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1 10:38
单位名称 定边县农业农村合作经济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审计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建设。
住所 定边县西环路农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王代印
开办资金 21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4.89万元 129.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一)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农村“三变”改革方面工作。已完成组级赋码颁证6个;共登记个人股东29.91万个,设置股权29.91万股。集体经济组织破“零”任务43个,已全部完成。集体经营收益的村0-5万元的18个、5-10万元的24个、10-50万元132个、50万元以上的11个。推荐了堆子梁镇仓房梁村等5个典型案例。推荐了郝滩镇郝滩村等16个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材料。利用中央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500万元,对30个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进行扶持,推广“借羊还羊”“借牛还牛”模式,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产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目前已挂入产权交易网流转土地11宗,土地面积14.69万亩,已成交4宗。3.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工作。截止11月底,我县已完成“一肩挑”村178个,完成率96%。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录入全部完成。按照省市安排,我县今年开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录入全国监管平台,截止10月底完成100%录入任务。共录入了20个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1个,集体经济组织村级户数7.99万户,组级户数0.13万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9.91万人,持有份额(股份)人员29.91万人。(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管理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移交及林地纠错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数据档案移交18个乡镇,剩余1个乡镇(学庄乡)正在整理、完善资料,准备移交。完成林地纠错15个乡镇,纠错面积101817.05亩。6.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试点。通过实地调查将砖井镇闫塘村和郝滩镇郝滩村列为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示范村。7.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数据确定、审核、汇总工作。完成了2021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数据确定、审核、汇总工作,共计兑付面积366.25万亩,兑付补贴资金18312.52万元。8.完成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审核兑付工作。2021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共计补贴面积264.28万亩,兑付补贴资金2642.82万元,通过“一卡通”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种粮农户。9.完成撂荒地面积摸底统计工作。安排农业系统370名包村干部会同各乡镇认真摸排。摸排出全县撂荒地面积6.56万亩,其中确权耕地撂荒面积49664.64亩,涉及10个乡镇,非确权耕地撂荒面积15899.48亩,涉及11个乡镇。摸排出易地扶贫搬迁户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后有122户撂荒面积65.46亩,易地扶贫搬迁户原承包地有73户撂荒10004.02亩。10.做好设施农用地退出耕地备案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耕地变更为设施农用地进行备案,2021年共完成设施农用地退出耕地备案共160宗,退出耕地面积571.62亩。11.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力度。健全了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成立了乡(镇)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及村级调解小组,2021年我中心共立案受理土地纠纷案件23起,及时受理率为100%。现已办结21起,其中裁决8起,调撤13起,结案率为87%。12.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2021年全县共受理宅基地申请379宗,133.17亩,涉及1173人,其中拟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申请宅基地70宗,24.54亩,涉及242人;宅基地已审批222宗,67.62亩,涉及683人,其中批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34宗,10.58亩,涉及81人。(三)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13.全面开展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为了将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定边县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切实解决农民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安排对全县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便民服务中心的18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发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问题84条,整治完成71条。14.完成农村“三资”信访专项审计。今年,根据县纪委要求,完成了盐场堡镇原烂泥池村、贺圈镇王来滩东杨圈村民小组、砖井镇王圈村蔡渠村民小组等村组专项财务审计,审计资金530余万元,审计出违规违纪资金18.5万元,有效化解农村信访矛盾,规范了村组财务管理。(四)强化政策指导,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5.促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评定省级示范社3家,省级百强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对2017年和2019年已认定的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监测,其中监测合格的29家,不合格的9家。新认定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组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填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平台,录入填报合作社237家。新认定家庭农场123家,同时对2020年之前认定的家庭农场进行规范化管理,认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9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对2014年已认定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7家进行了监测,其中监测合格的42家,不合格的5家。全年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家庭农场2610家。16.认真落实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安排,最终确定了定边县白湾子镇小涧子村经济联合社等2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定边县2021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围绕定边现代主导特色产业展开,完成服务面积共4.9万亩次,羊子疫病防治6.9万只/次,服务小农户429户。完成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中主体库的录入主体68个,进入名录系统的主体12个。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在改革过程中,总结了八种发展模式,分别为“资产经营型”“土地运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服务创收型”“利润分红型”“收益分配型”“生态效益型”。农民的增收渠道多起来全县18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全部有经营收入,实现破“零”村全覆盖,提前完成省市村集体经济破“零”工作任务。(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建设成果明显。今年,我县共认定各级各类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全县示范农民合作社总量达到112家。认定各类示范家庭农场39家,全县示范家庭农场数量达到266家。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管理更加规范,在全县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三)农村承包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基本建立。我县于2005年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县设立仲裁调解委员会,乡(镇)设置调解委员会,行政村组建调解小组,建成了乡村调解、市县仲裁、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搭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实现了调解责任“无盲点”、纠纷调处“无盲区”。(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得到规范。截止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面积80余万亩,其中通过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规范流转土地14.69万亩。三、存在困难及问题1.农经队伍不健全。我县各乡镇农经站无机构、无编制,人员短缺严重。县农经中心人员结构性短缺,严重缺少农村财务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人员。2.村集体经济质量不高。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发展比较缓慢,能够按股分红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较少。3.农村改革人才短板明显。从我县目前村干部现状看,文化程度还是不高,年龄偏大,经营管理能力不够,尤其是缺少懂经济、擅管理,能够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同时,一些村干部缺乏担当意识,创业精神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4.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村民小组账务未纳入村财乡管,各类征地补偿款长期挂账,造成村民信访不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不规范,村集体资产资源闲置问题突出。项目资产台账不健全,个别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未纳入“村账镇管”,存在导致个别村集体资产出现流失、被挪用的风险。四、下一年工作打算1.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计划对62个改革“空壳村”、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产业扶持,全面消除“空壳村”,壮大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修订完善《定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全县185个村委会的财务和19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进行规范。3.推动农经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落实《榆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争取在改革中解决乡镇农经站机构、人员问题,确保乡镇农经机构常设,人员稳定,事有人干。4.强化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改革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逐步解决农村土地承包遗留问题,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和宅基地管理。大力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农户住宅和宅基地使用权有效实现形式。5.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服务指导。开展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培训,清理一批“空壳社”、“僵尸社”,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新认定家庭农场100家,纳入名录管理系统。6.组织实施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在全县范围计划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4万亩,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