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甘泉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维护扶贫对象信息,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服务。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信息录入、分析统计、数据库建设、信息编报、动态管理、网络建设、信息监测等工作。 | |
住所 | 甘泉县人民政府办公楼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孟晓飞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甘泉县扶贫开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万元 | 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及亮点全县上下齐心尽锐出战,持续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一是脱贫任务完成圆满,2020年底,我县3033户7854人全部实现脱贫,39个贫困村2018年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3618元提高到12363元,提高了242%。二是脱贫特色亮点突出,甘泉县“第一书记联盟”凝聚合力,奋勇当先;“兜底户嵌入产业链”实现产业全覆盖;“两张清单”成为群众“幸福账单”等亮点做法,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中,全县考核等次逐年提升,2018、2019一年一个台阶、2020年跃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是脱贫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各个层面涌现出了不少先进典型。魏家沟村第一书记崔院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劳山乡村民王小华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劳山鸡业总经理常东平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县上下共同书写了甘泉发展史上最精彩、最难忘的篇章,兑现了为民承诺、交出了合格答卷,也为甘泉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今后工作谋划为切实巩固好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我们紧盯,“一条底线、两个转向、三大任务”的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稳步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坚持不懈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的首选,继续坚持因户施策,精准配置产业的思路,不断提高群众产业发展水平,确保收入稳定。着力促进就近就业增收,加强脱贫户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宽增收渠道。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健全带贫益贫工作机制。提高“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对医务室的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加大对农村危窑危房的排查力度,实现“住有所居”,加大对一人两房、空新房住旧房、新房儿女住旧房老人住等问题的排查,实现“住有宜居”。落实好各乡镇(街道办)的管护责任和水费收缴工作,积极争取提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进一步提高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二是突出抓好致富产业建设。坚持引导群众发展菜、畜、果主导产业,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掌握产业滑坡户、产业空白户、产业薄弱户的动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对因特殊情况导致收入减少的群众,采取养殖肉鸡等“短平快”的种养项目,力争群众收入不减。按照“兴主业、补链条、抓龙头、提质效、树品牌”产业化建设思路,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深挖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鼓励引导推进特色产业,依靠龙头企业的技术和科技支撑,加强农产品的开发包装,打开市场销路,延伸产业链,促进产品效益提升。加强产品营销,加强“原味甘泉”公用品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线下对接商超等各种渠道,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销售水平。三是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工作。优先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聘请县内专业技术人才,就近就地开展种植、养殖、果树等农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脱贫群众实用技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巩固一户”的目标。发挥公益岗位兜底等政策帮扶,切实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确保出现因病、因残、因灾等不可规避的风险,收入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同时,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考核,督促公益性岗位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和清理工作,发挥好各项长效管护机制。在维修管护的基础上要整合涉农各项资金,用于道路的延伸、巷道的硬化、公共照明设施的建设,通过大幅改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亮点村、示范村。同时,按照“净美转”的工作思路,分层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清理“三堆五乱”为重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置、“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五是做好易地移民搬迁群众的后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一户一策”加大后续扶持,注重减少搬迁户“两头跑”“两头住”现象,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持续提升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加强安置点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六是常态化做好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严格落实“三线”帮扶制度,发挥“网格化”作用,运用好“三三五八”工作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对监测对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比对、确认、办理,坚持因人施策,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及时帮扶,为精准防返提供强有力数据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