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延川县>
延川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
延川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1 09:44
单位名称
延川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
住所
延川县财政局五楼
法定代表人
张建华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单位章程执行情况:本年度单位名称、住所地址、单位性质均无发生变动,法定代表人更换为张建华。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章程执行管理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细则执行,资产损益情况正常上报,开办资金未在变更范围之内。没有受奖惩及投诉情况,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未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二、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2021年,我们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上账、下账和调拨工作,严格审批和认真登记每笔国有资产调账业务,实行国有资产上、下账业务分别造册登记,督促有关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到会计结算中心办理了调账业务。2021年共办理国有资产上账业务421笔、涉资金额358.01万元;办理国有资产报损、报废等下账业务24笔涉资金额119.98万元,办理各类国有资产转移调拨业务44笔涉资金额201.75万元。被撤销、合并的部门、单位,必须成立由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财会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资产清理小组,并将名单上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被撤销、合并部门、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后续工作,要在本部门、单位资产清理移交小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资产清理移交小组全面负责资产移交前的清查核对、登记造册、监督封存及办理财产移交等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一)盘点资产。对在用和库存的固定资产、借出的要全部收回,有损坏者照价赔偿;出租资产合同期满的要全部收回,未到期的必须手续完备。(二)核对资金。对在各银行开设的账户要与开户行进行核对,存款余额、库存现金、要逐项清点核实。要与财政及有关部门核对拨入经费及专项资金等预算指标及资金拨付情况,并经财政局及有关部门确认后,办理经费预算调整手续。(三)办理资产移交手续。通过清理核对,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后,填报有关报表,交政府财产验收移交小组验收并办理相应的资产划转手续。三、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开展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按照企业类型设置不同考核内容,科学反映企业负责人经营结果。有效提高企业各层次员工干事的积极性。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主要存在以下实际问题: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在我县当前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缺乏明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受制于人员编制等各管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业务部门中,熟悉资产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甚至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都很少,内部没有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分为。(二)、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透明度低,预算控制缺少规划。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很好的执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的采购环节也缺乏合理的决策研究机制,领导和采购人员在利益面前很容易动摇,产生一定的腐败现象。第二、缺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最终只能低价处置或报废处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提高思想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人员素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从领导抓起,明确自身的权利与责任,顺延时代的发展,转变管理观念,最大程度上担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重担。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为确保资产清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资产清查工作,解决资产清查种的重大问题,并对资产处置意见进行核准和审批。(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完善公司体质,构建公司战略中心、运营中心、企业中心的治理体系;优化公司机构设置,明晰职能定位,推进简政放权、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提高管理效能。成立专业公司管理委员会,完善运行机制,推进经营体制建设。(三)加强国有资产队伍建设1.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拓展和完善人才培养。2.创新管理体制,规范公司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工作职能。3.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