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达仁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6次,研究单位重大事项。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单位正常运行,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项业务活动。(一)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今年以来,我镇围绕蚕桑、茶叶、核桃、板栗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镇安县支持产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十条措施》,全面完成产业扶贫任务,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全年养蚕2893张。新发展食用菌3.5万袋,兑现补助资金5.55万元。兑现地力补贴15812.75亩94.8765万元,兑现种粮补贴20696亩206960元。(二)全面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镇天保护林站与各村、相关单位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划分护林员管护责任区域,明确了“五类人”监管责任,确保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以来发放入户通知书5000余份,刷写标语120条,悬挂横幅80条,多种形式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确保全年无一起森林火灾发生。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结合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宣传动员,全面开展排查整治,强化林木林地资源管理。完成了核桃银杏大蚕蛾、板栗绿天牛、草地贪夜蛾、松线虫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加强经济林科管。在镇林业干部的技术指导下,全年科管板栗30000亩,核桃2000亩,贫困户发展中药材80亩,完成象园村、双河村“三化一片林”美化建设任务,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完成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助兑现工作。五是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完成172名护林员、8名兼职护林员的招聘工作,强化护林员日常考勤考核,定期开展护林防火培训演练,不断强化护林员综合素质。(三)全面履行防汛主体责任。一是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河道整治工作,镇级河长每周巡河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2次,全面开展河道“五乱”治理,确保河道整洁通畅,有效保障行洪安全。二是扎实做好防汛工作。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要求,及时制定更新防汛应急预案,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全面备齐防汛物资,实行24小时防汛带值班制度,确保汛期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三是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为了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确保农村供水长效有序,按照县上统一安排,全镇8个村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对居民生活用水进行了水费定价,制定了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及时开展水费收缴工作。目前水费收缴任务完成年度任务90%。四是全面开展安全饮水排查整治。不定期组织各村四支力量、包扶干部对农户安全饮水全面开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置,有效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四)全面开展畜牧防疫工作。一是全面落实畜牧奖补政策。2021年落实畜牧养殖增量补助522户30.6728万元,其中新增养猪923头补助18.46万元,新增新增养牛21头补助1.68万元,新增养羊124只补助2.48万元,新增养鸡2196只补助3.9528万元,新增养蜂205箱补助4.1万元。二是扎实做好春秋动物防疫。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防疫主体责任,确保辖区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三是扎实做好生猪混合感染疫情防控。面对生猪混合感染疫情严峻形势,我站夯实站、村、场户三级责任,安排防疫员进行常态化巡视监测,及时掌握镇内疫病动态。配合县畜牧中心开展集中扑杀,无害化处理病猪3户8头,及时拔除疫点,阻断了疫情传播蔓延,确保生猪产业安全。四是积极做好保险理赔工作。今年以来,受生猪混合感染疫情影响,我镇出现大范围生猪病死,为确保群众能够及时得到理赔,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加快办理理赔手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切实减少群众损失。(五)全面实施搬迁后续帮扶。立足我镇各搬迁点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社会融入、复垦复绿、权益保障等工作,加强搬迁后续帮扶政策落实,不断巩固提高脱贫成效,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四个搬迁安置点村民小组,选举产生了小组长,加强搬迁社区日常管理,确保社区生活秩序正常。二是完善栗茶家园、达仁粮站集中安置点后继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小菜园子工程,修建菜园子213块,修建便民大桥1座,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三是鼓励搬迁人口在扶贫工厂就近就地实现,落实扶贫工厂就业30人,引导外出转移就业418人,切实增加搬迁群众家庭收入。四是开展多层次的文化、法制教育等公共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多方位引导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搬迁新生活。(六)全面巩固脱贫成果。今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强化工作责任,狠抓政策落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一是不断强化责任落实。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全面落实镇、村工作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在履职尽责上带好头,在担当作为上作表率,一级带着一级干,把责任压实到人、把压力传导到位。二是建立脱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按照全县统一安排,制定完善《达仁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实施方案》等五个长效机制,注重帮扶长期效果,加强脱贫户动态监测,杜绝返贫现象发生,关注边缘户,防止新增,提高脱贫村、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三、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社会效益。通过落实产业扶持措施,我镇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农户产业收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蚕桑产业,通过扶持栽桑建园,全镇桑园面积扩大到9200亩,建设养蚕室20000余平米,年养蚕2000张,养蚕农户达到1460户,户均增收2000元,已成为我镇农户重点短平快增收项目,社会效益明显。2.经济效益。我镇茶叶、蚕桑、核桃、板栗等四大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全镇发展茶园7.38万亩、桑园13000亩,全年养蚕2893张,收入420万元,占全县40%份额,核桃3.5万亩、板栗3.2万亩、中药材1000亩、魔芋1600亩。仅茶叶、蚕桑两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通过产业带动实现2378户稳定增收。四、目前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不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仅4名,对农林畜牧等方面产业发展指导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发展小而散,农户对新技术、新方式接纳滞后,影响农业新技术推广和产业聚集规模化发展。五、整改措施。1.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我镇蚕桑、食用菌及各村产业指导员作用,进一步充实我镇技术服务力量;强化督查检查,监督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2.提高农户产业发展水平。邀请县农业科技服务指导中心专家对有产业农户进行实地指导,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意识,提升群众种养殖水平;同时加强培育发展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发挥联带作用,改变传统产业发展面貌。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面落实产业政策。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抓手,认真落实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经济林科管、烤烟、蚕桑、茶叶、魔芋、中药材等产业扶贫政策,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二)切实稳定粮食生产。一是进一步稳定粮食产量,做好春耕春播,确保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稳定发展,做好小麦条锈病等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二是加快农业产业项目实施,做好蚕桑、食用菌等产业项目的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带贫益贫作用;三是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发挥农业产业指导员作用,积极与县农广校联系,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宣传农业各项保险政策组织农户积极投保;四是积极做好各项产业任务的落实。五是配合做好农村清洁行动工作。(三)全力做好林业生产。一是加强林政资源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审核自用材办理;二是做好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发放工作,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做好辖区内林地资源保护和护林防火工作;三是积极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监管,严禁出现乱砍滥伐和擅自变更树种行为;四是积极做好“三书三长”经济林木科管项目,让农民享受到林业惠农政策;五是认真做好中药材产业奖补政策兑现。(四)积极推进畜牧工作。一是加强畜牧养殖宣传和培训,培植规模养殖户,有效提高我镇畜禽存栏数和出栏率;二是组织做好春秋两季畜牧防疫工作,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完善防疫网络建设,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置。(五)认真做好水利工作。一是开展好安全饮水排查工作,协调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确保安全饮水不出问题;二是落实河长制,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三是做好防洪防汛抗旱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