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病科、肾内科(含血液净化)、呼吸内科(职业病专业)、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科、妇科、产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传染科、小儿科、麻醉科、结核科、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放疗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中医科、针灸科、急诊科、理疗科、预防保健科(妇女保健专业、儿童保健专业)、计划生育专业、新生儿专业、介入放射治疗专业、内窥镜专业、CT专业、心电图专业、脑电图专业、B超专业、铁路信号厂卫生所、铁路结核病防治所的诊疗与护理·医疗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东段1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党明海 | |
开办资金 | 12572.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095.09万元 | 54602.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第九医院 | 从业人数 88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在市卫生健康委坚强领导下,医院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克服院内整体改扩建的诸多不便,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全面加强医疗服务,稳步提升医疗质量,以更精准、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推动我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未发生医疗事故和安全事件。一、党建统领,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凝心聚力促发展,把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医疗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九项准则》;院领导主动到支部联系点讲党课,按要求开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活动;完善投诉接待和受理机制;强化监察督办工作。二、众志成城,凝聚防控战“疫”力量严格执行“九个一律、十一个必须”,及时调整各项医疗流程。自本土疫情发展以来,医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每日召开碰头会,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摸清医疗底数,持续优化流程,查漏补缺;发热门诊实行闭环管理,强化高风险特殊诊区就医人员“点对点”接送管理;开通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边救边检,确保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安全开展;加强重大疾病、孕产妇、儿童患者救治;引导慢性病患者有序就医;合理安排择期手术患者救治;开通线上诊疗及预约诊疗服务;医院南门外扩增核酸采样仓,多举措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安全顺利进行。三、育才成才,学科建设不断向前(一)乘势而上,学科建设谱新篇。继续推进“三大中心”建设,2021年相继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省级创伤中心建设现场核查。成功举办“西安介入大会”,顺利成为西安市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单位;神经外科成为首批“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举办第三届心血管专科联盟大会;介入手术完成4399台次,手术数量、质量攀登历史新高峰;在中医康复科基础上成立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床位扩增至64张;新丰精神病院顺利通过二级专科医院评审。(二)筑巢引凤,构建人才梯队建设。引进、招聘、委培高层次人才、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高宇勤博士入选“西安英才计划---菁英创新人才”,刘展会主任成为我院首个获批专业技术二级岗的专家,肖厚安主任成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委员。继续选派各专业骨干医师前往国内一流的院校、学科学习;学科带头人及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学术交流,全年共参加各级各类学习班、研讨会等80余场次。从医院改扩建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谋划申请九院人员编制。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建立良性用人机制。五、强基固本,教学科研工作稳扎稳打(一)完善教学督导管理体系。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住培质量提升月”、“教学查房质量内涵提升季”评选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建成OSCE考试中心,对2019级、2020级住培学员实行多站式考试,考试效率大幅提升,购置腔镜模拟训练系统及血管介入模拟器等设施,助力本院医生、规培生、本科生等技能训练。(二)成立交叉医学研究室。获得各级各类项目25项、专利17项,发表论文160篇,其中SCI论文24篇。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按期通过验收。六、因势利导,精细化管理促质量提升(一)健全完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对DDDs、四级手术、微创手术、日间手术等指标进行专项培训与考核;自查反馈、组织培训、补齐短板。多渠道对门、急诊处方,临床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等进行晾晒反馈,对不合格处方、医嘱进行通报点评、督促整改;检查运行病历、抽查手术病历和危重患者病历50余次;完成首页主要诊断编码准确性自查病历20个科室;MDT多学科会诊全年90场。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目录;完成全院医生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以及三基理论知识考核3场;对284名医生进行手术能力评定再授权;新工作、新技术蓬勃开展,申报备案准入106项;临床路径管理统筹进入科室目标考核。