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第七中学

周至县第七中学

发布时间: 2022-08-16 17:01
单位名称 周至县第七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周至县中心东街36号
法定代表人 庞思晨
开办资金 2448.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77.01万元 5101.56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第七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19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领导下,认证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落实党建引领和主体责任。我校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全体党员法纪观念和道德意识不断增强;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制度齐全,措施有力,专题学习和问题查摆整改工作到位,效果明显。建立党员示范岗,压实党建主体责任,降低学校管理重心,丰富教育管理内涵,强化领导团队责任意识,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级领导主题宣讲常态化开展,切实筑牢师生意识形态防线。在教育教学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先锋模范不断涌现。2、强基固本、狠抓落实,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1)领导推门听课常态化,通过推门听课,校领导对教师们的备课讲课情况熟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2)“名校+”工作卓有成效,制定“名校+”教育联合体章程,并签订了“名校+”教育联合体帮扶提升协议。建立了完善的“名校+”教育联合体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周至县第七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工作行事历》、《周至县第七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学习观摩课安排表》、《周至县第七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一对一学科帮扶安排表》。(3)课后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作为今年新形势下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学校对课后服务的方案、预案、公示、告家长书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在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课后服务于九月一日正式运行,经过精心筹划,我校新成立了23个特色社团、18个常规社团,共计41个社团,学校教导处专门建立了课后服务社团工作群,适时发布重要通知或工作要求,从而使各项工作任务明确、措施具体,顺利完成。3、加大培训,切实推进骨干帮扶、名师培养和课改教研工作。本学年度,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910人次,其中校级培训432人次,县级培训241人次,市级培训132人次,省级及以上培训105人次。教学成果显著,申报陕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作业管理优秀案例6个。2人获得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4、创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1)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相继组织了主题班会36次,其中学习类8次,安全类16次,环保类5次,疾病预防5次,感恩教育2次。每次班会都要求各班主任老师对班会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并确保班会课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进一步提高班会课的质量,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2)建立健全团队组织,常态化开展团队主题活动。5、狠抓复课工作不放松。(1)抓好复课管理。一是牢牢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建立学校、班级、学科多层次的思想动员,定期开展集会和讲评,及时反馈学生复课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学生学习状态;二是做好教师复课研究和调研,借助周练考教师自主命题,全面分析、精心讲评,把握学生复课程度,深入开展中考命题研究,及时调整复课思路。保证了复课工作效果。教职工人员增加,有一定的项目建设投入。教职工人员增加,有一定的项目建设投入。(2)形成复课例会制。本学年复课工作学校做到了早打算、早谋划,开学第二周就进行了2021年复课工作安排会,月考结束,借助质量分析召开复课工作调整会、期中质量检测质量监控和分析会,进行了“备战一模”复课动员会,同时各学科组每周根据情况开展学科复课研讨,保证了复课工作每周有分析,每月有小结,扎实落实了复课例会工作体系。6、构建平安校园,共建和谐校园。(1)落实校园安保工作四个100%。(2)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预案,建立学生《安全档案》;规范师生请销假程序;落实三级值班制度,提升门禁标准;重视单亲、留守及特异体质学生的管理。(3)加强法制教育。3月份邀请检察院同志做了女生法制教育讲座;6月份,邀请陕西省新周劳教所科长为学生做了禁毒知识进校园活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完善机制、重抓服务,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阳光收费”。加强教学仪器、图书、电教器材的管理,做好用电、用水以及防火、防盗的安全检查,确保学校财产及师生的人身安全。8、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效的工会工作。学校工会组织机构健全,实行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教职工对学校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9、教学质量高。(1)教研教改规范化开展,按照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和教研教改计划,印发《教师业务手册》,依托“名校+”及“名师+”等机制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教研教改推动学校整体工作高速发展。(2)教师培训和名师引领落实到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组织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形成校级互动、区域联动、辐射带动的好局面。(3)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获国家、省市县奖励42人,“三级三类”“手骨头”56人。(4)2021年中考质量再创新高。2021年中考600分以上78人,周中上线272人,周中录取率37.5%,中考上线735人,录取比率达78%,连续15年获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体育艺术活动多。(1)形成完整的校内篮、足、排球春、秋季赛季制度,学生在体育项目上人人有特长。(2)41个学生社团成效明显。(3)在2021年西安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我校男女队均实现市级比赛名次突破,女队获西安市第4名,男队获西安市第5名的好成绩。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国家、省市县奖励42人,“三级三类”“手骨头”56人。2020年中考质量再创新高。体育艺术活动多,成效显著。三、存在的问题。1、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应不断加强教育。2、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沟通和学校环境综合治理问题。3、教师队伍研究生学历比例不达标问题。四、下一步改进措施。1、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面对复杂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疏导、调适的新课题。2、逐步有计划地对一些硬件设施进行更换,提升学习环境。3、加大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五、今后努力方向。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国情、抓住校情,奋力争取,加强自身建设,紧抓机遇,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力争在2022年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