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农作物病虫草鼠和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监测、预警、防治及技术指导;农业植物检疫申报点管理及检疫证的核发;植保新技术、新药、新药械的试验示范、研究推广及宣传培训。 | |
住所 |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晓辉 | |
开办资金 | 330.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6.5万元 | 1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10月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植保站牢固树立“科学植保、法制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认真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监测预警、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统防统治和试验示范及推广等植保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以下具体业务活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田间监测点建设,2021年我站结合周至县农作物产业结构分布和地域特点,确立了尚村镇临川寺村,马召镇周至县农科试验站、翠峰镇史务村和富仁镇渭丰村4个点,即1个主点3个副点,主要监测小麦、玉米和猕猴桃等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在县农业农村局和省市植保站的指导下,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并通过了省级的评估验收。1、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2021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8.7万亩,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69.1万亩次,防治总面积108.8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0.97万吨。今年是小麦条锈病发生范围和发病程度为近10年以来第2个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较重的年份,我站早动手,早宣传,运作规范工作到位,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了专业化防治作用2、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玉米病虫害防控应用现代化监测预警设备,特别对草地贪夜蛾安装智能性诱测报系统3套,高空测报灯1台,布置性诱捕器30个。对粘虫和玉米螟安装“闪讯”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设备2台,并设置筒型害虫诱测进行对照监测;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人工普查与智能监测相结合,严密监控草地贪夜蛾和二代粘虫为主重大病虫侵害动态。7月6日是我县连续3年在西安地区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位于尚村镇小水屯村面积3.5亩,将草贪虫情立即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和市植保站;7月7日迅速组织西安信诺专业化防治组织,举办应急防治现场会,防治面积152亩;8月中下旬,组织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700亩。全年玉米统防统治面积23.5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0.673万亩次,覆盖率46.2%,绿色防控覆盖率46.6%。3、猕猴桃病虫监测绿色防控示范推进与防治指导。在县农科试验站等5个园区建立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点700亩。完善和规范猕猴桃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开展绿盲蝽诱捕试验示范,翠香猕猴桃果实“黑头病”研究与防治,推广应用猕猴桃溃疡病“两前两后”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了病虫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4、植物检疫。全年共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召开制种企业座谈会2场次,悬挂横幅12条。设立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柑橘小实蝇监测点50个,并对新入侵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红火蚁等疫情普查共计22次。开展田间检疫7次,开展产地检疫6次,调运检疫签发检疫证书31份,实现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签证合格率100%。5、农药管理。严格落实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农药经营环节用药指导,联合县行政审批局积极开展农药经营门店的经营资质现场检查和联评联审工作,全年评审和指导新增3个农药经营门店;贯彻执行《农药管理条例》精神要求,进行农药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开展打假扶优护农活动,积极强化农药门店市场检查和经营进销台账指导工作力度,全年农药行业管理督导检查48场次,出动人员240人次;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立2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示范点,定期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共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吨;特别是在今年的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分别在尚品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都市人家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培训30场次,受训群众1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000份,为农药减量提质增效及产业转型效益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农药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集成优化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猕猴桃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实施“全程健身栽培、免疫诱抗、害虫诱杀、“两前两后”施药预防溃疡病、优化生物农药为主的药剂组合、高效药械应用”等绿色植保技术,通过生产实践的推广应用,达到农药减量提质增效的目标,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商品果率提高到90%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猕猴桃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49%以上。二是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推介的2021年农业的主推技术,其中《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为“花前花后”喷雾防花腐、叶斑,“采果后落叶前”药液喷淋主杆大枝防控枝杆溃疡,辅助平衡施肥,限量挂果,健壮树势,清洁果园等措施;通过示范应用,防治目标达到防效85%以上,发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全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总面积44.9万亩次,防治总面积66.1万亩次,挽回损失5.4万吨。三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示范推广,通过西安保丰农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周至县哑柏丰收农药经营部2个示范点全面开展回收工作,全年共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吨,有效的维护了清洁田园的建设,保障了人居生态的环境安全。四是在3月上旬及时开展了春季小麦条锈病应急统防统治,面积1万亩,有效压低了菌源发生基数;4月中旬进行了普发初期的统防统治工作,举办防治现场会5场次,做好示范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开展自防工作,截至5月6日,防治面积23.1万亩次,防控面积占应防面积比例132.7%,其中统防统治10.2万亩次,统防统治占总防面积比例44.2%,自防面积12.8万亩,二次防治面积5.75万亩,占防治比率24.9%,使我县小麦锈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效应有待加强;2、植物检疫、农药管理缺少专项工作经费;3、缺少新生代力量,由于植保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掌握专业技能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目前工作人员偏少,人员年龄偏大,急需补充年轻专技人员。四、改进措施。加强培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素质,科学地监测预警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信息,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猕猴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监测预警猕猴桃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信息,广泛进行培训及用药指导,辐射带动全县群众开展猕猴桃绿色防控。2、积极争取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需要增加年轻型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提高植保队伍的整体综合技能。五、2022年工作计划。1、重大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2022年我站将充分利用现代化植保工程监测设备,切实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科学防治技术指导,推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引导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猕猴桃绿色防控集成示范。科学监测预警猕猴桃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猕猴桃病虫情报防治信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辐射带动及培训指导,有效引领猕猴桃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生产实践广泛应用。3、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认真开展苹果蠹蛾、柑桔小实蝇等有害性生物的监测,及时上报各种疫情报表。按照时间节点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产地检疫工作,并积极实施绿色通道调运检疫;强化科学农药管理,推广应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优质环保型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保障丰收。建设农田灭鼠监测及农田灭鼠示范点2个,每周对监测点开展常规性监测,同时举办鼠害防控技术培训,指导群众积极灭鼠。5、继续做好维稳及局党委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0年获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考核优秀等次2、2020年获全省植保系统先进集体3、2021年获全省植保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