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2-06-08 11:26
单位名称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果桑种苗繁育,果桑栽培技术推广及产品营销。
住所 志丹县农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马玉雄
开办资金 6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0.39万元 3.77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和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建设30万亩山地绿色有机苹果基地为目标,紧扣“巩固规模、强化管理、示范引领、提质增效”思路,以“五新”战略和“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为抓手,着力在加大政策保障、培育新型主体、强化示范引领、配套设施装备、完善技术体系、促进营销增效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抗御春季冻害阴雨、春夏干旱、夏季冰雹和秋季连续阴雨天气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组织动员全县上下聚焦目标任务不动摇、抗御自然灾害不放松,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营销增效益,苹果产量质量、管理技术、示范建设、设施配套等方面全面完成,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果业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聚力聚焦目标任务。按照全市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打造30万亩山地绿色有机苹果基地目标,强化了顶层设计,明晰了发展路径,细化了政策措施,推动人才、资金、项目、技术向苹果产业集中。突出将提质提效、“十百千万”示范工程、美丽果园建设及产后营销整理等重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夯实了任务要求和责任主体,确保各项任务到镇办、到领导。通过抓生产管理提质增效、抓经营主体提档升级、抓典型示范带动引领、抓营销整理增加效益等措施,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使全县果园生产管理、果品增产提质和果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水果总产量达到15.99万吨(市、县统计部门反馈数据15.84万吨),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达到14.23万吨,产值达到7.2亿元。(二)持续强化政策驱动。年初出台了《关于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十条措施》等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县财政列支80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其中,1000万元用于家庭农场在金融机构的产业贷款贴息,500万元作为用于镇办年度金融支持产业成效考核奖励,500万元用于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列支果业部门960万元用于支持苹果苗木、科技示范、防灾减灾、宣传培训、营销整理等环节。同时结合驻村帮扶和各级领导干部包扶机制,帮助果农解决技术薄弱和肥料不足问题。引导果农增加物化投入,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双基联动资金和包扶经费作用,保证了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三)突出抓好防灾减灾。一是加强冻害防御。成立了1个督导组和5个技术组,组织镇办服务队48支、党员干部2600名、果农4.1万余名蹲守果园,全员应对花期冻害。共挖设果园防冻坑62.5万个、增设流动防冻桶12.1万个、喷布防冻液12.1吨、投入烟雾器1210台(套)、弥雾机520台、燃烧熏烟材料27.5万吨,发布指导信息3750条。二是全力抗旱保产。新建集雨窖450口,开动机井150余口,投入使用抽水泵420余台,调运大小拉水车400余辆,投入人力2.3万余人,投入资金760余万元,对旱情严重的全园浇灌,缓解了果园旱情。三是完善设施配套。在冻害雹灾易发区新建智能气象监测点30个(六要素4个,两要素27个)、优化提升26个防雹站点,新建防雹网400余亩。同时,科学划定常见灾害分布、细化应急预案,做好灾害性天气信息预警预报,时刻把应对冻害、冰雹、干旱、鼠害等自然灾害作为果业生产重点任务,保障了果业安全生产。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一)学党史,明理增信提素质,锤炼干部队伍灵魂。一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制定支部学习方案和计划,坚持每周集体学习1次,共组织学习30次,撰写心得体会90余篇。支部书记和党员干部讲党课4次,学党史主题读书分享会2次,过政治生日1次,开展党史知识竞赛2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梳理了4个方面8个问题并逐条整改。重温了入党誓词,每位党员进来了公开承诺,观看了《李保国》、《古田军号》等红色电影,砥砺了党员干部初心使命。二是坚定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了干事信心。我局9名领导完成网络培训50学时,参加专题培训96学时,培训率达到100%。参与“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学习竞赛活动,以政治理论学习引导产业大提升,强化党的引领作用。我支部获得农业农村局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领导干部获得市上有关表彰奖励,2名党员获得县“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三是增进干部宗旨意识。以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活动为切入点,突出技术培训针对性,开展对果农户、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企业、合作社的服务,提升服务意识和效果,做到了领导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二)强保障,聚焦主责转作风,凝聚干事担当合力。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一岗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发挥了分管领导的主观能动性,抓好分管工作,强化了领导班子队伍、干部技术队伍建设。认真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公务用车情况自查和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排查整治,严肃自查和监督检查,每位领导干部作出了不吃空饷承诺,严格落实纪律作风红线要求,坚决把各种倾向性错误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围绕《志丹县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组织机构,结合苹果产业、单位实际明确改进推进措施,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条例》,学习提升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的首要任务。重点把干部纪律作风建设活动与产业政策兑现、提产提质增效、产销技术服务、防灾减灾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及产后整理营销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紧盯改进薄弱不足和落后的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障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三、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保障力度。一是强化行政推动。成立志丹县“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推行县级领导包抓苹果产业带、提升示范果园,外聘专家联系指导镇办和包抓示范园,县镇技术骨干包抓“十百千万”核心区示范园机制。二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出台了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每年县财政列支8000万元资金用于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年初拨付各镇办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资金用于示范园建设、防灾减灾、设施改善、营销整理等环节。今年“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5700万元,后整理投入资金1960万元。(二)狠抓措施落实,提升高效生产能力。紧扣省市高质高效果园创建标准要求,突出单产水平、果品商品率、综合效益等关键指标,集成落实果园增光壮树、沃土肥园、绿色防控、授粉增色、分批采收等整套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一是挂果园围绕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商品率,加强增施有机肥、果园种草、覆盖保墒、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落实,实施果园精细化修剪,加大枝组更新,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幼园突出“三枝一扶”技术,重点做好补足肥水投入促生长,保持合理枝量和树体结构。突出严抓果园防病杀虫、施肥覆膜、间作套种、拉枝整形、涂白缠膜等技术措施,促进幼园早成形、早结果和早丰产目标。三是全面加强关键环节培训指导,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及果农管理技术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四、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规模趋于稳定,但发展水平不平衡,规模化效益不突出,高质高效生产水平不高,果业生产、贮藏、营销等设施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二是仅靠县级投资压力大,资金缺口大、欠账大,产销急需环节支持力度不够,作用发挥不佳。三是产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管理技术普及不足,示范建设标准不高,资金物化投入严重跟不上,产业发展中自然灾害防御抗风险能力弱。四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基层一线技术力量更是短缺,加之农村外流人口严重缺乏劳动力,农民技术员和果农的技术水平低,需要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五是我县属新果区,产量不大且分散,果品宣传推介、市场促销经验不足,存在销售渠道不畅或低价销售问题,需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