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水产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监管保障。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行政许可;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技术引进与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北新街1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岐宁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5.15万元 | 242.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扛牢责任,全面实施禁捕。市委、市政府把“十年禁渔”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力推进,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高位部署长江禁捕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县区和成员单位禁捕责任。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禁捕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禁捕法律法规及政策,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7次,制作“十年禁渔”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台和市区广场LED屏滚动播放,推送长江禁捕短信35万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余场次,编发《简报》12期,印发市政府《通告》2万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以案说法”宣传资料7500份,设置固定宣传牌90余块,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200多条,悬挂横幅980余条,营造了良好禁捕社会氛围。市委、市政府把“十年禁渔”作为重点督查工作计划,列入县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纳入河长制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政策宣传、有奖举报、交界联防、行刑衔接等10项工作制度。二、实施规划引领,推动绿色发展。完成《商洛市渔业“十四五”—“秦岭冷泉渔业”发展规划》编审工作,明确了“十四五”冷泉渔业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任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八个方面27条具体意见,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实施2021年中省渔业绿色发展项目34个,申报2022年省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26个。全年新发展冷泉鱼养殖面积2.92万平方米,达到16.69万平方米;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亩,达到2100亩;完成集中连片池塘和尾水处理改造2000余亩,建设冷水鱼示范点6个。创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家。打造部级示范基地1个,省市级示范基地12个,推动“四大行动”全面落实。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提档升级。巩固虹鳟、金鳟、三倍体虹鳟、杂交鲟和小龙虾养殖成果,引进大口黑鲈、中华绒螯蟹、乌鳢、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新品种,持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深化西农、省水产总站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市级渔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库。开展池塘循环水、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全年入场(户)200人次,提供技术咨询150余次,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从业人员30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000余份、夏花55万尾。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等展会活动,考察学习潜江、荆州、襄阳等地小龙虾养殖、鱼菜共养和尾水治理等成熟技术和典型经验,提升了渔技推广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推进三产融合,提升发展质效。围绕“一区四都”目标,加快传统养殖场所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形成了“游”漫川风情渔村,“吃”秦岭冷泉鱼宴,“住”特色原乡民宿、“观”棣花千亩荷塘的多业态发展模式。培育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总数达到5个。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水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商南格瑞公司开发的鱼肉松、熏鱼干、香辣三文鱼、分割冰鲜鱼肉等系列加工产品畅销西安、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商南县黑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高品质冷水鱼出口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成为创汇产品。五、主要工作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商洛市长江天然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联合公检法印发了《长江禁捕工作行刑衔接办法》,落实了县镇村三级网格长,查处违法案件150起,刑事立案2起,行政处罚9.74万元。丹凤县农业农村局办理的两起案件荣获2021年度全国渔政执法优秀案卷和全国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受到部级通报表扬。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095吨,同比增长9.6%,总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冷水鱼养殖面积16.7万平方米,产量2720吨,同比增长24.89%,占全省冷水鱼总产量38.4%,持续领跑全省。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渔业发展主要依靠生产经营者自主投资,国家财政投资十分有限。市县政府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实施方案》,也将渔业发展纳入“五大攻坚战”考核内容,但本级财政依然没有落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于资金短缺,渔业标准化建设长期滞后,落后的渔业装备设施无法及时升级改造。(二)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从机构设置看,市及6县区设置有水产(渔政)站,丹凤未设置,普遍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人员结构看,全市仅有9名专业技术人员,商州、丹凤、山阳、柞水4县均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能力严重不足;从经费保障看,基层站日常办公都难以为继,有钱养病无钱打仗的现象依然存在。(三)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目前,我市渔业小而散的经营方式仍占大多数,重一产、轻二三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工业更是空白,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加之燃油价格、人工费、渔需物资价格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难以摆脱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水产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八、2022年工作打算(一)紧盯一个目标。坚持以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全流域开发、全要素聚集、全产业布局、全链条发展”思路,布局冷水鱼、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三大板块,培育秦岭冷泉渔产业集群,唱响“秦岭冷泉鱼”区域公用品牌,聚力建设全省冷水鱼产业带和出口加工示范区。(二)抓住两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推进资源养护。坚决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落实好黄河流域禁渔期制度,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加大土著鱼类的保护和开发;二是着力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抓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四大行动”,构建以禁渔和渔业生产为核心的智慧渔业体系,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三)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商洛市渔业“十四五”—“秦岭冷泉渔业”发展规划》,出台《商洛冷泉渔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加强技术服务。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3个,加大职业渔民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水平。三是加强学习交流。组织参加中国龙虾产业大会、渔业科技博览会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渔业产业发展经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