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水产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水产技术,促进渔业发展。贯彻执行《渔业法》,加强渔业渔政管理服务;编制和实施渔业发展规划,引导渔业可持续发展;开展全县水产渔业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渔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水产渔业病虫害防治;保护水产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稀有水生野生动植物。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事处后街8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明 | |
开办资金 | 1.5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4万元 | 6.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3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生产生态并重、增收增效并举推广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近年来,我站积极推广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一是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稻田生态渔业发展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既破解了国家要粮、社会要美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要效益的问题。在西口回族镇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推广300余亩,具稻鱼、稻虾、稻鳅等多种模式。在月河镇落实项目储备由绿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西川村新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00亩,购置鳅种400万尾,农用机具20台(套)。二是大力推广循环水生态养殖。循环水生态养殖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殖水体中的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等从水体中排出,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并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易操易控、保护环境、提质增效等优点。今年我站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协助商洛宝东养殖有限公司申报2022年省级财政渔业绿色发展项目用于增添智能增氧系统设备。(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引领由3家水产养殖企业承担了中央渔业发展项目,涉及补助资金100万元,8家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承担了省级财政渔业项目,涉及补助资金32万元。协助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100亩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示范,30亩大闸蟹精养池塘循环水改造;落实商洛宝东养殖有限公司完成1340m2尾水处理;落实镇安油湾养殖有限公司完成改扩建2000m2的仿生态大鲵养殖池循环水改造。完善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三)突出保护意识,开展秦岭大鲵驯养繁殖活动。镇安县柳树沟大鲵养殖有限公司申请承担了省级财政渔业项目,依托月河镇益星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打造以水产品“公司加农户”为主体,集现代农业采摘、旅游休闲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发展。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繁育大鲵苗种10万尾,实现综合销售收入30万元,净利润15万元的目标。(四)突出法制精神,落实“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紧紧围绕“四清四无”目标,结合秦岭生态整治专项整治、五乱治理、中国渔政亮剑专项执法行动先后开展了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整治、“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市场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禁捕“清源”和冬季大检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水域联合执法夜间巡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816人次,组织明查暗访、巡查检查10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12次,组织联合执法夜间巡查10次;设立禁捕退捕举报电话3个,受理举报线索81条。(五)突出安全责任,加大养殖环节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一方面,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安全生产巡查,对照“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内容,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予以消除;二方面,配合省市县的工作安排,开展专项鱼病测报、产地水产品检测检疫等工作,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的水产品市场抽检专项行动,确保流通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六)积极开展第一次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自接到任务以来,我站迅速行动,制定普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进村入户对当地养殖场的鱼、虾蟹、贝、两栖类等资源情况进行普查并采集影像资料,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共完成普查主体24家,养殖品种13种,完美完成水产种质资源普查任务。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社会效益:1、绿色水产发展迅速,稻渔综合种养成效显著。通过县岭鸿公司打造以红富贵小龙虾养殖基地为核心区,建设260亩的小龙虾标准化精养池塘5个,投放小龙虾苗种7500kg,大闸蟹苗种2000kg,实现生产优质小龙虾90吨,大闸蟹20吨。产值540万元。在公司的带动下,程家川川道涉及的4个村,规划了l00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地块,积极发展稻虾、稻鱼、稻蟹等多种种养模式。2、健康养殖规范化,冷水鱼养殖显成效。加快商洛宝东养殖有限公司在高峰镇鱼坪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进度,该基地占地面积15.27亩,设施渔业面积3800m²,投放冷水鱼苗种15万尾,出产优质冷水鱼120吨,产值400万元。3、开展仿生态驯养繁殖模式,保护珍稀秦岭大鲵资源。就是要通过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营造大鲵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确保大鲵生长繁育不受影响。目前,镇安县境内大鲵数量在15万尾左右,企业存量50吨,大鲵苗种10万尾。(二)经济效益:1、渔业产业发展稳中有升。水产养殖面积605亩,同比增加4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80亩,大鲵养殖面积70亩,中华鳖养殖面积30亩,冷水鱼养殖面积25亩;水产品产量650吨,同比增加8.3%,其中鱼类产量465吨(冷水鱼类产量170吨,大宗鱼类产量295吨),甲壳类产量110吨(小龙虾产量90吨,大闸蟹产量20吨),两栖类产量75吨(中华鳖产量25吨,大鲵产量50吨);渔业相关经济产值3520万元,同比增加37.7%,水产品产值270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20万元。2、水产养殖企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养殖品种受市场的影响增大。全县水产养殖企业24家,其中大鲵养殖企业10家,大鲵经营利用企业3家(专营餐饮1家),冷水鱼类养殖企业2家,小龙虾和大闸蟹养殖企业1家,中华鳖养殖企业2家,东北林蛙养殖企业1家,大宗鱼类养殖企业2家。3、设施渔业项目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增大。争取资金186万元,分别是中央渔业发展项目3个,涉及补助资金100万元,省级财政渔业项目8个,涉及补助资金86万元。创建商洛市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储备高质量渔业绿色发展项目6个,并上报省市;争取2022年商洛市农业农村领域重点建设项目两个,镇安县岭鸿生态·程家川稻渔养殖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12000万;镇安县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渔业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二是巴山区土壤条件差,砂土占比大,造成设施渔业成本加大,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三是养殖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接受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慢。五、整改措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引领企业承担省级、国家级发展项目,协助其对自己企业完成改造升级,如优化尾水处理、池塘翻修、清淤、配套电力设备改造等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二是增大资金投入,储备高质量渔业绿色发展项目。协助企业申报中央渔业发展项目、省级财政渔业项目等。创建商洛市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商洛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帮助企业更快发展。三是推广新技术、淘汰旧思维。大力推广稻田生态渔业和大力推广循环水生态养殖。稻田生态渔业发展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既破解了国家要粮、社会要美和农民要钱的矛盾,又能解决渔业要空间、要效益的问题。循环水生态养殖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殖水体中的固体物、悬浮物、可溶性物质等从水体中排出,并补充溶氧,使水质满足鱼类正常生长需要,并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易操易控、保护环境、提质增效等优点。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积极开展稻渔综合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通过养殖技术引进、养殖品种筛选、养殖标准制定、养殖区域挑选开展此项工作。重点是依托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镇安县绿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施西口镇程家川川道“一河两岸”四个村的稻渔综合种养规划,在岭鸿公司的带动下,逐年完成1260亩的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将程家川川道打造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鱼米之乡;同时,在月河镇西川村,积极规划落实200亩稻鳅生态种养模式,打造向河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条。2.积极开展冷水鱼养殖技术推广工作一是提升君君乐山泉公司冷水鱼养殖的生产水平,二是完善商洛宝东公司的基地建设内容,增强冷水鱼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三是积极开发新的冷水鱼养殖基特别是符合养殖条件的青铜关镇冷水资源。3.积极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工作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围绕“四清四无”目标,在立足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优势,为“长江十年禁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继续推进秦岭大鲵的保护和驯养繁殖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渔业法律法规,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振兴镇安的大鲵产业。4.积极开展鱼病检测和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特别是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地水产品的监管力度,鱼病测报、抽检、监测检疫等,配合国家、省市县等职能部门,规范养殖生产档案管理,特别是五项制度”,“两项登记”,抓好产地水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产地水产品零事故。全年完成水产品样品检测150个。5.积极开展第一次野生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在2021年养殖品种普查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开展县辖区内的野生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搞好野外普查调查、采集、数据归纳等技术性工作。完成省市落实的任务内容,按时卡点、准确及时的上报各项普查报表、核查各项普查内容。为第一次野生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