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西安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西安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7-14 16:31
单位名称 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中心(西安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西安科技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科技产业产学研促进平台服务·科技资源统筹与转化·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秦创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和实体工作平台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发布转化、技术转移、项目路演、投融资活动服务保障。
住所 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B座
法定代表人 张有泰
开办资金 819.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7.92万元 393.8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业务和宗旨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2021年底,西安科技大市场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梳理、需求挖掘、校企对接、成果推广和产学研金对接等活动192场次,参会人数6828人,累计举办活动2095场次,共计267431人次,积极探索高校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开展科技政策专项培训活动,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和培训活动11场次,线上、线下累计10000余人参与活动,让广大科技企业更加深入便捷地了解科技政策,强化政策落实成效;持续推进技术经理人培养,组织初级、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和技术经理人继续教育培训,本年度共计参训学员890人,认定技术经理人162个,其中中级25人;继续开展工程系列技术转移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截止目前已认定2020年度初、中级职称共计78人(初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25人);开展设备共享及检验检测工作,走访高校院所企业,挖掘企业需求和资源,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发挥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新增录入大型共享科学仪器设备133台/套,累计收集共享仪器设备15052台/套;接待74个交流团,接待人数678人次,累计接待来自33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1个特别行政区),27个国外交流团,157个城市1481个交流团,共计16864人次;综合咨询岗共接到各类咨询电话10790余次,完成年度企业名录统计2411条,累计录入企业名录共计33761条。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一是建设满足秦创原发展需求的技术经理人队伍。立足秦创原、面向双链融合,建设新一代“秦创原技术经理人发展中心”,发挥科技大市场与技术经理人协会优势,搭建专业化、数字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学习、培养与发展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形成国家基地与专业学习基地协同的“1+N”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为核心引导更广泛的科技资源、创新项目“引进来、走出去”。二是搭建知识产权运营一体化服务体系。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背景下,科技大市场联合在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搭建统一的西安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体系,解决西安高校普遍存在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的共性问题,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从试运行阶段起至今,已完成近千件专利评估,评估效果受到高校肯定。同时,试点工作将覆盖到西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高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搭建起西安知识产权咨询、评价、交易、金融等运营一体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大市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功能,通过技术经理人牵引、服务机构聚集、供求对接促成,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链,为我市高校院所高价值专利培育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和保障。三是不断提升政策服务水平。持续完善科技政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年初启动陕西科技政策宣讲工作,截至目前,共联合高新区、碑林区、临潼区、航天基地等区县举办了8场科技政策宣讲活动,内容涉及省市科技项目发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融助企、科技企业相关扶持政策解读和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解读等,线上、线下累计一万余人参与活动。同时,大市场发挥平台服务优势为企业开展交流咨询与业务解答。截至12月底,大市场平台处理政策及相关咨询问题5100余次;发布线上政策信息共计262条;大市场政策服务QQ群汇集各类服务机构、科技企业成员共计1490人。开展相关科技政策的宣贯、受理、评审工作,多方提高政策落实成效,高效完成省市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的多项政策落实工作。四是深化设备共享和检验检测服务。完善科技大市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展设备共享服务的各项合作,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与高校数据互联,完善服务内容。结合移动端应用,加强线上线下服务联动,更加有效提升设备共享服务质量;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大市场平台与高校平台的数据互联工作,完善平台服务内容。通过打造标准化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建设以西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基础服务支撑,整合本地高校(院系)、科研院所现有基础性、专业化平台和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基地等资源,联合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局属事业单位力量,合力打造检验检测共享服务链,为社会提供检测设备、技术、专家的“全要素”共享模式,进一步拓展和夯实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支撑性服务,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2021年,针对现有平台服务功能不足,结合走访调研情况,对平台功能及服务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升级,目前已完成了在线预约、数据统计的功能与流程设计工作以及设备共享平台一级及部分二级页面的设计工作。五是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围绕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对已征集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筛选,遴选出成熟度高、适于转化、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从源头了解科技成果形成、技术流向及技术交易等情况。联合高新区开展企业需求挖掘,推动创新需求要素和科技成果要素在大市场平台匹配对接。推进与域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链接,重点搜集、整理与硬科技产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定期发布优秀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目录,夯实平台数据库。六是构建“标准化+”科技服务新模式。科技大市场作为陕西省科技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今年启动了陕西省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对我省科技服务重点标准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明晰科技服务行为,构建形成陕西省科技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陕西省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文件。6月向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报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梳理科技服务标准化试点基本信息,重点说明标准化在科技服务中的应用,总结阐述标准化试点建设成效。七是发挥集聚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发挥科技大市场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广大科技企业开拓区域科技合作交流空间,采取多种方式、在多个领域扩大和加深对外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举办科技项目对接和各种专业论坛,开展科技宣传、咨询、培训等活动,促进科技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与香港贸发局合作,筛选推荐20余家企业参加2021年香港秋季电子产品(线上)展;承办2021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博览会暨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斯克赛德展区科技企业供需洽谈会,组织企业进行采购需求对接;八是加快线下服务功能提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新调整一楼服务大厅工位设置,增加政策服务专用服务区域,提升基础运营环境,梳理整合局系统相关政策在大市场设置受理服务点,增加政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楼展厅增设科技成果和产品展示区,梳理聚集能够代表硬科技技术水平的产品和成果,提升成果服务贸易功能。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对秦创原进行解读,在官方网站上制作专题进行宣传;借力各类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将大市场的服务功能、业务分类等做深入的宣传,提升大市场影响力、扩大业务范围。九是完善和落实大市场内部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今年5月,科技大市场选聘交大王文、西工大谷亚旭、西电张鹏、秦翰林等4人为我中心兼职副主任,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政、校、企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充大市场核心力量;同时,大市场推进增设中心内设机构工作,已完成编办及人社局备案及岗位变更工作,设置科技创新服务部、发展运营服务部2个内设机构,优化提升大市场职能发挥,补充中心工作力量,优化中心工作队伍。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面临新时期硬科技技术要素交易市场建设任务,探索如何破解自身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全面优化升级存在的创新瓶颈;二是如何围绕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使大市场成为西安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三是如何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提高统筹科技资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四是需要深化区域间深度创新合作,找出大市场区域协同创新路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速度。四、2022年工作计划一是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服务能力,用好西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联盟及秦创原特色平台,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梳理、需求挖掘、校企对接、成果推广和产学研金对接活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二是推动复合型技术经理人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符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地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地,扩大学科交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扩大与国内国际合作交流,确立在技术转移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开展工程系列技术转移专业职称评审。根据《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办法》和《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向省科技厅积极争取在科技大市场增设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打通西安市技术转移人才初、中、高级职称晋升通道,激发技术转移人才活力。四是以西北工业大学专利申请评估试为先行先试,完善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体系,在西安技术转移示范高校全面覆盖推广,搭建统一的西安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平台。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在多个领域扩大和加深对外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深圳、西安两地创新资源交流,通过组织大型创峰会、重点企业融资路演会及考察交流活动,将“深圳的创新驱动、完整的市场机制、活跃的创投资金”与“西安丰富的智力资源”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助力西安科技创新。六是进一步推广科技大市场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与高校平台资源互联互通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形成“服务+机构”思路,建立“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率,促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