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红会医院(西安市骨科研究所)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小儿骨外科、眼科门诊、耳鼻咽喉科门诊、口腔门诊、皮肤门诊、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中医科门诊、中西医结合骨科诊疗与护理·医疗人员的培训教育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南稍门南郭路76号 |
法定代表人 |
闫自强 |
开办资金 |
81965.02万元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126786.49万元 |
267079.82万元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红会医院 |
从业人数 110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按照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定的宗旨及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情况。(一)核心制度与医疗运行管理下发《关于医疗质量与安全常态化督导检查的通知》,医务部分三组每周下临床科室督导检查,覆盖全院所有临床、医技、手术麻醉等科室,包括参加晨交班、病例讨论及多学科会诊等,将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督导检查常态化。共开展临床专项检查60余次、节前安全检查7次;抽查医生400余人次,组织核心制度相关内容线上培训学习5次;参加临床科室晨交班16次;抽查运行病历3000余份,下发《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整改反馈表》35份;联合急诊科,历时一月余,利用科室晨交班时间,对全院2000余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同步完成全院考核。(二)依法执业与医疗技术备案一是完成医院执业许可证11个二级诊疗科目和全科医学科的增设工作;二是完成全院2019-2021年度815名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并加盖考核合格章;三是全面梳理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对15项国家级、29项省级限制类技术,以科室及技术名称为单位进行摸底汇总并完善我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一类技术868项、限制类技术20项(其中二类技术19项、三类技术1项);四是成功备案“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对“穴位敷贴技术”进行了补充备案与更新,制定了《西安市红会医院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案》,明确了备案管理、临床应用动态管理、培训管理三方面的内容;五是召开医疗技术论证会议2次,同时对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进行解读并培训,通报我院医疗技术开展情况,组织对违反规定或未经备案擅自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情况进行检查。(三)临床路径与日间手术全院24个临床科室实施日间手术管理,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53种,实施日间手术6963例,占择期手术的12.33%。有18个专业82个病种的开展临床路径管理(骨科专业54个)。全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共24344例,平均入径率95%,患者入组完成率95%,路径管理占出院患者比例为35.18%。(四)对口支援与公益义诊协调完成6家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完成5批次、14人次交接工作,接收对口基层医院2名业务骨干来我院免费进修。先后举办11次大型义诊活动,累计为6000余人次群众义诊。(五)医疗保障与卫生应急我院先后承担多次医疗保障任务,除十四运、残特奥会外,今年共参加现场医疗保障5次;作为后方定点收治医院6次;组织协调院内、院外多学科会诊25次,开展远程会诊100余例;制定节假日应急预案7次;更新我院固定应急医疗队,并组织培训2次。(六)学科建设1.质控中心。申报并获批西安市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西安市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中心。更新并完善《西安市骨科质量控制指标》、组织专家修订骨科相关技术管理规范及《陕西省重点专科(骨科)验收标准》;充分发挥骨科疾病防治专家的技术优势,开展骨科疾病专题培训3次,至多家医院进行查房、授课5次,派出专家至外院进行业务指导5次;圆满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如医疗事故鉴定调解、十四运骨科技术顾问遴选等。2.加速康复外科。建立加速康复外科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了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水平;完成我院21个专业,24个病种的ERAS流程及护理、营养膳食、麻醉、康复相关流程的制定工作;组织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首批试点工作总结会》并被授牌;参加ERAS试点医院数据库填报培训会。截止目前,我院共计上报病例数5041例,居全国前列。3.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12月,根据《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医院相关专业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组织相关专业科室积极开展自评及项目申报工作,对科室上报的自评材料进行综合评定后,报送了我院消化内科、麻醉科、临床护理三个临床专科申报第三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外出进修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修订外出(国内)进修管理办法、外出(国内)进修人员培养手册;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全年共安排10名医师到省内外在脊柱、关节、重症、超声诊断、急诊医学、全科医学等专业领域进修。(七)互联网医院建设2021年,医务部多方面扎实推进并打造红会医疗互联网“生态”。一是强化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职能。