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9-27 17:37
单位名称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干部保健对象开展保健协调和服务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青山中路2号市政府2号楼516室
法定代表人 王喜忠
开办资金 6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0万元 623.85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加强保健基地医院建设。经过认真考察评估,选定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大兴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作为省级保健协作基地,确定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五院、市中医院、星元医院6所医疗机构为市级保健基地,基本完成医院保健科设置,配置所需药械和保健基地VIP病房,建立保健基地医院联动协作机制,开通保健对象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保健服务体系建设。选聘全国知名专家、教授70余人,作为干部保健指导专家,与市级保健基地医院建立定向帮扶协作机制。在市级各保健基地医院抽调200余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组建保健专家服务梯队,通过岗前培训、按季考核、年度表彰,保健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二)完善健康服务管理机制。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保健原则,全面推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四位一体”的健康服务管理机制,针对保健对象体检结果,邀请北京知名专家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确保每名服务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进一步规范保健服务对象签约管理,建立“一对一”个性化签约服务,通过定向服务、定向管理,对有疑虑的保健对象邀请中、省知名专家,通过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线上会诊,切实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2021年1月20日,召开了全市干部保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重要保健对象126人,一般保健对象137人。9月份,对所有保健对象进行流感疫苗接种。11月份,为在职在岗重要保健对象进行了每月一次健康巡诊,为离退休重要保健对象开展联系医生上门诊疗服务,深受欢迎。(三)全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积极协调医疗保障相关单位及保健基地医院,制定医疗保健工作预案,确保保健对象在榆期间的身体健康。做好各种大型活动和重要接待医疗保障工作,制定详细的保健工作预案,今年已完成中省市在榆近百次保健工作任务。接到保障任务后,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保障方案,主动征求省干部保健局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再修订再细化,确保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今后做好重大医疗保障积累了经验。(四)持续抓好健康教育宣传。编印《榆林保健》《保健医苑》2本健康杂志,大力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积极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使广大干部学到更多健康保健知识,强化健康保健意识,做到保健对象人手一册,并向市、县、区一些领导干部发放赠阅。目前《榆林保健》发行数量1580本/月,《保健医苑》发行数量150本/月。印制《榆林保健》手册,全方位涵盖保健工作事项,让保健对象能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保健知识,便于工作开展。充分利用《榆林保健》微信公众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疾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营造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三)保健基地建设情况。目前,有6个市级保健基地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五院、市中医院、市星元医院);8个省级保健协作基地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西安市红会医院、大兴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四)保健专家情况。目前,在省内外选聘全国知名专家、教授70余人,作为我市全民健康指导专家,专家与我市保健基地医院建立了定向帮扶关系。我市市本级保健专家库目前正在遴选中。(五)保健对象情况。按照我市第一次保健委员会精神,市级保健对象确定范围是:副厅及以上的领导和享受副厅及以上待遇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享受国家、省级特殊津贴待遇者;在职市级“四大”班子秘书长;市纪委副书记,各县市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负责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其中,中、省重要领导在榆考察调研或短暂工作期间按照有关要求提供的医疗保障服务)。副厅及以上的领导和享受副厅及以上待遇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为重要保健对象,其余为一般保健对象。保健对象名单由市保健委员会根据市委组织部提供名单确定。全市现有保健对象263人,其中,重要保健对象126人(市级在职领导48人,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离退休老干部2人,市直副地市级以上退休干部63人,市级二巡领导13人),一般保健对象137人。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机构设置不完善。比照中省保健机构设置形式,我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不能顺应中省保健机构设置要求,加之级别较低,工作协调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严重制约了全市干部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二)干部保健工作服务水平不高。干部保健服务中心人员短缺、专业人员不足;市级保健基地医院服务水平较低,保健科室不健全,人员、设备、设施配置不合理,不能承上启下有序开展干部保健工作,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和事业的发展。(三)保健经费缺少长效机制。市干部保健中心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导致日常保健工作不能有序推进。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传达学习《中央保健委员会关于呈报保健事业发展“十三五”总结与“十四五”规划的报告》。充分认识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精心、周到、尽力”的要求,科学确定保健对象范围、服务内容、协作机制、保健机构、专家团队等,切实把干部保健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二)进一步强化与省内外知名医院的协作关系。利用知名专家指导市级保健基地医院开展保健能力建设,建立干部保健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市干部保健工作水平(三)科学合理制定干部保健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干部保健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榆林市干部保健工作方案,科学确定保健对象和服务内容,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落到实处。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要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市级保健基地医院要设立保健科,配强、配齐科室工作人员,配足、配全相关设施、设备,制定工作计划,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与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联动协作机制,市级各保健基地医院派驻1-2名专业人员与保健中心合署办公,既承担在医院为保健对象服务的工作,又承担院外为保健对象服务的工作,市干部保健服务中心可对派驻人员所在医院予以适当经费补助。各基地医院要配合保健委员会建立市级保健专家库,承担日常保健任务以及保健对象签约服务工作。(二)继续选聘全国知名医学专家作为我市健康指导专家。在北京、西安等知名医院聘请健康保健指导专家,作为柔性引进人才,按照中共榆林市委办公室、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给予一定补助,根据其专业特长,定向帮扶我市保健基地医院。(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干部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据测算,每年财政需至少预算820万元,保障干部保健工作有效开展,其中保健对象服务经费400万元,保健任务设备购置及更新80万元,单位日常工作经费40万元,保健基地医院建设经费300万元。(四)将市级基地医院干部保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将干部保健工作纳入基地医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地医院评优、评先、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等。建立基地医院保健专家长效机制,给予保健专家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等政策倾斜,促进保健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五)完善保健机构设置。参照中、省保健机构在市保健服务中心加挂市保健局牌子,为中、省在榆大型医疗保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