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城建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管、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本市城建档案资料的储存、利用、咨询及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街道办后宰门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鹏飞 | |
开办资金 | 2840.4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19.38万元 | 13054.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西安市城建档案馆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坚定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服务企业、方便群众”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坚持依法依规,推进新馆建设城建档案馆坚守法律和规矩,按规定按程序走好每一步,建设经得住检验的放心工程。项目主体于8月30日封顶,并完成东南临街立面幕墙和亮化工程;截止2021年底,现场顺利完成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地下室结构和主体结构施工。现开展二次结构、屋面、室内水电安装、室内装饰、西北立面幕墙等工程施工,其中二次结构和屋面工程预计年底完成。同时,按照“方便办事群众”原则布置业务大厅,并设置专门的展览展示空间,突出本土文化展示城市变迁。(二)规范档案管理,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城建档案馆按照《西安市贯彻落实陕西省监委监察建议书实施方案》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迅速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扎实开展西安市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扎实开展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自查,已完成58条问题漏洞的整改工作。深入开展应归未归项目排查,全面梳理西安市竣工备案工程数据信息,已完成48条问题漏洞的整改工作。全面开展在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专项检查,已完成292个问题的整改工作。(三)积极配合落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城建档案馆扎实推进各项政务服改革工作,积极配合改革办开展“中控平台”对政务服务信息的征集工作。围绕“一网、一门、一次”的改革目标和“一网通办”工作要求,完成全部“中控平台”政务服务信息填报。扎实开展城建档案一体化政务服务工作,上报新增城建档案查询事项,从规范事项管理、统一区县管理、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受理反馈等方面进行突破。(四)加强业务梳理,提高接收质量城建档案馆加强业务梳理、提高接收质量。进一步规范市政工程资料接收,形成了《西安市燃气工程归档目录》,将于12月1日执行。对梳理的重点工程项目按照工程建设进度,指定专人协调沟通,主动联系参建单位,提供上门指导服务。赴浐灞住建局、航空基地住建局、空港新城住建局组织工程档案培训,累计培训资料员600余人次。城建档案馆全年完成30个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联合验收工作,档案接收窗口接待咨询3061人次,指导建设工程项目26个,审核接收建设工程项目1995个,开具归档通知单1953份,入库建设工程档案41019卷。其中接收市政工程项目50个,天然气工程项目1325个,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5个,房建类工程项目291个。声像档案入库353个项目,照片13821张,视频63小时28分,光盘438张。(五)开展档案利用,发掘档案价值1、档案利用工作城建档案馆面向政府、市民、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城建档案利用及咨询等服务。查档窗口全年接待查档1796人次,电话查档1003人次;纸质档案调卷893卷,电子档案调阅1114卷,复(打)印文件9768页、图纸1267张;拷贝档案12532卷、79.9万页;档案证明1627份。2、档案编研工作完成了《西安市城乡建设大事记(2016-2020)》的资料征集及初始校对,形成一稿,同时通过报纸及网络媒体大范围搜集资料,完成了2021年《西安市城乡建设大事记》文字内容的收录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目前,馆藏纸质档案约72万卷,并保存大量录像带、照片,主要涉及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城市管线工程等。近年来,西安市城建档案馆不断深化服务改革,积极落实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档案接收制度改革,积极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咨询指导及档案接收指导工作。持续推进馆藏档案电子化工作,全年完成馆藏档案扫描71247卷,共计866.67万页,为建设数字档案馆打下坚实数据基础。完成创新档案利用方式,实现查档登记电子化,查档自助化,极大地提高了城建档案的接收、利用效率,更有效的发挥了城建档案的价值,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利,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助力。三、存在的问题(一)档案利用工作深度不够、宣传不足对馆藏档案利用、挖掘不深入,仍然停留在被动查阅利用层次,没能发挥出档案更深层次的价值。城建档案宣传不足,西安市貌相关的变化宣传频次较少。(二)档案业务培训指导工作不够深入全面因档案业务培训频次不够,导致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覆盖人数较少;培训内容(主要以房建工程为主)不够全面,暂未开展过市政类、管线类、PPP项目的工程档案业务培训,导致在资料移交时对声像档案内容是否移交以及移交内容不确定。(三)档案电子化程度还需提高西安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电子化工作主要分为新进档案电子化及馆藏纸质档案电子化两部分。从2015年起,新进档案(增量档案)已全部实现电子化,而馆藏纸质档案(存量档案)经过了6年已完成约16万卷电子化工作,但也仅占需电子化的纸质档案(约49万卷)的32.7%。四、2022年工作计划继续按照时代要求工作,牢记政治纪律,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接收、利用工作。(一)完成新馆建设,做好新馆搬迁新馆将按规划设计狠抓进度管理,按节点要求确保2022年6月中下旬完成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并结合“政务服务一体化”要求,重点布置业务服务用房和展览展示空间,体现城建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同时做好达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并同步完成新馆办公家具采购、搬迁工作,力争最短时间内入驻新馆,不影响企业及群众办理业务。(二)巩固治理成效,加强长效管理认真组织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在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核查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常态化推进各部门落实属地排查,对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专项督导,持续梳理查找管理漏洞,做到实时纠偏、自我提高,持续深化治理成效。(三)积极配合落实,做好政务服务改革在当前主推的“政务服务一体化”“竣工联合验收”等改革工作的大背景下,城建档案馆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对接各上级部门和开发区,主动作为,落实好各项改革工作。(四)推进档案电子化,探索档案管理新模式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方向深入开展档案电子化工作,持续完成馆藏档案电子化扫描。深入研究与全市系统的数据对接,积极探索电子签章、BIM系统接收、OCR识别等新技术、新方式在城建档案领域的应用。(五)发掘档案价值,做好档案编研继续做好《西安市城乡建设大事记》文字素材的日常记载和积累工作,完成《西安市城乡建设大事记(2016-2020)》的出版印刷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