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火炬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孵化场地、厂房和写字楼开发及租卖;项目、信息、人才、产品中介;新产品推广、市场开拓及销售业务;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咨询和律师、会计等业务。 | |
住所 | 咸阳市高新一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斌 | |
开办资金 | 2258.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经费自理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58.19万元 | 2364.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咸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及咸阳高新区管委会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明确政策导向、改进服务质量、加快园区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增强工作效率为抓手,不断加强内部建设,努力做到让园区企业满意;本年度能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思想修养,提高业务能力一是扎实落实作风整改,促进队伍的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组织部门成员进行纪律作风整改,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每位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加强部门人员业务水平。组织部门人员参加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从业人员培训会、陕西省双创工作交流座谈会等,学习先进工作方式方法、理论及经验,取长补短;三是加强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参加高新区管委会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及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使全员政治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有了明显提高。二、开展业务活动及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载体运营情况。全年各双创载体新入驻双创项目35个,新注册云端孵化企业30家,累计统计在孵企业177家,毕业企业19家,年总产值达到4.8亿元,其中众创空间企业年总产值达到1.8亿元。载体内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市瞪羚企业2家,市雏鹰企业1家,累计产出知识产权180余项。载体内汇集创新创业人才2600余人,全年新引进双创人才432人,本科以上学历376人,博硕士人才63人,引进博硕士创业企业5个,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文化产业”企业聚集区。二是双创活动举办年举办双创活动综合达到50场以上,线上线下累计覆盖5000+人次。举办筑梦高新企业家成长训练营。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教授、专家,共建咸阳高新区筑梦高新企业家成长训练营,通过常态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化孵化、培育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年参加训练营的企业不少于50家,年开展线下课程不少于20场,(副)教授级讲师和技术专家不少于8位,投资人不少于8位,为高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充足智力支撑。三是载体荣誉、资金获得情况。创享空间在全省8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获A类评级,创智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小型微型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咸阳高新区工作站,陕西(咸阳)台湾产业园,咸阳海外创新创业中心。四是企业服务情况。组织企业申报了2021年咸阳市“兴咸人才计划”人才项目、“产业领军人才引进项目”、秦创原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等20余项。五是平台资源持续导入。聘请创业导师20人,签约战略合作服务机构40家、合作金融机构10家,以精准培育企业成长为导向,“一企一档”建立双创企业培育库,构建全要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孵化质量显著提升,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家,过千万的企业8家。三、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较弱,研发项目和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有效对接机制,诸多成果难以就地转化并实现产业化。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和增量不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创新氛围营造不浓的问题依旧存在。三是全区双创载体数量偏少,需要进行梳理和包装。四、整改措施1、加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大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科研团队沟通,建立对应合作平台,尝试建立产业引领的创新研究模式,改变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式,从“推”变成“拉”,产业引领创新,需求带动供应。2、加大“高企”“科小”的培育力度,加大创业中心宣传力度,推广优惠政策入手,注重服务,围绕年度考核指标,补短板、抓进度,加大高企申报服务力度,专人跟踪,对重点培育企业加强辅导与初审,完善申报材料,尽力提高通过率。3、围绕高新区重点产业规划,快构建一批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建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出台打造“双创”升级版政策措施,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探索“互联网+双创”“开放式校园+双创”等多元化双创综合体建设模式,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市创业综合体,进一步规范载体建设和运营,建立退出机制,提升众创载体建设质量和孵化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探索科创服务新路径,开辟多渠道孵化新方式。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以创新创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升级模式,招引涵盖专利咨询、知识产权布局、技术转移、法律服务等的专业化团队,全面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前端工作,主动挖掘企业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服务;联系高校与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打造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产业孵化加速、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四个平台”,构建技术创新支撑及产业发展的纽带,发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新途径。2、建设秦创原网络平台,构建科技资源统筹服务新模式。2022年6月前完成“秦创原网络平台”建设,搭建一个汇集科技资源、提升决策水平、构建面向企业特色服务、促进双链融合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3、探索科创服务新路径,开辟多渠道孵化新方式。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以创新创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升级模式,招引涵盖专利咨询、知识产权布局、技术转移、法律服务等的专业化团队,全面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前端工作,主动挖掘企业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服务;联系高校与企业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打造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产业孵化加速、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服务“四个平台”,构建技术创新支撑及产业发展的纽带,发掘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新途径。4、多元化打造众创空间,树立创新创业高新品牌。坚持多个载体同步发展思路,创建高新区双创载体培育库体系,利用“筑梦·创X空间”名称总体布局,打造“筑梦·创(易、科、芯)空间”等多元化,多形式的众创空间,形成高新区众创空间联合体,打造品牌化的双创孵化基地;做好高新区双创载体项目申报、双创载体培育库内各载体申请的受理、审核推荐以及政策兑现、火炬统计数据的填报、指导,总结(汇总)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5、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赋能载体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对全区科技企业进行摸底走访,通过建立双创培育库形成梯度培育模式,从企业落地就实施开展1对1精准培育服务。6、细致研究中省政策,打好资金争取提前量。立足高新区科技工作及双创工作实际,积极对接省市科技部门,协助企业申报中省市在财税、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市场环境等方面对各类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扶持资金,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及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孵化成长;提前谋划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双创孵化承载平台,打造产业多元化、形式多元化的创新驱动型园区,利用平台优势争取扶持资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