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负责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规划建设,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69号院综合办公楼A座1302室 | |
法定代表人 | 林原 | |
开办资金 | 162.2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3.58万元 | 62.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空间载体建设稳步推进。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顺利完成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咨询论证,列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副主任张木、省科技厅厅长孙科先后考察调研了创新街区建设工作;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先后支持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智能+”创新创业基地。二是校地合作走深走实。获批西安市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区科技局共同举办12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系列活动,与西安交大、西电、建科大和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中国日报、中新网等媒体,与区委宣传部共同开展“红色筑梦·创业之旅—碑林‘大学+’成果采拍活动”,进一步挖掘高校创新资源,推进城校企融合发展。三是“双招双引”补链强链。培育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航天泵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煤地西安地图印制有限公司、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5家收入超5000万企业。四是全域“大学+”双创平台深化升级。搭建了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投融资、展示交易、公共服务五大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与南京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深化合作;成立西安创新设计研究院,与15家单位开展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方向的联合创新与成果转化;疫情防控期间,联合开发“疫情防控居民服务系统”;与平安医疗、长安国际信托、水禾科技共同开展碑林“科技+康养”智慧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共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服务平台;探索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模式,首期规模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省、市配套资金已落实到位,设立首期规模1000万的校地融合种子基金。成立碑林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站(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站),与西安企业资本服务中心共同推进企业投融资服务。与纸贵科技、思创艺孵化器等共同开发“javascript:void(0);省域数字文化资产孵化及发布平台”。五是“环大学”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举办“欧亚经济论坛—2021丝绸之路国际创新设计周”“2021寻找‘西安好设计’”“第五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2021第六届中国(国际)3D打印创新设计大赛”“永远跟党走—艺心向党礼赞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艺术展活动、“产设融合匠心筑城2021西安城市设计创新论坛”等双创品牌活动70余场。推进环大智慧融媒中心建设,举办“2021创业人跨年直播”“2021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慧医疗赛道西北赛区决赛”等活动,建成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数字展厅,实现企业、产品“一秒换装”数字化展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环西工大创新带”项目一期智能系统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约9.7万平米,总投资4.8万元,已形成总体规划方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设计大楼已主体封顶,进入内装和机电安装阶段,预计2022年竣工;环大学创新产业带7个孵化器、众创空间被评为省级A类,现已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13个。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西安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西安创新设计中心被授予碑林区标准化创业中心称号。二是与区科技局共同举办12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系列活动,促成高校30余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向高校发布70余项企业技术研发需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3家,入库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30亿元。三是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与南京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深化合作,环大学技术转移平台累计上线专利425万件;碑林区专利授权量10936件,有效发明专利量21030件,商标注册量72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7.88件。四是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受到中省市各类媒体报道超过200次,中新社专题报道《西安老城区寻路转型:“创新驱动”注入“抗衰因子”》,陕西新闻综合频道《追赶超越·遇见新陕西》栏目聚焦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碑林区《创新驱动引擎引领“硬科技”产业发展》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优秀园区案例,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城校融合产业融合,建设硬科技创新策源地”入选《今日西安》专刊。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碑林区产业形态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大多在外区,科创企业融入产业链路径不畅,规模化发展的难度较高;我区缺少生产性场地,高校载体项目储备不足,重点项目孵化后不少会选择在其他区县开发区发展,产业发展缺少大项目支撑,重点产业领域缺少重大项目带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高水平推进实施创新街区试点任务。构建“L”型硬科技创业创新轴线,规划“一轴三区七大创新圈”的空间布局,加快汇集高校优秀人才团队和优质成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等深度融合,形成大学引领城市更新升级重大示范。二是深化全域“大学+”双创平台。深度融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化全域双创体系,提升西安环大学技术转移平台能级,加快西安创新设计研究院建设,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龙头项目为抓手,加强城校企协同创新。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科技企业及科创人才“双招双引”,推进“智能+”创新创业基地、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服务平台、区块链加速器等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博士后工作站兴办硬科技企业。四是完善投融资体系。发挥省、市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联合投资机构、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型孵化器等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创投基金,为科研人员创办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无;2.获奖情况:获批全国首批创新街区试点、2021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百城百园”项目支持,列入陕西省“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点;西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优秀大学科技园;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