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武功县> 武功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武功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9-09 17:28
单位名称 武功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住所 武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三楼
法定代表人 魏娟娟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武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2万元 4.1万元
网上名称 武功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情况。一是落实《若干措施》,奋力做到“十最”营商环境。制定印发了《武功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其任务清单,共细化出86项具体工作任务,逐条建立责任清单,聚焦服务,推进审批减时提速,破除各类门槛壁垒,奋力做到“十最”,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每月梳理汇总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季度营商环境“红黑榜”,倒逼工作落实。二是常态化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全县以“亲企助商,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为主题,按照“分级走访、县乡联动、全面覆盖”的原则,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着力在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下沉服务、主动作为。县级领导和包抓部门每月对全县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数字化走访,全年累计走访980次,收集并办结企业项目诉求问题30余件。三是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印发了《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分工方案》,并组织各相关部门贯彻执行;同时,组织县行政审批局、税务局、自然资源局等10余个部门在县三元科技产业园内设置了不动产登记、税务办理、政务服务等主题宣传专区,集中宣传《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向企业群众发放了1000余份《一图读懂<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册;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武功讲坛”《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题解读报告会,进一步提升了《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知晓率。四是建设“园小二”模式营商环境服务点。在县三元科技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二楼内建设县工业园区“园小二”服务中心,设置了政务服务、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等六个窗口和咨询超市、小二跑腿两个特色服务点,为园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证照办理、咨询服务等46项服务事项的代办、帮办、包办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方便企业办事,为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通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审核公示等流程,选聘5位企业代表、5位社会人士为武功县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对行政审批、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特定行业服务规范、行政执法及基层窗口服务等情况进行监督,收集反馈社会各界对我县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拓宽了营商环境监督渠道,着力打造“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人人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社会氛围。六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积极宣传推广。制定印发了《武功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信息报送制度》,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职能职责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信息及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特色亮点、经验做法和重点工作任务月报等。已择优向市级推送工作信息40余篇。七是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营商环境专栏定期上传我县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向企业项目及窗口服务单位印发《武功县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民政策宣传册》1500册,让企业及时掌握政策,知道“怎么办、到哪办、找谁办”;利用城区110余家门店的LED电子屏幕进行滚动播放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标语,通过公交车车体、出租车车载广告、公交站牌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极力扩大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知晓率。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1年以来,为5个项目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53.8万元;按户“点对点”提供涉税服务,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税费2259万元;为5户企业申报省级奖补项目,共争取资金343万元;为71431户群众拨付714.31万元冬季清洁取暖运行补贴;开展转供电主体收取终端用户电费整治活动,清退政策红利60.15万元;为66家企业4563人以工代训培训,每人每月补贴600元;返还失业保险111.9万元;减收工伤保险64.89万元;为企业发放贷款3.9亿元,优惠贷款利息1879.5万元,承担办理抵押登记费用4.7万元。三、存在问题。(一)个别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个别部门还未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工作交接不够及时,导致工作报送有拖延现象。(二)惠企政策的知晓率不够。对出台的惠企政策未全面实行分类梳理和精准推送,宣传方式方法单一。(三)政务服务效率提升不够。部分企业群众习惯线下办理业务,网上办件申请量少,电子证照的种类数量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一)强化督查考核。用好“红黑榜”机制,促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质增效。对照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定期印发季度营商环境“红黑榜”,总结先进经验,通报问题短板,营造奖优罚劣氛围,倒逼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二)加大宣传力度。持续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根据“全面系统、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惠企便民政策等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知晓率、影响力和参与度,确保市场主体政策红利应享尽享,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健全“一网通办”工作考核机制。将“一网通办”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网上办件量、网上可办率等定期通报,督促各部门积极宣传推广网上办事,加强对部门审批人员业务指导,优化企业群众网上办事体验,让网上政务服务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重要渠道。五、下一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市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安排,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再深化、措施上再精准、作风上再提升,按时间表、路线图狠抓任务落实,提升发展动能和水平,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开展“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成果,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大走访”平台,常态化开展“双包一解”大走访活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有效解决企业项目发展难题。认真落实“一个领导联系到底、一人一企帮办到底、一个问题解决到底”要求,结合企业和项目实际需求,切实做到“代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大力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对标省、市新一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实施我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围绕企业开办注销、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获得电力、市场监管、执行合同、获得用水用气、政务服务、纳税等关键指标,大力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进一步减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强监管、优服务,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打造“零投诉”营商环境为引领,按照“政府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企业群众零投诉”的要求,大力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方式等全方位改革创新,激发投资创业活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广大企业群众的满意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武功讲坛”《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题解读报告会。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