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发布时间: 2022-06-06 10:40
单位名称 西北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哲学类、理学类、管理学类、文学类、工学类、法学类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
住所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法定代表人 郭立宏
开办资金 244695.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7131.79万元 396003.34万元
网上名称 西北大学(公益) 从业人数  30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围绕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统筹推动中心组、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各层面各类学习活动。顺利完成省委巡视组巡视工作。学校作为陕西教育系统唯一代表向中央巡回指导组报告工作情况。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学校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完成全校329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院(系)党委组织员集中轮训。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学校出台了本科生、研究生思政课改革方案,参加教育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300余人。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80余场次。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扎实开展校级班子成员谈心谈话,主动约谈学校二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94人,对37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统战、群团、工会工作不断深入。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党外人士中一体推进“学党史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学校获得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评全省统战理论研究先进单位。二、综合改革全面深化“一院一策”改革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一院一策”综合改革,加强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推动地质学系、生命科学学院、中东所等单位升级综合改革方案。教育评价改革有序推进。对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全面清理涉及教育评价规章的文件,编制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采取正常评审、破格评审和引进人才特别评审有机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机构改革稳步开展。全面推动教学科研单位去行政化改革,成立西安电影学院等3个无行政级别二级学院、陕西省黄河研究院等5个无行政级别实体研究机构,推广设立无行政级别外事副院长。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课程质量年”活动深入开展。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80余场。35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课程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7项教学案例入选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专业结构不断优化。8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32个,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52%。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2个,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四、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学校总体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首次实现协同推进、统一审定和同步印发,创新性设计了“十四五”发展目标指标体系、重点建设项目汇编和重点学科“对标赶超”计划表。学科体系进一步优化。地质学、考古学入选国家新一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强化一流学科“特区”建设,将理论经济学、化学、世界史学科纳入一流学科培育梯队。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累计争取中央和地方经费3.45亿元。五、师资队伍建设提质增效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成立赵文智院士工作室,全职引进王子今教授。2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海外)资助,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获批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5个。4人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全年选聘教职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85人,调入和通过职称特别评审的高级职务教师33人,具有海外经历者14人。耿国华领衔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基础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李浩当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王建新荣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教师发展和考核机制得到优化。出台《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教师高级职务特别评聘办法》《关于支持基础教育深化人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聘后管理,对122位高层次人才进行考核。对58名通过高级职务特别评审的教师实施准聘—长聘制。对38名入选校级青年人才项目教师进行期满考核。人员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出台《人事代理人员转入事业编制管理实施意见》。公开招聘A类人事代理人员转入事业编制89人。启用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合同,推进编制外人员聘用改革。六、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严健团队、张志飞团队分别在Nature发表论文,其中,严健团队论文是陕西医学领域的第2篇Nature文章。谢长建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王家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傅东静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奖,是陕西高校第3位获此殊荣的学者。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1项(已通过公示,拟授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6项。承担高水平项目能力明显增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项。袁洪林、刘建妮、陈立辉、王宁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樊海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曹利平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马晓轩、郭晓辉分别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郭晓辉获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是我校首次获批。12个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项,白永秀、任保平、王铁铮、闫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善军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滚动资助,王铁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1项。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获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陕西省首个获批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CCUS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筹建列入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获批省学科交叉类重点实验室2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学科创新基地2个、省创新医药联合体1个、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基础科学研究院1个、省未来产业研究院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3个、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获批省委宣传部首批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社科科普基地1个。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强。签订横向项目409项,同比增长27.81%。新建科技工作站1个。启动长庆油田第一个油气重大专项,合同额3850万元。在省教育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中获A等。七、学生工作富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明显。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参观实践等方式抓实思想教育引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400余场次。1人获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冠军,2人获省高校大学生宣讲比赛一等奖。“西大学子说”百集党史小故事专辑入选陕西好网民工程高校组重点项目。学生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本科学生学风建设的意见》,实施学风建设“八大工程”。构建学生公寓“生活导师制”,组建首届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持续开展“雨露工程”,覆盖63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人当选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设立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1260个,发放研究生各类奖助学金1.4亿元。心理教育与危机预防持续夯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夯实四级心理工作体系,完成23个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规范心理咨询服务,强化危机干预机制,为2100余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实施心理危机干预52人。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出台《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办法》《学生工作总结评比表彰办法》。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选聘专职辅导员18人、兼职辅导员42人。1人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奖,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八、开放办学持续拓展高质量完成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承办任务。高标准完成十四运会蹦床、艺术体操,残特奥会硬地滚球、盲人门球共166场比赛承办任务。办学资源不断拓展。出台《国内合作协议管理办法》《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社会捐赠募集奖励实施细则》。加快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合作体系,与省高院、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33个。累计吸纳社会各类捐赠1777万元。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现零的突破,获评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项目1个,获批一定的因公临时赴港澳审批权,获批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2项、外国青年人才计划1项。正式启动120周年校庆年活动。围绕“学术校庆、合作校庆、情感校庆、文化校庆”主题,打造彰显西大特色的校庆系列活动。启动《校史稿》《学人谱》《学科发展史》等编纂工作。制订120周年校庆筹资工作方案。九、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管理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修订《西北大学章程》,经省教育厅核准,已正式发布。修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在人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废改立制度60余项。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备,形成智慧校园一期建设方案。十、疫情防控稳健有力强化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防控办和九个工作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扁平化管理。顺利完成疫情期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圆满实现22778名学生安全返乡。圆满完成省教育厅安排的派驻西安航空学院疫情防控专班开展工作的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学校与榆林市政府共建秦创原(榆林)碳中和产业创新谷和全国首家碳中和学院。地质学、考古学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获批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兰托文化遗产与艺术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项,年度项目32项。获批自然科学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2项。圆满完成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相关赛事承办任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江林集团捐赠600万元,支持医学学科建设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2.神木市医院捐赠300万元,支持医学学科建设。3.仲英青年学者项目经费捐赠132万元。4.西安市扶危救困公益慈善基金会捐赠10万。5.德才助学金捐赠25万。6.唐仲英基金会(美国)江苏办事处德育奖学金捐赠48万。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菁英班奖学金捐赠30万。8.陕西西北大学朱雀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60万用于支持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建设。9.鸿基地产郭氏基金助学金捐赠50.4万。10.苏庆雄捐款50万,支持新闻学院建设。11.唐仲英基金会、楠竹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捐助各类奖学金共计47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