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滨区第一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中西医结合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科/精神科/传染科/结核病科/地方病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120急救中心/肾透析/康复医学科/内窥镜科/运动医学科/职业病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体检科/供应室>诊疗与护理等。医学教学:医科大学生临床教学、实习;医科中专生临床教学、实习医学研究:医疗专项课题研究、慢性病管理卫生医疗人员培训: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汉滨区西大街金银巷4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龙涛 | |
开办资金 | 8894.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滨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82.63万元 | 1269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5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度,我单位在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二、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建设高质量学科体系,推进业务技术水平发展,全面巩固提升药械部、后勤保障部、外联部、心电诊断中心、超声诊断中心、口腔诊疗中心、放射诊断中心、康复中心、内镜中心、皮肤诊疗中心改革,成立专项工作组把现有的“三部七中心”建设工作抓好、抓细,目前已经开始良性运转。同时围绕“救脑救心救命”,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以神经内科、胸神外科、心内科、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导管室为主体架构,以及64排CT、1.5T核磁共振(MRI)等硬件设备陆续到位,使得卒中、胸痛、创伤中心的建设步伐更加迅速。对于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论证、备案管理,并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开展的安全性。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2021年招聘、调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65人,选送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229人次(其中市区内短期培训208人,长训21人(3个月以上)。接收各乡镇卫生院来院进修21人;接受实习生19人;规培11人。为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人才管理建设。我院今年派出骨干医师3名到常州二院进修学习。5月份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派4名专家来我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2021年常州专家接诊门急诊患者1524余人次、住院患者411余人次、教学查房次数89次、业务培训场次53次、培训医务人员720人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次数464次,参与社区、下乡义诊4次义诊人数135人。开展新生儿肺部超声技术一项新技术。(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巩固健康帮扶成果。继续抓好“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非合规费用控制在5%以内,严格执行健康扶贫相关民惠措施,减轻患者负担,出院后责任护士办理相关手续,切实让患者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做好大病救治及管理工作。截止12月新增救治大病人数92例,坚持因病施策,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严格临床路径管理,建立本院大病救治台账(诊断证明、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认真执行分级诊疗及转诊流程,对上转、下转患者开具转诊单。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专科联盟等平台“采取病人不动专家动”的措施,让贫困患者少跑路、不跑路。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选派第一书记2名、工作队员2名,继续选派28名帮扶干部与脱贫户开展结对帮扶。加强驻村工作管理和保障工作。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各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层面后评估工作。(三)牢抓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抗疫生产两不误。持续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线上线下全员培训,高风险科室、重点科室和部门、重点人员反复培训考核,并组织应急演练。不断完善、修订各类方案、应急预案,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防疫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承担区联防联控指挥部各项指令性任务:如辖区内医联体、医共体单位发热患者的转运任务、火车站、高速路口、机场回国人员转运任务;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人员、密接人员、重点省市及国外来安返安人员、待收监人员、安康监狱工作人员等人群的核酸采样工作;各考场医疗保障等。其中核酸采样257408人次,核酸检测178336人次(其中单检114971人次,混检63365人次),承担14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医疗保障任务。三、取得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2021年5月份申报了卒中地图医院并成功通过验收和授牌,10月迎接陕西省卒中专家检查并顺利通过验收。今年同时迎接胸痛中心检查3次,通过陕西省胸痛联盟验收,并通过了2021年第四批国家胸痛中心网上预审,等待现场评审。2021年共开展18项新技术。社会效益和医疗安全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各专业委员会也及时开展活动,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2021年手术总例数9092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逐步提高。导管室介入手术总计713,其中二级手术133、三级手术423,四级手术157,消化内镜中心手术604例,其中三级手术594例,四级手术10例。截至年底,我院双向转诊数达1877人次,其中社区及乡镇医院向我院转入了1370人次,我院向三级医院转入了507人次。截至2021年12月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讲座共计21次,通过讲座增强健康意识,培养健康习惯。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在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上还有待提高,如何巩固“无黑无恶”示范单位创建成果?将维护医院治安安全管理纳入长期工作目标、立足本职工作,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保障,同时积极配合街道办、社区,定期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全力发动宣传攻势,营造浓厚法制氛围。医院成立巡逻小分队,在院内周围不定时、不定点进行巡逻勘察,发现矛盾纠纷立即制止。(二)关于推进医院信息化工程建设步伐,达到临床、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将剩余的9个系统加快搭建,医保自审自查系统已使用,完善HIS系统与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对接上线工作,将医保部门、经办机构、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信息全部集中到医保信息平台上,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数据网。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业务,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适时启动三级医院创建工作。以结构性转变、质量性转变为载体,以拓展新业务、新技术为突破口,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加大质控力度和质量考核。完善人才、技术、设备投入,实现科研、学术发展新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二)完成医院整体规划评审,加快周边环境建设改造和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三)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选好学科带头人,建好专家工作站。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四)不断完善优化信息化功能和应用水平,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目标。(五)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五城联创、五星级院务公开等创建活动成果,提高医院社会形象与影响力。(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2021年10月20日至2026年10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度荣获全省民主管理微视频大赛二等奖、2021年度被汉滨区卫健局评为医疗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健康扶贫先进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互联网+医疗健康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