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政府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在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贯彻落实全县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全县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重要信息资源库、重点业务系统和相关技术条件建设,完善电子政务规章标准规范,建立与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推动全县党政单位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 | |
住所 |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和平路46号县政府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曾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县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66万元 | 0.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6月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市“智慧汉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智慧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现将勉县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2021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严格按照智慧汉中“一盘棋”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项目备案程序,全年未出现重复建设情况。二是自今年5月,在全县推广新版汉中市公文传输系统,目前应用较好,极大提高了日常办公效率,使用公文传输系统收发文占全年收发文总数达90%以上。三是扎实做好市长信箱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来件办理工作,办结率100%,12345政务服务热线满意率98%以上。四是会同发改、统计、财政、住建、经贸等部门全面梳理县内信息技术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积极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以及县内部分企业衔接,督导推进县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已全部完成。五是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及信息安全检测,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狠抓网络安全技术防范能力提升,保证了县四大家机关网络和相关业务系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全年未发生信息安全事件。(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争取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了集数据平台、产品展示、业务洽谈、直播带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县198个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无遗漏。累计培训电商运营和创业人员36场6500余人次,在淘宝、微信平台开设勉县特产馆2个,组织网络直播带货19场次,中央1台和中央7台《致富经》栏目对勉县农特产品进行宣传报道,累计培育年销售超100万元的电子商务企业6家,今年全县线上销售额达6.54亿元。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智慧农业有序推进。今年来,我县大力实施“金农工程”信息化项目,聚焦农业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多方争取投入,大胆探索实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合,全县158家农资门店监管全覆盖的农资智慧监管平台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共有3.6万农户在平台建立农业生产档案,涵盖全县传统种植农户总数的90%以上。紧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建成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6个。投资50万元的县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先后被中省确定为陕西省数字乡村服务试点县、农业农村电商扶贫试点县和110创新活动辐射带动县,为下一步发展数字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智慧工业稳健起步。围绕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实践探索,按照“5G+大数据平台”的运行模式,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建链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孵化新动能,实现了创新支撑工业协同式、高质量发展。企业投资3700万元,建成了陕钢汉中公司智慧环保系统、对陕钢汉中公司、尧柏水泥监测智能化平台、汉中锌业综合废渣利用智能化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86户,工业总量稳居全市第二。(三)智慧政务开局良好。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加快县政务中心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率先引入了桌面“云技术”,着力打造智慧政务。今年累计落实政务服务网上办事项1784项,网上平台办件5517件。探索开展了县镇村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试点调研,建成了省级标准化智能办税厅,开设了“云办税”服务专区,实现了办税业务线上解答、“云上”审核、“非接触式”领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优化再造审批服务事项审批流程,梳理缩减事项申报材料,许可事项审批办理时限较划转前减少20%、材料精简15%。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整合进陕西政务服务网,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手机APP、电子证照、投资项目审批平台等功能模块上线运行,初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一是单位人员编制与上级单位共用,人员力量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信息信息化建设专业领域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创新不够。改进措施:虽然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取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探索新措施、新方法,丰富形式,创新手段,提高工作成效。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开发应用智慧医疗、交通、环保、教育等平台系统,逐步实现各项智慧应用联动,全面实时的获取各方面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汇总和分析,实现政府领导决策智慧化、城市管理治理精准化。二是申报创建省级和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全面启动省级和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区、示范园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争取2022年完成1家省级、1家市级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认定工作。对列入创建计划的县循环经济产业园、陕钢集团汉钢公司、陕硬公司、汉中锌业公司等部门和企业,坚持靶向施策,积极查漏补缺,制定针对措施,确保顺利通利省市验收认定。三是引导企业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运营管理。探索智慧工厂模式,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大数据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骨干企业及传统产业提速赋能;积极运用“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投入模式,结合项目的公益性、功能性、商业性特点,充分借助社会资本,尤其是省内外优势企业、专业机构的力量,选择合适的建设运营模式,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四是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制定出台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特点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智慧产业发展,为智慧产业加快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持“培育、引进、使用”并重,培育造就一支符合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五是注重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智慧城市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瞄准高精尖端人才,积极汇报衔接争取,竭力推进与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院士、清华大学李海中教授等勉县籍高新科技人才的交流互动,动员他们情系家乡、回报桑梓,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和聘为县委、县政府经济顾问等方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囊团”和“源动力”。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与团队,强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院校等合作,定期开展信息化人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人员专业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