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学科高等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敏涵 | |
开办资金 | 53960.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612.41万元 | 69464.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www.gfxy.com | 从业人数 97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1年我单位无变更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陕西国防学院2021年主要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深化改革创新、聚焦质量提升、推动内涵发展,在加快“双高计划”建设进程中砥砺奋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可喜的成绩。一、政治思想建设(一)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全年召开党委会15次。(二)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强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为群众办实事22件。成立理论宣讲团,开展活动8次。中心组学习13次,教职工理论学习12次。校领导讲党课13次、形策课28次,中层以上干部读书班集体学习12次,专题网络培训1次。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一组织一特色”系列活动87次。(三)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三支队伍”配备90%目标,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1200元/月要求。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扎实推进思政课大练兵,3名教师晋级全省复赛。建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2个。校领导年均上思政课8学时以上,听思政课4次以上,讲形势策课4次。(四)意识形态工作落常抓不懈。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建立网上舆情监督及应急处置方案,全年开展思想动态研判12次。对100余部教材进行意识形态专项排查。持续推进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以125分通过省文明创建年度考核。二、组织领导能力(一)办学目标定位逐步明晰。深入推进“双高”建设,办学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贡献度提质升档,国内外影响力、立德树人凝聚力显著提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关注报道420余次。(二)班子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学生离校转运等重大事项,带头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完成第二餐厅等重点工程,破解土地证办理等重大难题,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现新亮点。(三)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修订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3项,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荐1名干部到外校担任副校级领导职务,提拔处科级干部12名,免去2名正科级干部职务。教育厅借调干部3名,省军区借调干部1名。(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修订高层次人才引进等9项制度,引进博士、博士研究生4名、企业高级工程师1名,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名,支持26名教师攻读在职博士。获批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陕西省带徒名师”1名。三、组织体系建设修订党建相关制度5项,全国、全省首批2个“样板支部”通过验收,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完成6项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开发5门校内“红色实景课”。全年共发展青年教师党员17人,学生党员759人。在全省高校党建述职考核中评为优秀。四、办学育人绩效(一)专业建设特色鲜明。构建“双翼双擎,三层四域,双评三机制”模式,形成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引领发展的国省校十大专业群体系。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市级培训机构4个。(二)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立项教育部行指委教改项目2个,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劳动教育基地3个。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国家技能大赛奖项33项。发表论文486篇,出版教材68部,科研立项144项,合同金额590万元。知识产权授权262项。培养省级技术经理人1人。获省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2项。(三)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鄠邑区签订秦创原建设项目。成立特色产业学院4个、航天产业学院1个、兵器工匠学院1个。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9项,建成5个技能大师工作站。非学历培训31000余人次。招收23名泰国留学生,对外培训11807人日,编撰双语教材8部,引入专业国际标准1个。连续四年获委厅“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四)大学生双创工作卓有成效。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6.26%,全省排名第一,被中青报社评为全国“就业竞争力星级示范校”,获全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互联网+”大赛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获奖31项,其中金奖12项,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首家具备市级众创空间的高职院校。五、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两个责任”清单,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3次。对6个二级学院开展校内巡察;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谈话提醒2人次,约谈部门负责人7名,诫勉2人次。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问题专项整治;修订《办公用房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六、校园稳定安全.修订《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加强和推进稳定安全工作实施办法》,对安全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治理,深入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增加监控点224个;建立“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宿舍长”四级网格化危机预警机制。全年无重大稳定安全事件发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批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劳动教育基地3个。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国家技能大赛奖项33项。获省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2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