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对供销系统各企业实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农副产品的购销工作,为农村、农业、农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榆林大道166号(区政府401室) |
法定代表人 |
李成浪 |
开办资金 |
436万元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129.35万元 |
5.88万元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榆阳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一个中心,以区委、区政府《榆阳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狠抓基层网络建设、农资化肥供应、“三位一体”合作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和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一、主要业务完成情况(一)围绕全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开展耕地面源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区供销社承担“持续压减铵态氮类化肥使用量,大面积推广“有机+无机施肥”替代碳铵,降低耕地面源污染”的改革任务。我们实施了两项举措:一是降低耕地面源污染,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在政府补贴化肥中,减少化肥供应5000吨,增加有机肥50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1.5万吨,化肥供应明显减少,并计划逐年减少,降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的耕地面源污染。二是开展测土配肥工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投资40万元建成了区级测土配肥工作站,派遣4名工作人员到榆林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学习测土技术,购置测土设备1台,秋收后在补浪河、巴拉素、红石桥、芹河4个乡镇的21自然村5000亩耕地中取样608份,年底完成土壤数据分析,为每年春耕配肥提供数据支持。(二)围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要求,开展了强基固本、业务拓展等工作。一是根据中省市改革要求,持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岔河则供销社改造提升,新建463平方米营业门店;投资55万元,建成了巴拉素供销社化肥储备库。二是持续推进可回收垃圾分拣试点工作。指导已建成的孟家湾、鱼河、牛家梁、金鸡滩再生资源分拣转运站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与榆阳区北承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分拣、市基地专业处理的模式,将收集的再生废旧物资集中分拣打包后,转运到市基地专业处理。三是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荣昌府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牛家梁镇落实1000亩红萝卜订单农业,从种、管、收、售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三)围绕省市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要求,积极推进合作试点工作一是制定了工作方案,争取区政府出台了《榆阳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实施方案》,启动巴拉素、补浪河、芹河3个乡镇供销社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二是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助力综合合作试点工作。与榆林市农业银行、榆阳区农商银行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具体合作内容及方式正在落实当中。(四)围绕全区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全年销售化肥6万吨,其中区补化肥3.9万吨,市补化肥2.1万吨,化肥每吨补贴150元,有机肥每吨补600元,使全区种地农民直接受益近1200万元。按照政策要求,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今年起,在政府补贴化肥中,减少化肥供应5000吨,增加有机肥5000吨,并逐年增减,降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造成的耕地面源污染。目前筹资2400万元,完成明年春耕化肥储备1.5万吨,确保明年春耕用费充足供应。(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区委下达的党建工作任务,细化职责任务,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落实。狠抓意识形态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增强干部职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意识。制定了党支部《创建“五星级党支部”的工作计划》,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抓工作,抓学习、抓创新、抓服务,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展党员“双考双评双报到”活动,6名在职党员到鼓楼办事处凯歌楼社区报到,参与社区防疫服务。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身上,全社人员自觉遵守有关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未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成效全年全系统实现商品销售1.9亿元,实现利税130万元;销售化肥6.1万吨(其中:区补化肥4.1万吨,市补化肥2万吨),完成了年计划的100%;化肥比上年减少0.5万吨,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比上年增加0.5万吨。油品销售1万吨,,电子商务平台农特产品销售600万元,榆阳好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销售农特产品800万元,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三、存在的问题(一)各乡镇基层社的村级代销点多数年久失修,维修改造资金需求量大。(二)实现“持续压减铵态氮类化肥使用量,降低耕地面源污染”工作目标,需财政持续投入,加大补贴力度,有效推广“有机+无机施肥”替代碳铵。(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受资金制约,网络组建滞后,业务进展缓慢,回收利用效果不明显。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抓好农资化肥供应工作。春耕前完成2万吨化肥储备,确保农资供应不误农事。组织好全年6.1万吨(市补2.2万吨,区补3.9万吨)化肥供应任务。严格实行补贴化肥实名制登记,确保政府每年1200万元的的惠农补助资金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让种地农民直接受益。按照政策要求,持续增加有机肥供应,在今年5000吨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吨有机肥,同时减少1000吨碳铵供应。(二)继续推进农村可回收垃圾分类转运试点工作。根据《榆阳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文件安排,以“政府主导、供销主管、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模式,继续推进孟家湾、鱼河、金鸡滩、牛家梁等乡镇农村可回收垃圾转运项目规范运营工作。(三)做好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提升榆林大才电子商务公司与本地农产品种植企业(专业社)的合作水平,充分发挥“榆阳好产品”、“榆林京东馆”网络销售平台作用,利用“陕北大大”商标,开发的系列产品,大力推广榆阳特产,努力做出品牌效益。(四)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新网工程”,维修改造可可盖供销社、刘官寨供销社,实现乡级供销社全部完成升级改造的目标。(五)区级测土配肥工作站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今年补浪河、巴拉素、红石桥、芹河4个乡镇21个自然村实施测土配肥的基础上,在增加4个乡镇20个自然村,主要针对耕地结板严重粮食产量低的自然村,开展了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对症施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六)全面推进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按照区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巴拉素、补浪河、芹河3个乡镇供销社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一是建设3个惠农服务站。对巴拉素、芹河、补浪河3个试点乡镇供销社营业场所进行改造升级。二是提升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带动能力和水平。开展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供给、再生资源回收和合作金融服务等“5+X”模式的基层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三是大力发展村级供销社。在3个试点乡镇改造11个村级惠农服务网点,实现乡镇供销社、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参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环境整治,共同受益的目标,解决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加强金融机构与供销合作社的联合合作。采用“供销+金融机构”的信用合作模式,在试点乡镇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网点(代办点)建设,通过布放惠农通金融设备、聚合码等,提供存贷款、移动支付等便民金融服务方式,为社有企业、乡镇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社员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榆林市供销社授予“全市供销社系统2021年度综合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