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0 16:47
单位名称 子长市中药材开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村中药材产业开发、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销售;产业开发、种植中药材,产品销售。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秀延街农业综合大楼4楼419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 何岩
开办资金 21.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万元 -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狠抓试验基地建设。在玉家湾镇枣林庄村分别建成了中药材新品种试验基地和乡村振兴板蓝根试验基地。新品种试验基地占地30亩,引进了红甜菜、雪菊、金花葵、红花等十多种品种,在延安大学两名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中红甜菜、雪菊、金花葵取得了成功,可以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建成乡村振兴板蓝根试验基地一块,占地80亩,精心设计“乡村振兴”四个大字,为明年展示我市中药材新形象搭建起新的平台。2.坚持示范先行,辐射带动全市中药材快速发展。调运黄芩苗子240万株,发展了瓦窑堡街道办中庄村、余家坪镇新庄库村黄芩示范基地300亩。调运板蓝根种子200公斤,发展了高台双井河板蓝示范基地200亩。积极发展艾叶,在余家坪镇落实500亩种植基地,种苗已经落实,准备明年春季栽植。通过示范带动,今年新发展中药材3000亩,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1万亩。3.做好中药材加工厂建设。通过中心协助,企业自建为主的方式,共投资30多万元,重新布局了玉家湾镇中药材初级加工厂,增添了部分加工设备,重新装修了厂容厂貌,新建了展室,为今后展示我市中药材新形象搭建了平台。4.做好技术培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新的动力。与延安大学两名教授达成了技术服务协议,定期为我市中药材发展出诊把脉、出谋划策,现场指导。一年来,共举办中药材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达800多人次。5.大力发展金银花,为今后我市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寻找出一条新路。9月份,与玉家湾镇联合赴甘肃宁县进行考察金银花,通过现场观摩,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与甘肃宁县谷和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了协议,在我市发展了金银花150亩进行试验示范。6.积极争取项目。通过与经发局沟通,我中心精心谋划,积极准备,申报了子长市中药材园区建设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已经获得了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立项申请批准,完成了在经发局项目入库工作,目前正在向省发改委申请。向省农业农村厅申报了科技驱动项目,初步列入省上明年计划。二、取得社会成效:全年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4.3万亩,创产值6450万元,其中油牡丹发展2万亩,道地中药材发展2.1万亩,蓖麻种植2000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供、销信息缺乏。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市场需求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二)产业发展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虽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中药材天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没能有效开展工作,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药农在生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三)产业规模不集中、品种结构单一,种植面积较小。受传统观念、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以农民自发的个体种植为主,生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呈现出小而杂的生产局面,品种仅仅是黄芪、黄芩、板蓝等几个品种,且种植不集中,种植面积较小:2、整改措施:1、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市场需求信息。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招聘技术人才。3、扩大规模集中种植形成产业化种植。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在玉家湾、南沟岔、涧峪岔等乡镇,选择若干个产业示范点,带动全市建设道地药材3000亩,加上以前的药材种植面积,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有量达到2.4万亩,着重抓好玉家湾镇枣林庄村黄芩示范点、南沟岔镇东沟河黄芪示范点、余家坪镇新庄库村黄芩示范点、南沟岔镇郑家湾综合示范点、涧峪岔镇双井河板蓝根示范点等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二)抓好中药材园区建设。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债券项目,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力争项目能够早日启动,打造生产种植、旅游观光、加工销售、文化展览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三)做好育苗基地建设。精心谋划,积极申报项目,认真规划,及时启动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争取投资100万元资金,建设50苗木繁育基地,解决我市中药材苗木供应问题。(四)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加强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技术协作,立足我市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推广红甜菜、金花葵等品种,引进试验柴胡、桔梗、苍术等品种,为今后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五)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聘请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两名博士生为技术顾问,定期举办培训班,做好现场技术指导,改变种植思路,提高种植技术,计划全年举办培训班4次,受训人员达1500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