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督促落实各项防汛抗旱工作,协调解决各方面防汛抗旱事宜,掌握全县防汛抗旱动态,及时分析整理水旱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 |
住所 | 勉县和平路56号水利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靖立 | |
开办资金 | 272.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勉县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9.05万元 | 65.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防汛工作开展情况1、3月17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4月28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了组织动员和安排部署。入汛前,县、镇(办)、村(社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人员已调整落实到位。全县36座水库、2座尾矿库、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河段和山洪灾害危险区均落实了行政责任人、主管单位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镇(办)、镇(办)领导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防汛抗旱工作包抓责任制。2、科学编制预案,广泛宣传演练。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1年防洪预案修编工作的通知》,扎实培训防汛抗旱救灾知识。共修订完善县、镇、村各类预案174本,配发了《勉县防汛手册》,印发山洪灾害宣传册1万册,3月27日,开展了新一届村“两委”正职防汛业务培训,县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9次。3、提前储备物料,组建抢险队伍。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原则,通过集中储存、险工险段现场储备,以财政购置、市场和社会力量代储等多种方式,全县储备铁丝18吨、木桩1万根、块石5000m3、编织袋22万条、救生衣1400件、格宾笼500m3、个人防护用品600套、抢险装备600套、抢险车队2个、抢险机械15台;机械设备69台(辆),常用抢险工具1000套,抛投器20套,救生艇2艘,无人机1台,卫星电话11部及其他照明、通讯设备;落实人员5630人,成立了28个各类防汛指挥机构和150个巡堤查险及抢险队伍,实现汛情监测、传递、处置全覆盖。4、紧盯重点区域,落实防范措施。全县共有在册地质灾害点99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明确了各自职责,落实了监测人员和责任,严格执行全年监测、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制度。全县共有水库36座,总库容2610万立方米,其中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31座,按库落实了“三个责任人”和“三项措施”。全县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2条,每条河流编制了度汛预案,建立了县、镇、村、组、户五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御体系,落实了巡堤查险人员和责任,储备了应急物料。据调查登记,全县易受以下6类灾害(山洪暴发、江河涨水、尾矿库溃坝、塘库出险、山体滑坡、泥石流)威胁群众1823户5458人,其中5类重点人群(农村鳏寡孤居、留守妇女儿童、残障人员、偏远户、吊庄户)229户470人,落实了镇干部监护责任人64人,村干部监护责任人131人,邻里帮扶责任人175人。涉及“四边三撤”人员2115户4749人,落实了镇干部监护责任人307人,村干部监护责任人411人,邻里帮扶责任人686人,网格化管理责任人450,安置点268个。5、完善监测设施,及时灵通信息。我县实现了市县镇三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县级防汛、气象、水文汛情监测信息共享,全县共有自动雨量监测站74处、自动水位监测站5处,视频监控点12处,县域支流河道上下游联防监测点9处。6、多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汛。汛前与3个企业签订了抢险应急物资运输协议,共准备各类抢险车辆71台;与1个企业签订了防汛物资代储协议,储备块石10000m3,确保出现险情能及时调用车辆、物资抢险。在小砭河等4条支流设立监测点9处,与镇村签订协议落实了群防群测监测责任。(二)防汛工作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每次接到强降雨天气预报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做出重要批示,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全力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县防汛指挥部根据气象预报及时组织会商,先后发出24次紧急通知、25期预警信息,2次启动山洪灾害黄色(III级)预警,2次启动山洪灾害橙色(Ⅱ级)预警,1次启动山洪灾害红色(Ⅰ级)预警,2次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就应对强降雨天气过程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夯实防汛责任。二是加强河道巡查。根据河道流量及水势及时向河道沿岸镇村发出预警,相关部门和镇村巡查队伍加强河道巡查,清理河道内闲散、作业人员。四是全力抢险救灾。8.21灾情发生后,针对内涝严重县城处于半瘫痪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调度,连夜组织住建、城管、公安、社区干部力量200余人,死守路口、涵洞、泄洪口等重点部位,全力开展人员撤离、排洪疏浚等工作,做到了危险地段有人管、重点区域有人防,无次生灾害发生。针对部分区域停水问题:立即启动4个备用水源井,组织协调35辆车集中送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加派人员力量,逐段检修排查供水网管,全面清理7口淤积水源井,2天内恢复75%的供水能力,4天内城区群众生活全面恢复正常。针对部分区域停电问题:投入抢修人员2709人次,抢修车辆512台,应急电源车21台次,奋力抢修33条输电线,1天内中心城区全部恢复供电,恢复80%的停电户,4日内恢复高潮110kv变电站,7日内电力实现全部恢复。针对汉惠渠决口问题:组织干部群众200余人、动用工程机械3台,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于22日20时已全面完成封堵。针对通讯中断问题:出动抢修队伍53支,组织专业力量870余人,分赴173个受损基站抢险维修,8月22日恢复长沟河镇通信,8月23日恢复全县80%的通讯,8月27日通讯基站实现全面恢复。针对交通中断问题:组织应急抢险队伍200余人,出动机械设备65台,修复城乡道路517条468公里,22日当天抢通城乡交通主干道。针对长沟河等镇受灾严重的问题:迅速成立驻镇抗洪救灾指挥部,包抓县级干部驻镇指挥,镇村党员干部“白加黑”联轴转,成立民兵应急队,100余人到重灾区,与干部群众共同救灾,20余支“党员突击队”与时间赛跑,连夜转移安置涉险群众、抢修基础设施、查灾排险,灾后重建有序推动。针对全县受灾面积大、恢复重建任务重的问题:一是迅速成立全县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各项救灾工作。先后5次下发紧急通知,5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要求,贯彻落实市委“防汛救灾十条措施”,部署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和应对新的强降雨等工作。二是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主要领导昼夜坚守防汛指挥部指挥调度,35名县级领导、所有部门单位赶赴包抓联系镇村,广泛宣传动员,层层落实责任,3000余名县镇村党员干部集结一线防汛查灾救灾,转移安置群众6342人,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三是积极生产自救,160余支抢险队伍,5万余人奋战在抢险排险一线,投入资金约4500万元。8月25日,组织全体县级干部、部门镇办负责同志,在长沟河镇召开现抢险救灾现场会,开展警示教育,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再次筑牢“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防线,发出“开展生产自救,建设美丽家园”动员令。在城市,志愿服务突击队进社区、入店铺物资搬运、清淤清洁,抽掉11辆雾炮车全方位定时消杀。在农村,镇村干部、四只队伍全员行动,入户查灾、排查险情、处置隐患,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最快速度恢复了群众生活秩序。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农村群众的防汛意识还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群众的防汛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侥幸心理,没有主动避险意识,在出现重大险情须立即转移时,一些老百姓还守着自己的财产不撤,增加了防汛的阻力和工作量。2、工程性缺水严重。幸福渠灌区干渠长34公里,衬砌率不到60%,渗漏严重,今年夏伏旱,下游干渠1/3引不到水。抵御干旱能力弱,造成旱灾损失加重。四、明年工作打算1、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干部群众对防洪工作重要性认识;2、认真开展防汛大检查;3、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4、督促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5、强化水库防汛工作;6、加强县防汛办自身能力建设;7、加强防汛值班;8、加强防汛信息系统建设,确保防汛信息灵通;9、加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御力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绩效和受奖惩情况:无诉讼投诉情况: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