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法律公正及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宣传,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二府街宏府大厦B座 | |
法定代表人 | 屈礼军 | |
开办资金 | 121.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98万元 | 94.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西安市法援中心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市法援中心作为“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受到了司法部的表扬,市法援中心党总支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了市委的表彰,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服务十四运会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受到了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好评。一、工作亮点(一)突出护航“十四运”主题,着力完善法律援助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十四运会西安市执委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十四运会”相关人士提供全天候免费法律咨询,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事项,积极营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全运盛会氛围。二是实施了《关于开展助力“建设法治西安,护航全运盛会”精准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启动“护航十四运”,法律援助24小时服务不间断,“全天候”服务十四运,同时在法律援助来访接待和“12348”公共法律热线,设立“十四运”专项服务坐席。三是在全市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中,选出了300名志愿者作为“服务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为赛会期间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观赛观光游客提供专业、便捷、周到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四是开展“法治全运盛会、关爱特殊群体”公益宣传活动,举办了“服务十四运、奉献我的城”关爱留守儿童保护主题活动,邀请30名留守儿童走进十四运会场馆近距离感受全运盛会热烈气氛,为社会关爱未成年人。五是组织拍摄“护航全运盛会建设法治西安”宣传片,展示我市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十四运会”风采。(二)突出“智慧法援”主题,着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依托西安市“智慧法援”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惠民、质量监管功能应用,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从“网上办”到“掌上办”的功能支持,为市民群众和办案人员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便利和体验选择。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托西安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平台,开发了“掌上办”功能,法律援助案件从咨询、申请、受理、审核、指派,到律师办案、结案均可实现,流程清晰,操作简便。自2020年以来,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通过“智慧法援”信息管理系统给各级法律援助机构通知辩护的案子一共有10279件,形成电子案卷4800本。(三)突出“为民办实事”主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市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了《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我为群众办事实”1234便民服务行动方案》,实行了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截至10月底,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台便民措施133条,开展各类活动715场,化解纠纷1642个、信访积案16件,新建工作站13个,回访办案律师163人,提供上门援助117人次,走进社区村组150余个、走进民营企业53家。5月6日开始,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让法律援助申请人就近选择市区两级任意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申请,截止目前,全市已异地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5件,“全市通办”改进了法律援助审查模式,打破了区域层级限制,优化了工作流程,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法律援助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二、重要举措(一)齐心协力,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市法援中心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认真贯彻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聚焦顽瘴痼疾和“慵懒散慢虚粗”问题,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谈心谈话思想发动,通过推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学习英模典型,筑牢干部职工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思想根基,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水平。一是建立干部学习制度,确定周一集中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周五集中组织业务学习。二是建立干部常态化服务群众工作制度,4月份开始每天安排一名干部在服务窗口接待服务群众,每周三安排一位处级干部在窗口为群众服务,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三是落实干部工作保障举措,严格制度管理杜绝腐败浪费,用好内部餐厅财政补贴。四是完成了对服务大厅律师之家的改造升级,方便律师工作休息。五是认真整改审计反馈问题,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规范管理内部餐厅。六是坚持严的主基调,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和纪律作风规定,结合教育整顿和巡查审计,开展了三轮干部谈心谈话,整改“慵懒散慢虚粗”问题6件,完善内部工作制度2个。开展了颁发“光荣在党20年”纪念牌、参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革命旧址、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等党建活动。(二)完善举措,提升法律援助便民水平一是实行12345和12348双号并行,11月1日起,12348西安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正式接入西安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实行7x24全天候服务,11月1日首日18时前接听电话153个。二是对疑难问题实行预约解答,对现场不能立即解答的的咨询问题作好记录,通过专业律师交流研判后,再给与准确回复。三是开通法定节假日24小时热线电话和语音留言功能,对符合条件的先行受理,对农民工免审经济困难证明。四是有条件的开展经济困难承诺制,针对因为外地人员或街办社区和辖区内居民发生争议无法提供经济困难证明的实行经济困难承诺免审制度。五是建立值班律师班长负责制,加强对值班秩序的管理,处理值班中人员、设备设施、重大涉法涉诉问题等预警机制。(三)搭建平台,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一是建立立体式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在全市17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市社区和行政村、部分律师事务所设立了2000多家法律援助联系点,真正构建起“零距离、多层次、反应快”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在西安财经大学建立了“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西安财经大学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制度与实务理论研究、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开展附近群众法律咨询以及法律援助案件的初审、探索院校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等职能。二是加强值班律师培训,组织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部分值班律师、法援志愿律师近200人参加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培训会。三是做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开展认罪认罚工作调研,组织开展刑事案件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法律帮助工作程序,落实值班律师工作保障,提高通知辩护案件质量;强化沟通衔接机制,加强与公、检、法部门联系,建立法律援助申请转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走访了西北政法大学刑法学院、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市律协刑事委员会、刑辩九人行等刑事业务专业机构和团队,加深合作联系,协办了西北政法大学第二届刑辩高峰论坛、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论坛等交流,为促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刑辩全覆盖试点以及有效刑事辩护提供了专业支持和优质资源保障。四是细化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依托“智慧法援”信息管理系统,邀请全市司法行政部门10名专家,对全市280件案件进行网上案件质量评查,收集案件评查结果1400条,评查数据12600条,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五是重新修订了《西安市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试行)》,完善了《西安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制度。(四)多管齐下,创新法律援助宣传方式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服务活动,组织全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上下联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建设法治西安、护航全运盛会”为重点,开展了法律援助走进社区、走进重点项目、十四运会志愿者服务启动、关爱留守儿童等宣传服务活动。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参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宣传服务活动60余次。截至10月底,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221篇、微博发送转载信息484篇、制作美篇79篇,提高了群众对法律援助的关注度。积极对接“西安发布”、“西安政法”、“陕西政法”等网媒平台,将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新做法、新亮点进行及时推送报道,市中心工作信息被司法部采用刊登3次,市级媒体采用刊登30余次。积极推荐6个典型案例参评首届“高铭暄优秀法律援助案例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少年维权岗;被西安市委评为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直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评为西安市市直机关家风建设先进妇女组织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