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防震减灾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服务。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建设工程抗震管理。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移动南路城建大厦5楼 | |
法定代表人 | 程丹颖 | |
开办资金 | 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7万元 | 3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洛市防震减灾监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1.认真传达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住建局召开了2021年度住建工作视频会议,会上对2021年防震减灾工作做了总体安排部署,强调要不断夯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督导检查,为提升全年防震减灾工作做好谋划。在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后,快速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会议内容,把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工作短板弱项、扎实做好全年的防震减灾各项工作。2.强化县区地震工作指导。2021年各县区换届后,防震减灾组织机构、分管领导等人员进行了重新上报,理顺了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完善了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完成全市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3.细化工作指标。根据《陕西省十一市一区2021年防震减灾工作评定指标》印发了《商洛市2021年度县区防震减灾工作评定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目标和要求,并要求各县区根据自身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为全市防震减灾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提供基层工作保障。商洛市防震减灾工作规划已写入《商洛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十四五规划纲要(初稿)》目前初稿已完成送交市发改委审阅。二、全力推进防震减灾各项重点工作夯实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认真落实震情跟踪工作。结合我市震情实际,组织制定了《商洛市2021年度震情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明确跟踪重点,强化震情跟踪工作措施。及时处理各类观测数据,紧密跟踪分析前兆资料变化。全年按时上报省地震局《宏微观异常零报告》12期。2.全力做好震情会商和研判。积极做好全省半年地震会商会、2022年度地震会商会,以及月视频会商会。编制了《商洛市2021年上半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和《商洛市2022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同时积极加强与邻区地震主管部门地震信息交流与协商。3.加强地震监测台网运维管理。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维护水平,各类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虚拟台网、信息节点正常运转,相关数据传输及时准确。流体和电磁仪器等数据汇集率、数据连续率达到99.8%以上,资料数据连续可靠。4.加大宏微观观测站检查力度。每月不定期对各地震宏观观测点以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动态、掌握观测情况,对地震宏观观测点实行动态调整,优化管理。于10月份对全市四个地震监测台站及8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进行了现场检查指导,发放了全年电话通讯补助,收集记录资料,进一步确保了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准确。5.全力做好地震安全保障信息报送。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有关领导机构提供了四期《震情通报》,通报了地震信息,分析了我市境内短临地震预报信息。同时全力做好两会、高(中)考、十四运等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段地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并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特殊时期的地震监测和应急。6.完成了商州区二龙山水库地震监测台站监测手段的升级改造。为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分析工作的准确性、连续性,更好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工作。根据监测业务技术需要和实际调研,于今年7月初完成了商州区二龙山水库地震台站监测技术升级改造,由二氧化碳人工监测台提升为自动监测台。自动化传输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的地震监测水平,进一步推动地震监测工作体系现代化建设。7.梳理监测资源,配合省局地震预警工程实施。按省地震局工作要求,进一步对全市地震监测资源进行了梳理,完成了市县地震监测资源普查与综合评价。积极配合省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实施,目前商洛市14所学校终端设备已安装完毕。扎实做好地震应急响应1.修订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根据《陕西省地震局地震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结合我市实际,修订了《商洛市住建局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并要求各县区住建局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完善自身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为我市地震灾害应急提供了工作依据。2.迅速开展商南5·22地震应急处置工作。5月22日7时59分,我市商南县发生3.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与省地震局连线内网视频,会商研判震情趋势。同时,市政府李华市长做了指示:要求商南县迅速核查震情,严防人员伤亡,加强舆情引导,市住建局做好督导工作及时汇报震情。3.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全年开展防灾应急演练5场200多人次。通过演练普及老百姓抗灾防灾以及自救意识。派员参加了省地震局组织在四川组织的的地震应急合训演练培训学习,为提升震害防御水平提供了更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知识储备。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水平1.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监管力度。开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市场监管平台线上办理,2021年商洛市线上审批各类工程共12项。随着建设工程线上办理的不断完善,对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以及防震抗震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2.积极推进我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及信息录入工作。一是市住建局会同市减灾办、市应急局编制印发了《商洛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2018年10月以来在地震易发区竣工完成、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房屋加固工程相关情况),成立了商洛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协调工作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住建局一把手局长担任。二是我局在省地震局指导下,积极开展业务培训。目前我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既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截止11月底共采集加固工程2583条,新建工程262条。发布简讯1期,及时汇总,加强工作交流。3.加快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相关工作任务。市住建局成立了自然灾害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任务实施的通知》把房屋建筑风险普查和地震灾害普查同安排,同部署。4.认真开展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工作。成立了检查抽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2020年5月以来新建学校、医院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抽查,要求全市学校、医院均采用提高一度抗震能力的方式加强抗震设防,(四)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宣传和社会服务水平1.加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宣贯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县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性,全面把握《条例》内容和宣贯重点,认真组织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各项工作,在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形成学习和宣传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满意效果。2.完成了2021年度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会同应急局、气象局等部门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今年我市共申报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目前现场踏勘已初步验收,并正式上报,准备迎接国、省检查验收评定。3.完成了2021年度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工作。转发了省地震局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学校的评定办法。要求各县区认真学习认定办法,积极申报。通过创建活动开展,提高市县区中小学创建示范学校的积极性,提升创建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创建的数量和质量。4.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一是制定了2021年商洛市“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宣传方案,细化“5·12”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项目,确定宣传时间、宣传内容、活动经费等。二是开展了“六进”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全年共发放防震减灾宣传材料30000余份,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余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三是加大新媒体宣传手段,发挥互联网的社会效应。5.开展“三网一员”管理和培训工作。一是制定《商洛市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手册》,规范三网一员的职责要求和管理办法,加强各县区对三网一员的管理,提升三网人员测报、速报和宣传等防震减灾业务水平。二是结合市住建局的“校地合作”,积极促进各大院校的专业教授、讲师走进基层活动。利用校地合作人才优势,开展“三网一员”抗震设防专题讲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等知识讲座。因疫情、地域影响,通过短信、视频、微信等多种形式提升三网一员的专业素养。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1年防震减灾工作围绕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开展工作,震情跟踪工作扎实有效,地震灾害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地震应急防范措施准备充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加强,自身和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商洛提供了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部分县区地震工作人员配置不够,都是身兼多职,业务开展有滞后现象。二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随着防震减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财政支持有限。致使有关工作任务落实难度大。三是社会配合度不高,一些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推进缓慢,影响成绩和工作效果。四、2022年工作打算:2022年,我们将继续推进防震减灾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防震减灾工作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补齐短板弱项。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做好短临跟踪和监测预报工作。持续强化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研判,坚持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同时做好监测环境保护仪器设施运维管理,协助完成省地震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抓好宏微观异常核实上报。二是加强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认真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法检查。持续推进我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以及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的常态化采集工作,积极推进我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三是持续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等有利时机,改进宣传模式,丰富宣传手段,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四是强化“大应急”意识,促进部门协作,协调开展预案演练,落实年度演练计划。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