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府谷县> 府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府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6-02 15:09
单位名称 府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退役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做好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政策咨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退役军人优抚帮扶; 退役军人走访慰问; 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指导下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业务。
住所 府谷县新区金世纪综合服务大楼西辅楼前排2楼
法定代表人 杨峰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府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万元
网上名称 府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府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内容为载体,攻坚克难,努力把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落实好,把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不断增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1、突出党建引领,增强作用发挥。结合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协助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党委核实退役军人党员身份43名,协助22名新退役士兵(官)完成党员关系转接,努力把所有退役军人党员纳入组织体系。组织引导退役军人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为本轮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的42名退役军人进行了建档立卡,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注入退役军人力量。2、突出思想教育,强化素养提升。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创新方式方法宣传党史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持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6月中旬举办了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系统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赴木瓜榆家坪革命旧址开展红色教育;7月下旬组织系统干部和部分功臣模范退役军人赴河北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狼牙山等革命圣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八一”前夕指导全县各镇服务站组织召开“庆八一”活动,全面营造尊军崇军氛围。(二)深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落实创建达标。巩固提升服务中心(站)“五有”建设成果,突出务实管用、服务提质。组织开展服务中心(站)示范创建工作,申报全县19个镇(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参与省级示范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参与标杆型服务中心创建。二是推进规范运作。加强对各镇(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指导督查,结合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四清楚”工作机制,每季度分组开展覆盖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和重点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的督查指导,推动基层服务站规范化运作。三是夯实基层基础。督促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贯彻落实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四清楚”工作机制,组织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加强日常走访联系退役军人,建立常态化走访联系日志台帐制度,为全县5400余名服务对象建立动态档案,确保服务全覆盖。四是引导社会服务。坚持“退役军人工作+”融合发展的路子,推进社会专项服务,动员退役军人及其他关心退役军人的社会人士组建府谷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指导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反响良好。(三)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服务1、全面完成自主择业退役士兵实名制建档立卡工作。坚持建库是手段、服务是核心、用好是目标,对全县2238名劳动年龄段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建立实名制动态档案,为进一步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2、推广应用“秦云就业”平台。建立全县退役军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联合人社等部门,促进就业岗位资源整合共享,供需信息精准高效匹配。录入招聘岗位信息180余条,对接成功8人次。3、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季”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选派6名退役士兵参加市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月中旬,举办了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四)有效推进双拥优抚工作1、强化拥军工作。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4次,落实慰问品累计19.2万元;落实资金2.3万元,解决县武警中队实际困难1件。为6名荣立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属庆送喜报,发放慰问金6000元。2、落实优抚政策。全年协助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定期抚恤定补资金943.1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649.2万元,发放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参合补助、门诊定额补助资金共计149万元;完成113名残疾退役军人新证换发工作,完成44名涉核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完成690名农村籍退役士兵军龄核定工作。3、加大帮扶援助力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工作,全年全系统累计联系走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3万余人次,发放慰问品6000余份,收集困难诉求160余条,落实帮扶援助138户退役军人共计30万元,申报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家庭20户,落实资金11.3万元。4、推进褒扬纪念工作。积极开展“清明节”网上祭扫和“9.30”烈士纪念活动;完成全县198名烈士墓摸底排查登记工作,落实县内70座散葬烈士墓管护责任;与全县34名烈士遗属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服务,全县走访联系90余次,发放慰问金1.5万元。(五)切实落实权益维护保障1、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制定了贯彻学习宣传《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方案,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厚爱,加强政策解读、正面引导。印制了《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士兵安置》《优抚优待》《就业创业》等宣传册3万余册面向全县退役军人发放,定购了《退役军人保障法》释议等书籍资料,增强系统干部和广大退役军人对《退役军人保障法》的理解,推进保障法深入人心。2、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4月底前,完成中省交办郭志海、孙永平2个信访积案,实现了我县涉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目标。3、抓好日常信访接待工作。坚持把信访这项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建立感情交流纽带,让退役军人表达意愿,上半年累计接待来访群众83人次,回复百姓问政、市长信箱留言3条,信访人满意度达100%,全年无退役军人进京赴省信访。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在全体干部的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了走访慰问和帮扶援助工作到位;各类优抚对象的待遇落实到位;协助完成了转业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到位;全社会尊崇军人氛围更加深厚,退役军人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三、存在的问题1、示范创建推进不平衡。各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经过示范创建,在场地和硬件设施方面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总体推进上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重服务轻管理等现象。存在工作落实不深入,氛围营造不浓厚,活动开展不经常;有的村级服务站软硬件设施都还比较薄弱。2、工作队伍建设待提升。一是服务观念不强,有些同志对待退役军人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态度,性子急、缺乏耐心;有些同志工作作风不够严谨,应付了事。二是基层服务站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工作,业务投入、专业素质与工作要求不能完全匹配,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思考不深,办理手段、方法、思路不够开阔,缺少创新意识,一些村社服务站工作人员缺少系统培训和全面指导。工作队伍服务观念、专业能力培养和实绩考核机制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3、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机制需进一步落实。今年,虽然印发了全县《关于在全县建立常态化服务退役军人“对象清、任务清、责任清、核查清”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但镇村服务中心(站)对任务的落实标准不高,网格化服务不精准规范,与上级部门、服务对象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能力。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更好服务退役军人。(二)继续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按省级规范化建设标准,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建设;加强对乡镇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培训,提升整体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协助配合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二是细化健全规范工作运行机制,配合做好制度执行,当好“四员”,即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退役军人当中去,给退役军人提供面对面、专业化服务,收集汇总退役军人的诉求,及时发现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搭建起退役军人信息沟通渠道,当好桥梁纽带,密切党和政府与退役军人的联系。五、2022年工作打算2022年,我中心将围绕以退役军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为主线,以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进一步提升队伍综合能力。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更好服务退役军人。(二)进一步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按省级规范化建设标准,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规范建设;加强对乡镇服务站的业务指导培训,提升整体服务队伍的综合水平。(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协助配合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二是细化健全规范工作运行机制,配合做好制度执行,当好“四员”,即宣传员、服务员、信息员、联络员,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退役军人当中去,给退役军人提供面对面、专业化服务,收集汇总退役军人的诉求,及时发现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搭建起退役军人信息沟通渠道,当好桥梁纽带,密切党和政府与退役军人的联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