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发布时间: 2022-07-21 12:53
单位名称 中国共产党志丹县委员会党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
住所 志丹县保安镇一道街
法定代表人 戚礼东
开办资金 124.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志丹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8万元 96万元
网上名称 中共志丹县委党校.公益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中共志丹县委组织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强化政治引领,在服务大局中体现新思路(一)做好顶层设计。县委始终把党校工作纳入县委整体工作部署,纳入党的建设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和述职内容,切实履行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出台了《中共志丹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办学目标和任务要求,重点解决“有钱办事”“有人干事”“能办好事”等党校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县委组织部印发了《2019-2022年志丹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1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等政策文件,为党校进一步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遵循。(二)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县委直属机关党委年初下发的年度工作任务,按期对支部进行了换届,定期召开支委会并认真贯彻全年党建工作部署。校委认真履行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举办专题学习班12期,支部学习会16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项5个,修订完善了《制度汇编》,形成了7大类44项规章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党校职能工作有效提升。(三)发挥阵地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教师宣讲主题。组织教师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七一”讲话精神等专题进行备课。通过春秋两季“流动党校”宣讲的形式,组织骨干教师“进乡镇、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开展送党课理论宣讲活动。今年“流动党校”宣讲6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4200人次,实现了多层面、广覆盖,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推荐教师参与微党课比赛,参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党校理论宣传的主力军作用。二、强化主业主课,在改进办学中体现新担当(一)干部教育培训突出政治性。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坚持把理论教学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有机结合,按照县委年初的总体部署,开齐办全各类主体班次,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志丹篇章。今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党校注重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组织教师主动提前学习,提前备课,在各类培训班次中安排《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课程,及时做好习近平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等相关精神宣讲,确保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宣讲为重点内容的培训占年度办班数的60%以上,教学时间占50%以上。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初心、淬炼灵魂,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更好地担负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全年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10期,培训人数达1674人/次,县委常委到培训班授课9人/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讲座7期,1600余人参学。分三期承办了市委组织部“延安市2020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培训学员370余人次。(二)课程体系建设体现新精神。教学工作是党校中心工作,我校积极适应干部培训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着力加强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实效。在课程建设方面,突出“红色”元素,着力打造“红色学府”特色品牌。围绕“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等全县党性教育基地,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学科建设,健全党的基本理论、党性教育、延安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干部能力提升等学科体系外,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红色学科体系。如《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党中央在保安》《弘扬红大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学习刘志丹革命精神、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斯诺与保安》《丁玲与保安》《永宁山》《马锡伍审判方式对新时代干部成长的启示》等一批精品课程进入内、外培训课堂,受到了学员的好评。(三)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实用性。加快开放合作培训的步伐,积极搜集整理各类教学培训资源,同时充分协调各类教学资源为我校教学所用,更好地为干部培训工作服务。一是进一步推进了与市委党校在教材、师资、教学基地、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共享和互补。二是对历年培训的师资库、课程库做好整理和分析,做好社会化资源的整合。三是更加注重与专业培训基地的合作,例如与兄弟党校、高校及培训机构等采用了合作办学的方式,在村支部书记培训班中开展了外出参观学习和现场教学,先后参观了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乡村旅游及村集体经济、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党建综合示范点、沿河湾镇高家峁村集体经济。在新入职公务员培训班中到宪法广场开展了宪法解读及公务员入职宣誓,学员深入“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红色旧址参观学习,组织学员在顺宁镇保娃沟门教学基地进行团建活动等。学员反映办学的方式提升了党性修养,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先进经验。三、强化智库建设,在科研咨政中体现新作为(一)强化科研工作力度。坚持政治建校、理论强校,注重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新时期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力推“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今年我校科研工作处于扩面增效阶段,市社科联在我校挂牌,作为社科普及基地,课题范围得到有效拓展。申报课题的主办机构范围从党校扩展到社会主义学院,从统战系统扩展到哲学学会等机构。一年来,申报省委党校论文7篇,讲师王东莉的《加快城乡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论文获全省35次理论研讨会三等奖;递交市委党校理论研讨会征文3篇;申报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部理论文章2篇。高级讲师刘咏梅《优秀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和讲师白云云《信仰让脚步更有力量—丁玲与保安县》在“学习强国”平台刊登。(二)坚持教研改革创新。通过与“四办”相关政策研究机构建立联合科研机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共同协商筛选课题,共同座谈研究课题,共同合作撰写课题,借助省市党校雄厚的科研实力,成立并完成了6个课题,有效发挥科研的资政作用。依托公务员培训班建立学员课题组,注重从广大学员中汇集工作一线的情况与建议,提升调研成果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三)加强科研工作方式转变。适应党校科研从理论型向资政型转向要求,研究场所从办公室转向基层实践的趋势,今年以来,我校有序推进科研注意力转向工作,将基层丰富多彩的生动实践作为科研起点和重点,探索立足调研的科研模式,注重从基层一线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和群众意见,提升调研成果的资政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项调研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批示。截止目前,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有3篇,实现成果转化1篇,获省理论研讨会三等奖1篇。四、强化廉政建设,在从严治校中体现新作风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不断细化“党性立校”的思想要求,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努力营建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勤”的工作氛围。(一)从严管理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志丹县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党校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制度汇编》,形成了7大类44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立柱架梁,明确、强化各科室职责和责任。设置了“一部一室三处”的工作机构,为有序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不断提升了党校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校”的工作格局。(二)从严管理教师。党校根据《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教师严格实施“三个从严”,即从严备课、从严施教、从严做人。日常教学生活中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校人,展现出党校奋发有为、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三)从严管理学员。进一步加强学员学风建设,在各类主体班培训过程中,严肃学习培训纪律,严格执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把教学管理与学员管理相结合,与干部提拔使用和考核、培训结果结合起来,切实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补足“精神之钙”“信仰之钙”,培养造就一支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