下发了《西安市红会医院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办法》,在完善运营系统链接、完善系统功能的同时,形成了多部门例会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互联网医院运营例会5次,例会提出并解决问题23项;二是深挖互联网医院运营数据内容。对医务人员接诊量、患者退单量、患者关注量、图文咨询量等多维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查找出了互联网医院运营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负性指标,利用例会时间各部门逐一提供解决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果;三是快速推动院外互联网医院市场拓展工作。目前与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就患者转诊、挂号预约、我院诊疗项目推广、科普培训、就诊结算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先后召开对接会议2次,确定了推进该项工作的时间节点,目前已经进入数据工程师对接阶段;四是根据“后疫情时代”特色开展“名医直播活动”,前后组织25场,约50人次名医直播活动,群众反响良好。截至目前,互联网医院累计上线581人(包括临床医生387人,药师7人,康复治疗师9人,护师178人)。其中主任医师72人、副主任医师140人、主治医师175人;骨科医师366人,非骨科医师204人,博士60人。截止至2022年1月,互联网医院获得累计用户关注数约69万余人,上线至1月累计咨询量5万余笔,图文咨询3.8万余笔,网络门诊1.2万余笔,药品3500笔,服务人次4.8万余人。(八)行风建设、满意度管理与投诉纠纷1.行风建设。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院科两级行风管理组织架构,落实“一岗双责”。研究制定《2021年西安市红会医院行风工作管理规定》、《2021年西安市红会医院医疗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行业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完成年度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考评工作;认真落实医患双方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书,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制定行风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务部集中组织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德医风、医疗纠纷、医疗法律法规讲座3次,组织“九不准”及医疗法律法规相关考试2次;临床、医技科室按季度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训、考核。2.满意度管理。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将我院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上报市卫健委。组织完成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1年度满意度调查工作。我院2021年样本量采集情况(二级清洗后):门诊患者:2294份;住院患者:1646份;员工:1749份。3.投诉纠纷。全年共收到投诉38例,较2019年同比降低9%,均已办结;全年司法案件15例,正在审理9例,审结6例,其中3例未赔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6例(其中撤案4例,不构成医疗事故1例,构成四级医疗事故1例)均已结案;市医调委调解2例,均已结案;信访案件3例,均已办结;收到“12345市民热线”问题63例,均已办结。全年共赔偿约122.02万元,其中司法案件赔偿约44.3万元,市医调委调解案件赔偿77.72万元,较2019年同比降低23.8%。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院总诊疗为976785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幅13.71%;平均住院日7.36天,较2019年同期减少0.15天;病床使用率100.08%,较2019年同期减少0.48%;出院人数69193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5.5%;手术量64182台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9.06%,其中,四级手术26401台次,占比41.13%,较2019年同期增加54.89%,三级手术23423台次,占比36.49%,较2019年同期增加48.06%;床位周转49.36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0.41次。医疗收入27.92亿元,较2019年增长6.27亿元,增幅29%。三、存在的问题尽管受疫情冲击,2021年我院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疫情常态化下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国考、区中弱项指标依然明显,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太低、人均科研经费不足、CMI值(病种难度系数)低的病种占比仍然较高。四是科研工作成绩突出,但短板明显,覆盖面窄。五是基础医疗质量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六是就医体验满意度不高,智慧医院建设工作推进不力。四、下一步计划2022年是伴随新冠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一年,全院上下要坚持做好业务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实现年度目标。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截至2023年10月30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一、绩效情况:无二、受奖惩情况:无三、涉及诉讼情况:全年共收到投诉38例,均已办结;全年司法案件15例,正在审理9例,审结6例,其中3例未赔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6例(其中撤案4例,不构成医疗事故1例,构成四级医疗事故1例)均已结案;市医调委调解2例,均已结案。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疫情期间接收捐赠: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7000只,防护口罩1453只,医用防护口罩3000只,防护服4000套,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2000双,一次性手术衣100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