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渭南市临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9-02 11:26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企业进行科技检索查新、咨询、培训、统计等服务。科技系统网络平台建设和维护、科技检索查新、咨询、培训、统计,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示范。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东风大街83号一号楼330室
法定代表人
闵福龄
开办资金
4万元
经济来源
非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05万元
10.5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组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会,精准服务并解决高企培育管理中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培育了推荐了4家科技型企业(陕建第四建设集体有限公司、渭南趣智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普德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和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全部通过省级审核。对现有高企管理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化政策。支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展校地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2、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作为高企的后备力量,今年加大了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按照计划在区内选择了一批成长性能好、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支持开展校企合作的技术对接,提供项目申报的技术指导等,经积极培养,我区的鸿民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已完成国家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加入科技型企业队伍。3、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建立丰原猕猴桃特色产业小镇的规划目标,推荐临渭猕猴桃生态公园申报了省级星创天地,带领丰原猕猴桃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强文化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应用能力,推荐了区内两家有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引领我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吸引聚集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组织两家单位申报了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科技厅对建设到期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进行了综合评估,我区的临渭农业科技园区和临渭葡萄星创天地均获得优秀等次,是渭南市仅有的两家获得优秀的创新平台。4、成果及人才推荐。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组织推荐的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葡萄研究所上报的科技成果获得陕西省2020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推荐了我区动物疾控中心的“鸡白痢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参加省级科技二等奖评审;推荐临渭区动物疾控中心李瑞香同志为科技领军人才,纳入特殊支持计划。5、技术合同交易工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企业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全年搜集技术交易合同50余份,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85亿元,我区技术合同交易登记成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6、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动员组织企业参加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企业技术实力,增加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今年共推荐渭南市汇德电气有限公司、临渭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报名参赛,浓厚了我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7、科普统计工作。开展2020年度全区科普工作统计工作,调查全区科普资源投入状况,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创新创业中的科普等,共6大类,124个指标。监测全区科普工作运行状况,准确掌握全区科普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85亿元,为技术合同登记企业争取享受技术合同登记认定税收减免政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14家,支持企业享受相关政策补助及税收减免;组织企业参加了双创大赛,宣传了企业,浓厚了我区创新氛围;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培训20余场次,培训群众1500余人,我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科技企业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做好各项政策宣传;同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反向科技特派员在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辖区内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继续加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工作力度,服务好辖区各类企业。整改措施:向上级科技部门及周边兄弟县市区学习更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指导我区工作的开展。同时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的找好工作措施和方法。四、2021年工作计划1、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应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平台搭建等,争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向我区现实产业发展转化。2、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落实科技型企业培育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和科技产出效果。把培育科技型企业作为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持续增加高企数量,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体系。培育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3、持续做好技术转移服务。参加技术经理人培新等技术转移培训,为企业做好技术转移服务工作,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5000万元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