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不动产信息档案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本单位的宗旨:为不动产权利人提供不动产信息档案管理服务本单位的业务范围: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管理、维护・不动产统一登记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不动产档案查询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建党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国土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82万元 | 67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情况(一)优化不动产营商环境1.抵押进银行2.0系统升级按照我市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要求,2021年2月4日,上线运行抵押进银行2.0系统,将银行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实现省内通办。2021年3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咸阳市武功县支行成功为申请人办理了2笔跨市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开启我市不动产抵押登记异地办理时代。2.“法院查控不动产”上线经我中心开发、部署,不动产“法院查控系统”于2021年3月上旬正式上线,实现了法院查控不动产“不见面、零跑路”。截至目前,共计办结查封登记业务268件。3.政务服务APP办理不动产登记按照营商环境要求,经我中心挂接测试,2021年4月29日,“i西安”APP不动产登记服务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办理各项不动产档案查询业务42万余笔。4.“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开发企业客户端为实现企业办事“不见面、零跑路”,24小时不打烊,我中心开发“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企业客户端于6月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已办结1笔首次登记业务共计221户,办结商品房转移登记7笔。5.积极推行“电子证明”为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实现抵押登记全程网办,我中心负责的“电子证明”已于6月底上线。现已生成电子证明10万余件。6.推进“一窗受理”平台为优化二手房交易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我中心积极推进“一窗受理”平台建设,多次与住建、税务等部门就“一窗受理”业务流程、对接方式、开发方案对接,现系统已于6月上线,办结3笔二手房交易登记业务。7.配合“加快数据融通”“加快数据融通”是我中心配合任务,由市大数据局牵头完成。主要是按照西安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工作要求,向大数据局推送不动产相关数据,现已推送数据共计约2亿余。8.区县营商环境建设中心积极向各区县提供技术支持,配合区县做好App、“一窗受理”、企业端、“电子证明”开发、测试、联调,确保按期完成“登记财产”营商环境各项考核指标。(二)落实省市不动产登记文件精神1.扎实推进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与数据汇交工作我中心积极推进西安市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数据入库工作,制定并下发权籍调查数据批量导入数据库标准,先后3次组织相关区县业务骨干及技术人员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业务技术培训会。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12个区县(含开发区)权调数据批量入库共计414439宗。2.落实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任务一是“统一服务事项”。我中心已梳理、完善、发布事项78个,并核对了不动产登记管理平台、i西安APP、“西安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的事项,确保与省事项库保持一致。二是“统一评价”。中心已完成市“好差评”系统在“西安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三个不动产大厅以及自助机的部署,完成i西安APP评价界面的技术开发,正在加紧实现评价渠道全覆盖。三是“提升移动端服务水平”。中心已提交《已在移动端提供服务的事项清单》,为接入“秦务员”APP做好配合。四是“提高网上办理深度”。中心陕西政务服务网(西安)作为核验入口,不动产权属登记信息查询事项已实现全程网办。五是“办件数据归集”。对照最新不动产登记办件标准完成了办件数据表梳理。六是“推广应用电子证照”。中心已完成电子证照种类及要素信息梳理,并将电子证照数据归集至市电子证照库。3.全力做好不动产登记系统网络迁移中心正在尽快完成不动产登记审核、登簿等办理环节及数据由业务内网向政务外网迁移。截止目前,,我中心已完成外迁设备采购、网络完全等级测评,制定了各类操作指南及规范,组织区县进行了多次外迁技术培训会及用户测试。目前,迁移总体方案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已完成各不动产登记网点测试工作。4.“跨省通办”根据省厅要求,需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专区实现商品房预售和抵押涉及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业务“跨省通办”。今年初我中心已完成相关开发工作。截止目前,已办理不动产权属信息查询1.7万余次。配合区县开发、测试、联调、分权限,10家区县已上线“跨省通办”。(三)不动产档案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一是档案查询。截止目前,共完成约230万人次查档量,其中窗口普通查询约33万人次,司法查询约46.6万次,组织部、民政局、住建局、部队清房等批量查询53.5万次,自助机查询50余万次,网上查询46万次;二是档案整理装订。截止目前,共计完成档案装订31万件,编目入库34万件;三是档案搬迁。2021年4月17日,中心完成了原香米园、西大街、凤城二路、市局档案室等458万卷档案整体搬迁至浐灞档案库工作;四是错误数据反馈。发现并提出各类问题数据修改申请单85条;五是“12345”市民热线回复。回复12345市民热线工单160件;六是行政复议及诉讼。独立完成行政诉讼3件,行政复议7件。七是政府信息公开。完成信息公开回复17件。(四)不动产数据整合二期一是存量档案扫描。截止目前已完成约102万卷档案扫描;二是开发区土地登记档案归集整理工作。目前已完成高新、曲江(含大明宫)、经开、大兴、航天、浐灞、灞河范围内共5148卷土地登记档案数字化成果归集及分拣;三是空间图形数据处理。目前已完成23467幅CAD文件处理,数据转绘基本处理完毕,完成全部5.6万幅PDF出图打印工作,并根据近两年影像数据比对,完成了市本级及开发区范围内10487幢灭失楼幢标注及清单整理;四是数据整合相关系统建设。完成了项目所需档案扫描系统、AI分拣系统、数据著录系统、CAD分层分户图辅助软件的开发部署;五是土地档案著录工作。已完成2.9万卷土地非空间属性数据录入,完成7595条土地空间数据展绘工作,房屋登记老总簿电子化已完成7.7万条登记信息整理。二、业务工作完成情况2021年主要业务数据2021年不动产档案查询(窗口一般接待、组织部领导干部查询、民政局核查、脱贫办、司法查询等)230万人次不动产档案整理档案装订31万件、编目入库34万件。不动档案搬迁已完成原香米园、西大街、凤城二路、市局档案室等458万卷档案整体搬迁至浐灞档案库工作。不动产错误数据反馈向登记中心业务相关单位反馈错误数据约85余条。不动产信息化建设完成“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省市不动产登记文件精神等三大项重点工作,全力保障日常系统运维,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不动产数据整合完成存量档案扫描、开发区土地登记档案归集整理、空间图形数据处理、土地档案著录、数据整合相关系统建设和标准文件整理等。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万元)年度预算额:3813预算支出:3813预算结余:0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浐灞档案馆的平稳运行解决了资源规划系统土地、房屋、林业等登记档案存放空间不足等问题,新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服务最优,逐步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服务。2、不动产登记系统云平台建设、浐灞机房建设和日常系统维护等信息化建设工作,解决了系统资源不足,开发场地有限等问题,为我市今后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硬件和技术支持,将不断提升我市为群众、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效率,提高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3、日常不动产登记档案查询管理工作,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查档流程,精简申请资料,不断提高窗口服务效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办事群众可以在我市四个不动产登记大厅档案查询窗口或自助查询机办理查询业务。每位群众的办理时间平均控制在2至4分钟,特别是一般的住房情况查询和登记簿查询可控制在1至2分钟内办结,基本做到了即到即办、立等可取。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021年,我中心虽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任务。但是,就目前工作而言,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系统开发规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2、业务系统操作培训有待加强;3、系统开发完成后还需进一步优化;、4、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需进一步完善;5、数据整合二期各单位配合力度有待加强。六、下一步工作打算做好不动产日常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大厅终端等运维工作;2、完善不动产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3、完成2022年度政务内网不动产权调系统、政务外网登记系统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完善系统安全防护;4、不动产登记系统网络迁移后,持续完善不动产网络基础环境;5、继续做好不动产档案日常管理工作;6、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7、加快数据整合二期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人员设备投入,按期完成合同全部工作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