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国有林场,促进林业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辖区森林资源保育•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区域良种示范•森林种质资源保存、创新•森林防火•森林生态监测 | |
住所 | 西安市周至县二曲镇瑞光路10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志文 | |
开办资金 | 291.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1.83万元 | 731.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 | 从业人数 4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登记的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将本年度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统筹协调、稳中求进,森林资源管护迈出新步伐。一是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制度,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制。将管护任务分解到人,管护责任落实到林班、小班。二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考核机制。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纳入单位及职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与职工年终绩效奖励工资挂钩,实行奖优罚劣。三是广泛开展林政法规宣传工作。宣传覆盖率达到100%。四是深入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清风行动、清山清套、秋冬季候鸟保护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开滥垦、乱搭乱建等违法侵占、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行为。对辖区的农家乐、商店、中铁十八局施工项目部、渣场、制顶厂进行拉网式宣传排查,切实做到全覆盖,确保不发生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五是圆满完成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生态监测技术方案,开展4229生态监测固定样地界桩、边界、定位树复位,对样地的地形、地貌、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60余项因子参照前期调查数据进行现场核实,完成了树高、植被、森林灾害、天然更新情况等其他因子的调查工作,更新完善了前期调查统计数据。现调查成果已通过省市验收。六是完成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工作。按照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国有林场边界、管护区边界数据成果,配合省林业局开展秦岭国家公园相关调研工作;按时完成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2021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林地变化数据库更新;及时完成林草湿“一张图”数据库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及成果报告。相关成果为林场进一步实施精准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为摸清森林资源家底数据奠定了基础。七是积极与周至县林业局、省楼观台林场等友邻单位及周至县王家河镇、陈河镇等驻地政府,中铁十八局引汉济渭项目部等辖区建设单位就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工作进行学习交流,全面落实联防联保措施。八是认真做好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及时上报天保工程月报、季报、年报等信息。2.严字当头、细字为要,森林防火常抓不懈保障平安。一是教育引导,筑牢宣传防线。3月份承办了西安市林业系统森林防火宣传月启动仪式及森林防火宣传文艺汇演;出动宣传车50余次;办宣传板报8期,悬挂防火警示旗9面,大型LED屏全天候滚动播放宣传口号,印发防火入户通知书、防火须知等资料8000余份,刷新刷写宣传标语50余条,制作防火宣传横幅30条,发放手提袋2000个;进村入户,利用乡村开会、村组庙会、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时机,召开座谈会集中宣传教育15次,受教育群众累计500余人次,全民防火氛围浓厚。二是扣紧责任链条,全面消除隐患。分阶段安排部署防火工作;设立瞭望哨10处,发挥“千里眼”作用,确保火情、林情信息及时知晓;辖区低智能人员实行“一对一”监管,签订监管责任书;登记并落实347座坟头监管责任;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十月一、冬至、清明节等民间祭祀活动重要节点,坚持全员上岗、严防死守,倡导文明祭祀,源头防范化解火灾隐患;设立行人休息站10处,严禁室外吸烟、生火取暖等野外用火行为;防火戒严期对游客驴友等入山人群进行劝返,累计劝返100余人,车辆50车次,收缴用火工具40个;实施扫码入林,强化活动轨迹闭环管理,实现一人一码有迹寻,火灾可控可追溯。三是强化应急处置,提升作战能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零报告”制度;成立半专业扑火队,全面夯实组织指挥、人员调配等工作;参加省市林业系统处置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森林火灾实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镇政府、村委联络协调,形成协作联防、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注重先进技术应用。更新、添置防火器材;“天眼”视频监控系统高效运行;建立无人机巡查队,扩大延展工作的视野和触角,运用现代科技装备提高监管保护效率。五是加强宣传报道,树立良好形象。邀请西安电视台拍摄工作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林场森林防火工作新变化新成果;充分借助微信、美篇等平台发布工作动态,增强社会认知。3.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资源监测科学化水平持续提升。一是优化红外线相机设置。规划设定监测线路8条,布设红外线相机44部,得到大量珍贵野生动物活动照片、视频资料。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针对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林业重大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传播特点、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采取常态化监测和专项调查相结合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林区进行全面排查,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及美国白蛾疫情。三是PM2.5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分别于陈河、双庙子管护站设置PM2.5监测设备2台,24小时连续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检验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指标,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定量考核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组建专技人员积极开展野生植物、昆虫调查研究工作。共采集、制作、鉴定植物标本90份,昆虫标本50份,为摸清区内植物、昆虫种类及分布区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夯基筑台。五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完成调查监测任务。经全面排查,林区未发现非洲猪瘟及其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4.以人为本,强化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向好。一是管理体系更完善。“机关牵头抓总、站为重点落实落地”,切实做到林有人看、路有人守、山有人防。二是排查整治更细致。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对机关办公楼、管护站、家属院、林区企业、驻地单位、农户的水电气设施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完成家属院“智慧用电”系统改造升级及老化管道、线路的更换,确保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防汛减灾有力度。高度关注雨情汛情,全面掌握林情信息;及时传递预警信息,保证通讯畅通,于地质灾害高风险期协助山区群众撤离,有效保障安全度汛。5.周密安排、全面落实,保密维稳等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健全和完善了保密工作台账,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设备分类标识张贴到位,完成了涉密人员分级管理并签定了保密协议,强化保密知识学习教育,网络安全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保密工作通过了市局组织的抽查验收。二是强化场领导接访、下访和约访制度。对职工关切的岗位聘任、工资套改、津补贴调整等热点难点问题,予以及时回应和办理。三是积极推动管护站管护房基本建设项目报批工作,稳评、环评、规划等相关工作全面完成,经市发改委批复立项,现正在按照规定协调有关土地规划调整手续,力争本年度完成工程招标,组织开工建设。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核查,林场年内未发生“五乱”现象,森林资源安全得到保障。初步统计分析发现,羚牛种群数量增多,金钱豹、黑熊数量稳中有升,金丝猴分布范围扩大,整体生态环境不断好转。3、本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实现“零火灾”。同时,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无人机应用示范单位,开创林场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4、继续执行“五个一批”工程,聘用林区贫困户为护林员,从事协助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的工作,增加贫困户收人,改善其生活水平。三、存在问题1.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待加强。12月8日,市局通报的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典型案例,其中我场2起,为违规使用公务油卡为个人私家车加油、购物问题,说明我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有漏洞,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2.工作创新意识有待加强。解决复杂难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不足,在灵活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与资源管护结合不够紧密;林区天然次生林培育方式单一,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手段需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新技术应用较少,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四、下一步计划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申请森林抚育项目3.保护生物多样性。4.让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5.扩大资源监测覆盖面。6.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注重生态文化建设。9.充实人才队伍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