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周至县>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2-08-23 10:08
单位名称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管理、培训及服务。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法定代表人
魏斌
开办资金
21.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5万元
3.01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周至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本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各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都由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制度明朗。一、开展具体业务工作。(一)扎实开展市级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创建项目工作,在尚村镇临川寺村和晋水社区创建小麦、玉米绿色示范区4个,实施面积80000亩,包括百亩示范园4个,实施面积446.0亩。(二)全力做好全县粮油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全年累计技术指导38次,技术咨询服务20余次。(三)认真落实周至县地膜农膜回收清洁田园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在终南镇双明村、东大坚村,建立8个废旧地膜农膜固定堆放点,印发18000张宣传资料,完成技术指导服务12场次。(四)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完成粮食类、果业类培训903人次。(五)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粮食绿色示范区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科学种田的意识,提升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藏粮于技,使种粮大户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在今年的全市小麦观摩评比中,小水屯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09.5公斤,较全县大田(412.6公斤)亩增产196.9公斤,增幅47.7%;在全市玉米观摩评比中,临川寺百亩示范园平均亩产671公斤,较全县大田(359.0公斤)亩增产312公斤,增幅86.9%。小麦、玉米百亩示范园均荣获“全市优秀示范点”,称号,受到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肯定。(二)我站依托市级粮食主产区绿色示范区项目,扎实开展粮油作物的农情调查和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指导大田小麦、玉米均较去年有所增长,实现了粮食增产。(三)通过地膜农膜回收清洁田园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农民认识到农膜残留给生活环境、土壤及农作物产量品质等方面带来的危害,提高了废旧地膜农膜回收率,有效的减轻了土壤中破碎地膜农膜的残留。(四)我站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做好产业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意识,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五)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单位人员全员奔赴一线,下沉到社区和镇街,那里需要去那里,排除万难,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远离病毒的坚强堡垒。三、目前存在问题。(一)、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比重较大,自然气候条件的反常,严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使农业减收风险加大。(二)、示范区部分地块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农民多为老弱残疾者,给技术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质量。四、改进措施。(一)、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项目区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二)、以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为主责,继续加强农技服务力度;抓好示范区的样板示范辐射作用,以此来带动全县粮食生产。五、2022年工作计划。成绩是即往开来的动力,2022年工作已经开始,为了全面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我站的工作思路如下:一是抓党建、重落实。认真开好“三会一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水平和能力。二是服务全县粮食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三是做好项目工作,从加大技术推广着手,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继续加大农业培训力度,加快科技进入农业步伐。五是加大农技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观摩评比中,小麦百亩示范园荣获“全市优秀示范点”。2021年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观摩评比中,玉米百亩示范园荣获“全市优秀示范点”2021年度被西安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全市农技推广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