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佛坪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水产养殖生产、投入品,销售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落实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宣传、检查及违禁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渔业养殖产业技术推广、培训、项目申报,水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负责全县水产养殖品种、数量、产值的统计年报工作;负责填报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 | |
住所 | 佛坪县袁家庄镇南环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谭德贵 | |
开办资金 | 8.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佛坪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万元 | 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1月25日办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单位名称由原“佛坪县多种经营技术指导站”变更为“佛坪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发展我县的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达到富民富县。对全县多种经营技术进行指导,食用菌菌种执法管理”变更为“负责水产养殖生产、投入品,销售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落实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宣传、检查及违禁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渔业养殖产业技术推广、培训、项目申报,水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负责全县水产养殖品种、数量、产值的统计年报工作;负责填报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县渔业绿色发展。2021年3月中下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市今年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实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中心立即调研,迅速形成了《佛坪县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结合《佛坪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政策根基。为了高质量完成年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0亩的目标,我中心成立稻渔综合种养专家技术服务组,编印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手册》,在全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3次,培训5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开展现场指导5次,为全县稻渔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佛坪县西岔河镇耖家庄村集体首家实施了稻渔综合项目试验示范60亩(稻鳅模式),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增收30余万元。(二)多措并举,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一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一年来,始终坚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做好水产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衔接和督办落实。细化推进措施和工作职责,把管日常和管长效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加强宣传和培训。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中心编印《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手册,发放资料100余份,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300余份,通过“两微一端”等宣传政策,积极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同时,不断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结合稻渔综合种养、渔业安全生产等相关产业技术服务,全市举办养殖技术、质量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4次,培训人员48人次。三是做好源头管控。以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治理行动为抓手,不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深入调研,做好安全风险预测,及时反馈。以养殖尾水处理、鱼菜共生、稻渔综合种养等技术推广为载体,认真开展养殖尾水处理、用药减量等“四大行动”,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督促和指导县辖区内17户重点养殖生产单位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生产者是养殖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分工,履行法律义务,规范生产行为,杜绝渔药使用。四是加大检测力度。全年配合开展县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10个样品,所有检测中均未发现使用禁用药现象。全年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7%,超过年初确定的合格率为98%的目标,保证了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三)认真开展水产养殖动物疫病测报工作,确保全县渔业生产安全。认真组织辖区定期开展水产动物疫病测报,每月按时上报6个监测点情况,全年共上报测报数据50条。还完成了县级鲤鱼疱疹病毒采样送检工作,并指导全县做好病害防控工作,确保全县渔业生产无较大疫病发生。同时,我县现已建立水产苗种检疫申报点3个,出具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证9份,确保了产地水产苗种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以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优化全县渔业生产结构。以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不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水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水产良种保种繁育工作。认真做好常规鲟鱼、秦岭细鳞鲑等的苗种繁育培育工作,全年共培育常规水产良种800余万尾,为全县渔业生产和鱼类增殖放流做好苗种供应,顺利完成了三河口库区的鱼类增殖放流供应任务;二是积极开展渔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工作。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基础上,我中心加快鲟鱼、金鳟、红鳟等名优水产品的示范推广,全县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不断增加,突破400亩;继续大力推广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池塘跑道推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一系列高效、生态的养殖技术,全县养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工作。今年共争取2021年省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资金60万元和保护区能力提升专项资金项目30万元,实现了以项目促基地发展,以科技促渔业发展的目标;四是以基地为平台,构建现代渔业展示新窗口。我中心依托渔业科技项目,选取基础条件好的池塘,开展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同时,积极配合县农技中心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教学,提升了水产从业人员的养殖理念和技术水平。(五)扎实做好渔业统计工作,按要求完成渔业统计报表。按照省市渔业统计工作安排,认真完成渔业统计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冷水鱼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4个冷水鱼养殖场辐射带动了周边80多户脱贫户就地务工,人均收入增加近2千元;由于近两年资金扶持力度大,加之我县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冷水鱼养殖水面面积由原来的100亩增加到现在的450余亩,逐步形成渔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600吨,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近两年我县冷水鱼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培训需求激增,而我站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2、随着农村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发展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逐渐增多,任务量大,与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有差距。(二)改进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培训,转变群众增收观念,从农业科技、思想意识、投资风险等方面助推农民脱贫。2.坚持规划统领,优化渔业产业布局,稳定现有水面养殖面积,大力开展以鲟鱼、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推广稻渔生态种养模式,重点打造水产养殖专业镇、村。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2年,我中心将继续以《佛坪县农业十四五规划》和《汉中市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引,以《汉中市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为重点,计划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高质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稻田泥鳅、鲫鱼、草鱼等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在田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检查指导,确保工程符合标准,满足养殖要求;加大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培训,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宣传产业成效,推介稻渔产品、传播稻渔文化、打响稻渔品牌,提高产业效益,高质量完成2022年150亩的稻渔任务。二是加大产地水产品抽检力度。积极配合省市产地水产品和风险监测抽检工作,开展并督促各养殖场(户)做好药残快检工作,重点开展常规水产品、名优、冷水鱼等药残检测工作,全年快检10个样品以上,确保全县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全年无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发生。三是加强苗种生产管理。督促指导苗种生产单位健全完善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苗种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加大县外采购苗种的质量管理,严禁采购有问题的苗种,严禁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四是加强宣传和技术服务。结合《汉中市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渔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我县稻渔综合种养和大鲵产业的优势,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强水产技术培训和服务,积极宣传全市渔业工作成效,为我市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