(二)强化护理管理,调整三级质控方案;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监管;每月分析护理文书缺陷,由5.6%降至4.34%;组织培训,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现场查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开展护理会诊工作,建立重症护理、伤口护理、静脉治疗护理等会诊制度;“互联网+”助力护理延伸服务,项目增至14项,服务半径扩展到11公里,共出诊288次,未发生投诉等医疗事故。(三)健全完善药事管理体系。设立总药师,落实各项药事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临床药师服务,临床处方前置审核信息化工作,医院处方适宜性审核、不合理用药干预均较前明显提高;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率月平均30%以上;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工作。2021年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加快药师转型,启动药学咳喘门诊建设,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四)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医疗、医技、护理、科研教学考核细则,量化业务管理考核体系,利用PDCA管理工具,全面分析医疗运营数据,提升医院管理效率;为DRG付费运行前做好铺垫工作,举办、参加各类培训会70余次。制定“卒中/胸痛MDT手术、手术室MDT手术、医技科室穿刺DT手术的绩效激励方案”,鼓励科室树立经营意识,将成本管控落到实处;建成SPD耗材管理系统,实现医用耗材精细化、全流程可追溯、零库存管理。(五)完成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两定机构的业务验收工作;贯彻落实特殊药品落地实施政策;加强医保报账管理,及时、沟通反馈返款情况;对医保患者进行费用监控,避免不合理增长;“四合理”检查工作常态化,完善流程管理,确保医保资金安全。(六)持续完善门急诊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严格首问负责制、首诊医师负责制,严格考勤;门诊病历完成率81%;增设内、外科周末出诊科室;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工作;开展义诊宣传活动40次;增设共享雨伞、充电宝、一次性伞套机等以便患者应急使用;提供外籍人士就医服务40次;患者《就医体验意见反馈卡》收回130份,电话满意度回访8400余人次,总体满意度为85%以上;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约4000余份。(七)强化培训、监测,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强化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相关知识培训3000余人次;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及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及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建设、计划生育、儿童保健、传染病管理、疫情上报、食源性疾病监测、医学死亡证明管理、死因统计上报、狂犬病定点防治、病媒生物防制、肿瘤病理信息上报等工作全面依规完成。七、排除万难,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改扩建项目完成主楼地下三层及地上六层浇筑,累计完成投资额2.4亿元;聘请资深工程监理加入项目专班,定期召开监理例会;根据施工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家论证会、咨询会;协调处理各类投诉381起;成立改扩建项目深化设计专班,多位省市专家、技术人员与相关科室共聚一堂,召开咨询论证会、讨论会,项目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良好。八、坚守初心,贡献九院力量32人组建的医疗队圆满完成十四运媒体村医疗保障任务;抽调38批3100余人次进行核酸采样;133名精锐援助定点医院、隔离点;19人调入省市指挥部、市级流调队工作;12人进驻医疗管理专班、督导组;31名医护团队常驻公卫中心;1人进驻国家卫健委督导组工作。先后向八个接种点派出保障医生200余人次,无医疗事故发生,全年接种122037人次;累计核酸检测429527人次。圆满完成蓝田县人民医院三年托管工作。继续按照对口支援要求,选派专家前往澄城县医院、蓝田县史家寨卫生院、鹿塬中心卫生院、紫阳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定点帮扶,组织开展带教查房,门诊诊疗,手术指导,学科建设讲座等活动。九、宣传持续发力,写下九院生动注脚。加大在各级各类报纸、头条矩阵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义诊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医院知名度。十、优化服务管理,后勤保障效能持续提升(一)完成医院核心交换机,HIS、电子病历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更新,杀毒软件及桌面管理软件升级及扩容;部署U-center网络智能运维平台;建设网络安全产品,加固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达到3级;搭建HIS系统中贯标平台,导入国家医保局下发耗材、药品、医疗收费代码、疾病手术编码;为CT室安装心脑血管图形诊断AI系统;改造HIS系统医保接口,升级医保专线网络。(二)健全长效机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综合治理、扫黑除恶、消防安全、治安防范、医疗纠纷调解等工作;制定医疗卫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安全管理措施基本到位,未发生安全生产事件。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1年已经过去,在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我们共同努力,保持战斗定力,精准谋划部署,奋力攻坚克难,稳经营,促发展,抗疫情,书写新的成绩,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推进医院综合实力显著进步,实现医院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