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行政管理与保管利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与职称评聘档案业务培训与社会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畅达路49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任斌 | |
开办资金 | 144.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6.18万元 | 82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来,榆阳区档案馆牢牢把握档案工作“三个走向”根本遵循,服务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一、开展业务情况区档案馆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自觉履行组织实施、管理检查、帮助教育、示范带头的责任。领导班子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集体决策,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一)加强教育引导。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三会一课”制度。4月16日,全体党员赴吴堡县进行“学党史、感党恩、守初心、担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5月19日,邀请区委党校袁芳老师作宣讲,激发全馆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精神状态。并开展党史知识竞赛2次,推动党史知识学习入脑入心。(二)开展专项整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榆阳区档案馆关于开展党建“灯下黑”“两张皮”问题专项治理的整改方案》。围绕4个方面共列出7个问题,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现已完成整改。(三)加强支部建设。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8月13日,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谈心谈话情况,围绕联系服务党员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重点,全体党员主动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严肃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积极落实。二是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入5000多元,为乡企城社区5条巷道安装路灯,为航建小区安装监控,保障社区居民出行安全。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双考评双报到”志愿服务。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开展了健康义诊、“童心向党”实践活动、交通疏导、法制宣传、扫雪除冰等志愿服务。(四)丰富党建活动。6月30日,上门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党员,为老党员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月1日,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转播。并评选出两名优秀共产党员,表彰先进,献礼“七一”,激励向先进看齐。(五)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是夯实思想基础。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二是加强党性教育。组织观看了《古田军号》《血战湘江》《长津湖》等优秀影片。三是深入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结合“6·9国际档案日”,开展档案法规宣传。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正确引导舆论,共推送文稿12篇,图文并茂,积极开辟意识形态建设新阵地。(六)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落实“五各不直接分管”制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二是开展警示教育,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警示教育片,坚定不移转变作风。三是倡导廉洁家风。组织观看“清风徐徐、德润榆阳”专题讲座,助力干部作风整顿。四是紧盯日常纪律落实。严格执行办公用品申购、干部去向登记等措施。并利用钉钉办公软件,严格考勤时间,人脸识别打卡,开展外出申请、请休假等一系列审批。五是强化廉洁意识。规范档案服务行为,杜绝单位工作人员在档案收集、管理鉴定及档案查阅中出现违规行为。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扎实做好档案业务指导。通过开展“归档月”活动,深入贯彻《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累计指导各部门、乡镇及街道办事处86次,促进全区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完善运行维护保障体系。与软件公司签订维护合同,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人员定期对机房数据进行备份和检查,并对运行维护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三)不断丰富档案馆藏。征集到马树槐榆林城70年代老照片2000余张,国民党二十七军档案目录和相关照片,家谱和图书若干本。并邀请治沙连老同志来馆辨认照片,整理出“红色娘子军工连”、“长城姑娘治沙连”等特色档案。(四)积极开展专题档案整理。一是进一步整理征集进馆的疫情防控照片、精准扶贫照片、解亮田报纸集、马树槐摄影作品。二是完成对定期库档案的鉴定。为下一步深入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奠定坚实基础。(五)着力发挥档案编研成果。一是投资10多万元,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编辑为展板、宣传册。在河滨公园等场所开展“档案话百年”系列宣传和“兰台春秋迎百年,红色记忆庆华诞”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等活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榆林人民获得解放的光辉历程。二是深入挖掘馆藏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制作《烈士韩元富》档案音频资料报送省档案馆。完成《榆阳区档案馆全总指南》、《档案业务指南》、《豪美酒店新冠疫情隔离纪实》和珍贵照片图册的编辑出版。(六)精心谋划精准扶贫档案整理。一是选择鱼河峁镇试点调研。研究制定了《榆阳区精准扶贫档案整理实施细则》《榆阳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导引》《榆阳区精准扶贫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和归档目录模板。二是举办了全区精准脱贫档案管理培训会。为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讲答疑解惑。三是开展业务指导。由主要领导带队,细分3个业务组,通过4轮工作,上门指导服务。从类别划分、保管期限、排列顺序、装订方法、卷(盒)规范填写、目录编写、装具统一等相关内容分批进行现场“手把手”指导和示范。适时跟进督促检查,确保扶贫档案应收尽收。四是争取到资金8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扶贫档案数字化。目前,全区17个行业部门,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17个行政村,4802户贫困户档案整理全部完成,形成永久档案88053件、30年档案56018件、10年档案11562件,户档4820盒(卷)、项目档案734卷,照片档案378张,电子目录、纸质目录、档案实体已全部完成移交,数字化加工实施完毕。(七)抢救修复珍贵档案。一是抢救修复榆林县邮政局1930年-1945年档案,使珍贵档案得以长久保存。二是对珍贵馆藏进行脱酸螯合保护、字迹固定、丝网加固等特殊化处理,并分批开展数字化加工。(八)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投资69万元开展对革命历史库、企业改制库、定期库的数字化加工,进行数据挂接。二是制定古籍数字化实施方案,投资48万元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扫描和OCR全文识别。近几年累计投资714万元对馆藏档案数字化,目前,我馆已数字化全宗112个,录入纸质档案62653卷,1373102件,馆藏档案数字化率高达98%。预计12月底,将实现全馆档案数字化。(九)搞好优质查阅利用,加强馆际档案交流。一是协调征集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现存民国时期榆林县政府档案目录。二是持续开展跨馆查档工作,解决群众异地查档困难。今年以来,共查阅窗口共接待来访查阅800余次,查档资料4000余卷,打印8000余件。其中,跨馆查阅2次,电话预约查档120多次,为政府决策、部门工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三、存在问题和建议一是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推动缓慢,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办理上费时费力,导致项目仍不能开工。建议加强馆建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充实懂工程建设的业务人才。二是馆内缺乏业务型人才。在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组织部门招录专充实业务人才。三是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对档案工作普遍不重视,建议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区委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快推进新馆项目建设。进一步对接国土、规划、住建、人防、消防等相关部门,完善项目相关手续,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工作,力争2022春季开工。(二)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搞好基层档案业务的培训,与高校、发达地区同行广泛合作,深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服务中心大局。与农业农村局等涉农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主动将档案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四)推进档案资料的接收。接收42个单位2002年至2012年档案并数字化,接收土地确权档案。(五)搞好数字化档案馆的规划。根据省市的要求,精心规划好数字化档案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