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提供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与部、省信息网络的连接及信息交换·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系统维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的管理维护及于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连接、信息交换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 | |
法定代表人 | 蔚国刚 | |
开办资金 | 212.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37.36万元 | 553.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对我中心事业单位负责人证书正、副本进行了补(换)领更换,没有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全年工作完成情况(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021年中心主要承担全市人社工作6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2项;配合全市人社工作10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8项。全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人社工作任务和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二)“全数据共享”工作协调省厅、市大数据局,并通过省人社协同平台、西安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申请教育、卫健、民政跨部门数据,通过省人社申请全省养老保险(居民、职工、机关)接口数据并应用到现有就业、社保、人才等业务领域。将西安市失业数据向省网管中心实时归集。配合省人社厅、省税务和社保中心开发完成社会保险费共享平台,通过省市社保数据交互实现全省社保由税务统一征缴的工作。(三)“全服务上网”工作1.在社会保险领域,创新思路,按工伤业务全流程办理的思路及业务流程,完成了完成“互联网+工伤”的需求调研、开发及上线工作;根据新的失业稳岗返还政策要求及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各类数据共享校验筛选服务企业,实行稳岗返还免申请发放,自9月上线以来已为2278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在人事人才领域,4月中旬硕博人才平台在网厅、移动端全面上线以来,受到硕博研究生和招收人才企业的广泛关注。随后,根据信息化共享互通理念,不断的对平台进行了优化完善。在就业创业领域,实现省厅业务实时下达,实现我市数据实时传输,打通省市就业系统数据关节,对接省秦云就业系统,完成部分接口开发及历史数据迁移。配合技能提升行动,扩充就业创业培训系统市区两级应用,新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为完善技能培训网上监管,调研并开发职业技能培训监管系统。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积极探索“智慧人社”新途径,实现“线上一网通”。在网厅、移动端、自助一体机等渠道为企业群众提供209项网办事项,并按照政务一体化要求,实现了企业群众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事项统一受理,办件统一评价。其中的个人事项75项,日均服务5.1万人次,累计办件3202万件,为135余万人员提供服务;单位事项135项,累计办件量2047万件,为12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人社“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的,优化11个“打包一件事”的服务质量、拓展移动端服务渠道和短信实时反馈机制。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2.自助一体机自上线运行之后不断丰富服务,为17余万家企业的经办人提供了17项查询、打印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了15项查询服务;为个人提供了覆盖社会保险、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32项查询、打印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原有社保卡查询、挂失解挂的基础上增加社保卡加急制卡,实现社保卡申领立等可取。3.12333“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已经上线。群众通过拨打“12333”服务热线,选择“自助语音服务”,就可以体验到“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人社政策解答及业务办理指南服务。截至11月15日,西安12333共受理市民咨询来电187.4万余人次,其中人工服务约124.82万余人次,自助服务28.49万人次,处理电话留言约5202个,电话服务总时长约为41161.4小时。(四)“全业务用卡”工作首先,根据社保基金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全面梳理了我市死亡人员社保卡情况。将社保数据与公安、民政数据进行比对。同时向省数网中心提交申请清理死亡人员社保卡等数据。二是,开展“社会保障卡百日攻坚”行动。与各银行、区县开发区召开多次工作推进会,针对回收睡眠卡、发放库存卡、消除死亡人员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在各区县开发区已开设26个窗口服务于社保卡业务,10家合作银行网点也开通了社保卡相关服务的办理;组织协调各银行,通过主动上门发卡、短信外呼、联系基层经办机构等多种手段,促进库存社保卡发放。三是,优化社保卡相关系统。优化了社会保障卡加急功能,并在医疗保险实体卡即将停用的背景下,新增了社保卡绑定医保功能,在社保卡预约和查询中增加了邮寄功能,实现群众少跑路;通过共享数据平台以及内部核实验证数据,使群众在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时,减少了相关证明资料的提交。