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安县> 镇安县柴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镇安县柴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2-05-31 10:02
单位名称 镇安县柴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服务“三农”业务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防疫和监管工作;开展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气象公共服务与灾害防御等工作;开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业生产、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等农村工作;开展农牧、水利、林业综合服务工作。
住所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柴坪镇柴坪村一组
法定代表人 冯礼铭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安县柴坪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万元 30.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柴坪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执行本单位的章程和各项制度。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3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工作。围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中心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产业脱贫各项政策,确保贫困户增收,脱贫成果巩固。扶贫到户政策见实效。农户农产品安全有效保障,农业综合保险投保4139户。合作社带贫益贫机制有效发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户数为1089户3603人,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基础。(二)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蚕桑、烤烟、板栗、茶叶四大产业规模不断升级,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得到有效实施。蚕桑产业在县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新老桑园科管11000亩,发放农户化肥108吨,覆盖全镇各村,桃园村、建国村、松柏村、东瓜村、柴坪村蚕桑产业千亩密植桑园已初步形成规模,全镇全年蚕量达到2700张,各蚕桑项目以入股分红、劳务雇工、土地流转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户163户,成为群众短平快的重要增收渠道。围绕优势茶园建设项目,同盛华产业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新增建设标准化茶园500亩,实现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促进群众直接增加收入600余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加大全镇11各村产业指导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板栗核桃科管工作,全镇现有核桃12200亩、板栗84800亩,每年直接带来经济收入2100元/户。(三)狠抓疫病疫情防治。我站抓早动快,按照县级业务部门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强化排查,及时处置,确保群众农业生产安全。一是针对草地夜贪娥病虫害防治,采取及早动员宣传,挂图讲解、传达防治知识,在全镇7个村投放监测设备,及时收集虫害预警信息,取得较好效果,全年未发现一起虫害,全镇玉米产业未受到影响。二是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我站及时成立防治专业队,负责整体施工,发放百虫全杀虫药28箱,发放诱捕器30个,采取奖励措施,动员农户上山捉虫,逐组、户、地块逐株数进行统一处治,共处置疫木1366多株,效果明显,将虫害降低到最小,未影响全镇核桃产量。三是生猪流行病疫情防控,为全面做好猪瘟疫情,我站及时吸取2020年教训,与各农户签订生猪养殖户承诺书,多方储备应急物资,夯实站、村、场户三级责任,动员护林员、防疫员进行常态化巡视监测,及时掌握镇内疫病动态,及时发现、尽早处理,确保生猪产业安全,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四)强化生态资源管护。一是镇天保护林站与各村、相关单位签订了防火责任合同,划分护林员管护责任区域,对全镇225名护林员全部分配管护面积,加强重点“五类人”监管,签订监管协议,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村组、山头、地块和个人,做到了防火区域无死角,责任不落肩。注重宣传发动,森林防火期内,动员镇村干部、护林员发放入户通知书4680余份,刷写永久性标语510条,张贴宣传标语1600条,多种形式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防火条例及法规,全年无一起森林火灾发生,全镇人民森林财产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结合省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我镇强化安排部署,大力动员宣传,全面开展线索排查、突击检查,全镇共排查落实重点管护人475人,开展“清山查套”行动,同时,严格森林采伐审批程序,凭证采伐,禁止一切乱采乱挖名贵树木,全镇无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发生,群众思想意识明显提高,私捕滥猎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三是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镇集中开展“五乱”排查集中整治行动,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并下发整改通知书28份。积极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制作大型环保宣传牌标语共35幅,印发宣传页4000份,确保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在我镇深入人心。四是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河道整治工作,配合县水政检察大队积极做好旬河采砂以及其他危害河道安全行为,全面提升河道生态环境。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取得的社会效益:农综站将产业发展作为强镇之本、致富之源,结合真情村情,依据全镇现有的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体,因地制宜,实施立体农业产业带,以“做大做强产业、做优传统产业、做强新兴产业”作为发展产业的总体思路,通过选准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做好利益联结等方法,形成了“山上林果、川道桑”、“长短结合、点面相接”的扶贫产业格局,户均2.5亩密植桑园、户养2头猪、2张蚕。户均1亩板栗林下魔芋、户均增收1.5万元的产业发展目标,保证每个贫困户都有产业支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户数为1020户3526人,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奠定基础。2.经济效益:今年我镇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蚕桑、烤烟、板栗、茶叶四大产业规模不断升级,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模式得到有效实施。农户农产品安全有效保障,农业综合保险投保4139户。二是产业扶贫项目大发展。合作社带贫益贫机制有效发挥,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户数为1020户3526人,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基础。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一是我站专业技术服务力量有欠缺,人员组成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二是群众思想意识落后,产业发展小而散,对新技术、新方式接纳能力差。五、整改措施。1、一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培训机会,加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我镇蚕桑及各村产业指导员作用,进一步充实我镇技术服务力量;强化督查检查,监督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2、加强农户科技培训力度,结合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等有利时机,邀请县农业科技服务指导中心专家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意识,提升群众种养殖水平;同时加强培育发展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挥联带作用,改变传统产业发展面貌。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配合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中心工作,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抓手,扎实落实土地流转、畜牧养殖、经济林科管、烤烟、蚕桑、茶叶等产业扶贫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脱贫质量。2、抓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一是进一步稳定粮食产量,做好春耕春播,确保完成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稳定发展,做好小麦条锈病等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二是加快农业产业项目实施,做好烤烟、蚕桑等产业项目的申报、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带贫益贫作用;三是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宣传农业各项保险政策组织农户积极投保;四是积极做好各项产业的任务落实。五是配合做好农村清洁行动工作落实。3、全力做好林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强林政资源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审核自用材办理;二是做好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发放工作,监督管理好生态护林员,做好辖区内林地资源保护和护林防火工作;三是积极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监督管理,严禁出现乱砍滥伐和擅自进行树种变更;四是积极做好贫困户经济林木科管项目,让农民享受到林业惠农政策;五是认真做好中药材发展及奖补政策兑现。4、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畜牧业的科技宣传和人员培训,培植规模养殖户,有效提高我镇畜禽存栏数和出栏率;二是组织做好春秋两季畜牧防疫工作,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完善防疫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5、全力保障水利通畅。一是做好安全饮水排查工作,协调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确保安全饮水不出问题;二是落实河长制责任制,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三是做好防洪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