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蓝田县>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1 11:54
单位名称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病虫测报、防治和植物检疫;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住所 蓝田县北环路西段18号
法定代表人 蔺东峰
开办资金 130.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蓝田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0.85万元 130.85万元
网上名称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蓝田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业务(一)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完成局党委安排的玉山镇10个村20人下沉村组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确保村级防疫工作有效开展。2、做好办公区域及家属楼防疫消杀、消毒台账记录、疫情防控信息报送等工作。3、设立疫情防控值守点,坚持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出入登记、扫码制度,开展防疫知识宣传。(二)开展以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为主的粮油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控,坚决打赢防病虫保丰收攻坚战1、密切监测调查,广泛宣传指导。累计开展病虫监测调查67次,出动人员268人次,上报各类调查报表68次,及时摸清病虫动态。2、召开防控现场会,统防群防结合。为切实推进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先后于3月4日、4月13日先后承办了2次市级防控现场会。全县条锈病发生面积18.2万亩,共完成防治28.3万亩次,其中,统防9.1万亩,带动群众防控19.2万亩次。根据病虫发生分布及为害情况,先后向汤峪、普化、洩湖、华胥等镇累计发放1万亩草地贪夜蛾、玉米粘虫防控药剂,由镇政府及时发放到玉米虫害发生危害较重村组,并动员指导群众开展应急防控工作,有效遏制了虫害蔓延危害,玉米病虫害防治达26.5万亩次。3、开展防后回查,确保防治效果。在防治作业10天后,开展防效调查,对防治效果不佳的田块,由防治组织或农户开展二次防治,及时阻止病虫害复燃,确保了防治效果。省市植保部门技术专家组充分肯定我县的防控工作,并一致认定,我县总体防效在90%以上,圆满完成了防病虫保丰收任务。(三)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促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4万亩,减少化肥用量0.16万吨;全年农药使用商品量减少158千克,折百量减少50.06千克。1、开展农药化肥市场检查、用药用肥技术宣传指导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32场次2450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规范了农资秩序,确保农业生产药肥安全,提升了群众用药施肥技术。2、完成2021年度项目土壤样品(小麦田块)采集工作,完成19个镇街41个村173个土壤样品采集,并及时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值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累计化验500余项次。开展田间调查、记载、测产取样及室内考种等各项工作。完成我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施肥配方进行了优化,完成配方优化4个。3、建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区3000亩,为示范区补贴配方肥40吨,同时强化宣传指导,推进配方肥落地。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用药施肥,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技术,发放宣传资料40000余份,施肥配方上墙200个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会8场次,培训人数500余人,有力的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四)实施绿色粮食示范工程,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效果良好1、在汤峪镇、普化镇、三官庙镇各建立1个小麦万亩播种质量提升综合示范片,总面积3万亩,通过补贴发放配方肥,开展高质高效示范,提升了小麦播种质量。在汤峪镇肖坡村、焦岱镇柳家湾村共建立150亩宽幅沟播技术展示田,严格按照项目方案技术要求,规范操作,确保了项目实施效果,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2、在汤峪镇小寺村建立1个小麦、玉米千亩示范区,面积2000亩,并建设200亩固定示范园。在小麦全生育期积极推广宽幅播种、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526.2公斤,比当地大田亩增产201公斤,增产效果显著。按照省市夏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小麦宽幅沟播方案要求,并积极和村组以及农资供应企业联系,确保为示范区供应的农资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位。(五)开展食药用菌生产技术服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在灞源、蓝桥、葛牌等乡镇指导香菇、反季节平菇制袋及出菇管理。在玉山、汤峪、洩湖等乡镇村组指导羊肚菌出菇管理。在普化、汤峪等乡镇指导平菇培菌出菇。食用菌上料615万袋,其中香菇375万袋,平菇235万袋,其它菌类5万袋,羊肚菌种植74亩。(六)开展农作物“三情”调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1、开展苗情、病虫、墒情调查,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全年开展苗情调查产量核查7次,编写报告5篇,印发管理意见300余份,编发《病虫情报》12期。采取土壤墒情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定期采集土壤墒情数据,同时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加密测报频次,累计完成墒情测报24期,并及时上报市、县各部门,为各级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2、强化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开展旱地小麦节水补灌技术培训、粮食绿色示范区建设技术、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食用菌中药材生产管理、农业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秋淋天气抢收抢播、小麦宽幅沟播等技术宣传培训共计26场次,受训人员1500余人。培训技术干部、村组技术骨干、各类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户1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全年累计完成科技大培训2400余人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各类项目实施,经区县防效互评,平均防效达92.5%,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三、目前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学习忽紧忽松。2、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3、一些规章制度还需继续完善。四、整改措施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抓学习,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也是一个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载体。对促进单位活力,提升干部素质,凝聚团队力量,鼓舞职工士气,树立行业形象,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自加压力,寻找差距,在工作中增强干劲。2、加强现有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农技服务能力。农技中心积极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及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农学自考深造办法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以提高农技中心整体农技服务能力。3、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单位有序运转的保证。农技中心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有令则行,按章操作,良好的制度会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在单位形成一种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五、下一步打算1、做好三情测报工作,发布土壤墒情20期,苗情10期以上,病虫情报12期。2、做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工作。3、做好减量施肥技术示范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重点做好土样采集、试验示范、宣传培训、数据录入上报汇总、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更新等工作。4、做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工作。5、扎实做好农作物主要病虫监测预警工作。6、认真做好病虫防控技术宣传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编发技术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病虫防治宣传指导工作。7、建立农作物防控示范区,开展专业化防治作业示范,引导群防群治,提升我县病虫防治水平。8、加强加大农药门店日常监管力度,宣传培训科学用药技术,确保农业生产用药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9、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种苗安全。10、做好省市县安排的农作物各类试验示范工作。11、开展市级粮食主产县绿色示范区建设和省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的实施工作。12、开展全县食用菌及中药材的生产调查及技术指导工作。13、强化纪律作风,加强党建工作。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