四是,为解决因统筹层级和应用系统不同,省医保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无法在西安市定点药店刷卡问题,按照上级要求,中心制订了解决方案,解决省参保卡在市定点药店刷卡问题。五是,为落实人社业务个人待遇入卡的要求,完成了失业金申领、硕博人才奖(补贴)的待遇入卡,目前接口调用正常,其他业务功能的应用正在逐步推进。(五)切实做好人社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一是定期对机房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巡检,排除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故障,扫描修复软件漏洞、查封风险端口及主机。二是为确保我局数据中心机房故障后仍能保障数据安全,我中心与市大数据局商定在市大数据服务中心主机房建设我局同城灾备站点,从而确保人社业务连续性,减少灾难带给企业的损失;三是在重要时期加强系统软硬件安全监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理,对地下室机房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等预备待命,保证了人社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截至目前,网络信息安全未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二、工作成效和采取的措施一是配合省人社厅、省税务和社保中心开发完成社会保险费共享平台,通过省市社保数据交互实现全省社保由税务统一征缴的工作。二是为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规范工伤认定程序,西安人社开展“互联网+工伤”服务项目建设,完成了集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工伤待遇为一体的“互联网+工伤”平台,为企业、群众、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的工伤保险服务。三是根据人社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1年人才工作要点》精神,及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要求》内容,建成硕博人才平台。自4月中心网厅、移动端全面上线以来,受到硕博研究生和招收人才企业的广泛关注四是为了方便广大参保群众查询领取社保卡,方便群众快速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让群众少跑路。线上:已在西安市人社局官网、微信公众号“西安人社12333”微官网、西安人社通APP上部署社保卡相关业务模块,实现社会保障卡制卡进度查询、网上领卡查询和预约、加急制卡、密码修改、自助挂失、自助解挂、信息变更、社保卡启用、绑定医保账户、激活状态查询,开通社保卡邮寄等功能;线下:在各区县、开发区人社部门开通了26个社保卡服务窗口,10家合作银行也开通了社保卡相关服务业务,可为参保群众提供7项社保卡线下服务(社会保障卡密码重置、社会保障卡挂失、账户绑定、社会保障卡发放、社会保障卡信息变更、少年儿童加急制卡、老年人服务),且全城通办。五是中心开展了社会保障卡“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全面梳理了我市库存卡、睡眠卡的情况,自活动开展1个半月以来,已通过与各区县、开发区,各合作金融机构的合作,采取上门发放、邮寄等多种方式,将我市库存社保卡减少了约20余万张。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一)数据共享方面:进一步落实共享数据接口对接工作,将数据应用于实际业务,并以大数据局共享平台要求推送人社数据。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以数据为中心,优化人社基础库建设,实现数据由分散到集中。构建西安市人社数据中台,汇集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二)全服务上网方面:1.以数据贯通,推动业务融通,实现业务从“割裂”到“聚合”,建设“人社业务协同”体系。进而,优化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打造“一事通办”“秒办即申”“免申即办”等高效、优质的服务。2.全面推进“掌上办”对接秦云就业小程序,建设秦云就业西安分站,实现秦云就业省级实名制动态数据与市本级系统数据信息贯通,推进对我市稳就业工作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有序开展。3.进一步落实信息化便民创新提升行动,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以社保卡为载体,提高网上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质量,推进业务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对共享数据的应用。4.进一步加强与业务处室、单位互联互动,改进话务系统,更新12333和12345政策知识库。(三)全业务用卡方面: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减少社会保障卡库存数。二是通过内部数据比对、流程优化、材料精简、事项能上尽上等方式,减少群众跑路次数,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梳理办事事项,利用线上、线下多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使用的便利度。四是结合西咸新区快速发展实际,率先试点居民服务“一卡通”的跨部门应用。(四)切实做好人社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一是2021年内完成同城数据备份项目,明年制定异地数据备份项目方案,争取完成三级人社灾备系统建设工作。二是做好老旧存储设备升级、本地备份扩容、内网防火墙及IPS设备升级、日志审计与数据库审计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三是配合做好市医保系统迁移、制定应急预案,将医保系统迁移风险降到最低。四是继续做好日常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漏洞修复,部署的服务漏洞修复,风险端口查封、风险主机查封,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安全巡检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