件56400元,督促全省办结投诉举报件8410件,办结率97.3%。四、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能力一是在软实力提升方面,印发了《生态环境执法履职效能评估办法》,将环境执法稽查与履职效能评估有效结合,围绕执法力度、办案质量、工作成效、队伍建设,优化创新成效等内容,面向4个市及其所属8县(区)生态环境局(分局)开展了执法稽查;制定了《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管理制度》、《专案查办制度(试行)》、《第三方辅助执法工作机制》等5项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约束,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深化以“全员、全年、全过程”为特点的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首次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和省妇联举办生态环境执法监测大练兵知识竞赛,联合厅监测部门组织全省2682名在岗执法监测人员进行网络答题和联合业务培训,全国首家组织非现场监管视频竞赛实战比武,举办3次执法案卷评查,向社会公开发布六批共47起典型案例,指导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分区域分行业建立12个实战实训基地,选拔21名执法尖兵纳入省级执法人才库,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表工作信息281篇次,有效激发了执法人员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热情。二是在硬实力提升方面,充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测“千里眼”的作用,采用“互联网+”方式开展监管,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预警和监控力度。实现了重点排污单位联网“全覆盖”、4+1+1联动督办“全覆盖”、超标排污单位查处“全覆盖”、重点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全覆盖”。截止11月底,全省考核的1441家重点排污单位中,已有1103家完成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为97.15%;1-11月,累计公开55万余条自动监测日均值数据,公开178家次超标排污的重点排污企业名单以及169家次企业整改进展情况;对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4家次重点排污单位予以“黄牌”警示,1家次予以“红牌”警示,接受公众监督。五、全面创新执法方式一是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聚焦重点行业,应用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保设施用电、用能监控,结合排污许可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无人机、走航车等设备的技术优势辅助现场执法。二是坚持将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贯穿执法过程始终,为市场主体提供容错支持和发展空间。三是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共面向全省近500家企业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开展9次“手把手教执法、送服务到基层”监管帮扶指导活动,为企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114条,现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隐患66个,营造了执法与普法、守法相促进的良好氛围。回顾总结,虽然今年各项工作推进有力,但仍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工作上存在为经济发展“让步”“留空间”的思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承受压力巨大。二是执法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现场执法过程中对企业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的掌握、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智慧监管手段应用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需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逐步引入污染源视频监控、企业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以进一步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满足非现场环境监管的工作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总队将把贯彻落实中省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遵循,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落脚点,把熟练运用执法技能办案作为执法工作的立身之本,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深层次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确保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继续有突破、见实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