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8-23 10:07
单位名称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组织、协调、督促中心所属四站一校工作;编制全县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指导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法定代表人 商卫东
开办资金 237.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6.45万元 205.92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执行单位章程情况。2021年,我们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单位章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进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进程,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无违法、违纪和违反单位章程的现象。二、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是积极开展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2021年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工作安排和部署,我单位承担并建立市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和百亩示范园各2个、面积4000亩。全年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抗型粮食品种7个,配套推广小麦新型宽幅沟播技术200余亩、玉米单粒播种技术200余亩、配方施肥模式400余亩;全年累计开展苗情调查10余次、田间技术指导20余次,举办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群众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加快了粮食生产实用新技术的推广转化,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以“补短板、强产业、防返贫”为重点,坚持在产业帮扶上持续用力。截止目前累计组织开展猕猴桃、蔬菜等集中技术培训8场次,培训脱贫户、边缘户、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342人次,发放专业书籍200本,发放资料袋200套,有效巩固和拓展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三是体系建设。按照2020年度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实施内容,共组织全县各级农技人员参加省市级业务培训6期,累计参训100余人次,县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410余人次,并在全县范围聘请了18名具有中高级农技师职称的“乡土专家”担任特聘教师,负责全县201个新型培养主体产业技术培训工作,截止12月中旬已累计培训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2万余人次,全面完成本年度各类培训任务。三、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经区县交叉测产,2个核心示范区(4000亩)小麦亩均产量为521.7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109.1kg,增幅26.44%;2个百亩示范园(203亩)小麦亩均产量为591.2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178.6kg,增幅43.29%。2.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经区县交叉测产,2个核心示范区(4000亩)玉米亩均产量为608.8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249.8kg,增幅69.58%;2个百亩示范园(203亩)玉米亩均产量为653.6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294.7kg,增幅82.09%。3.通过全年各类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科技素质和作务水平,为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存在问题:①粮食生产效益低,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的实施。②工作创新能力不足,距离工作要求和群众期待还有一定距离。③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妇女,接受新事物意愿不强,影响了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二)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1.加强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抓落实工作能力。2.抓好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和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用严的要求、严的标准将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抓好2021-2022市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和2021年度基层农技体系推广建设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快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不断提高各类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