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延安市水保生态治理中心)

延安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延安市水保生态治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30 16:40
单位名称 延安市水旱灾害防治监测中心(延安市水保生态治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挥防汛抗旱,减轻灾害损失。拟订防汛抗旱规范;审查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并实施;编报和审查防汛(洪)计划;防汛安全检查;雨水情传递;河道采沙证件发放、河道清障;防汛无线电联络和管理。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文化沟市水利局5楼
法定代表人 高亚飞
开办资金 1501.3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58.65万元 1977.6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市水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水保生态建设、水旱灾害防治监测等主要工作,紧密契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一)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一是流域治理任务超额完成。按照计划,我中心负责黄龙县马草沟小流域、宝塔区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富县南川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吴起县五谷城镇庄科沟流域、黄陵县店头镇高松树水保治理工程和黄陵县田庄镇梁峁水保示范园工程(二期)等6条流域治理,治理任务面积24.48km2。截至12月8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97km2,占下达任务的10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8.06公顷,营造水保林469.25公顷,新建经果林21.78公顷,建设景观林8.21公顷,完成水保封禁面积1980公顷;完成投资989.08万元,占计划任务的98.4%。目前黄龙县马草沟小流域已通过省级验收,其余5条流域送审待验收。另外,省水保移民工作中心11月22日至26日对我市9条已建成流域进行了竣工验收并原则上同意通过验收。二是涝池建设按期完成。按照年初计划,延长县3座,富县8座,洛川县9座,宜川县3座,黄陵县7座共计30座涝池全部建设完成。三是延河上游分洪道工程开局良好。4月份以来,我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延河上游分洪道工程规划调研、野外勘测、保护区边界确认、督促协调等工作,及时提出合理、科学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力促各项前期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项目已完成政府采购和合同签订,预计2022年1月底即可完成编制。二、水旱灾害防治监测工作有力有效今年我市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水旱灾害频发,且秋汛期长。1月1日至10月7日,我市平均累积降水量727.4毫米,全市平均累积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7.6%(268.5毫米),黄陵、洛川、黄龙、甘泉、宜川5县累积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极值,宝塔区、富县、延长、延川、志丹5县(区)累积降水量位于历史第2位。强降雨造成12个县(市、区)83864人受灾,房屋倒塌823间、受损15645间,农作物受灾24.38万亩,水利设施损毁180处,35座淤地坝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县区城市排水、路灯、堤防等毁坏严重,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1921户4365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28亿元。为有效预防应对恶劣天气和水旱灾害发生,我中心首先从“防”上下大力气,全要素整链条做足各项准备,从根本上做到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超前安排部署。3月份印发全年工作要点,4月30日,召开全市安全生产暨防汛抗旱视频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6月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6月30日,召开了王瑶、南沟门水库联防会议,全面落实重要水库安全度汛措施。二是从严落实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调整市防指组成人员,公布各节点120多名行政、技术、管理责任人名单;推行防指成员单位包抓县区制度,确保责任全覆盖,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岗上有人。三是全面督导检查。4月份开始,对市县重要防洪工程、重要城镇区域、重要基础实施、重点山洪地质灾害区域等进行全面、深入、详细的排查,共发现问题130个,由市防指以“一县一单”形式通报至各县区政府,限期整改、销号退出。四是科学修订预案。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主要河流防汛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度汛预案、超标准洪水方案等6大类方案预案,委托省水环境设计院编制了延河主城区洪水风险图,细化落实到每个细节;全面检修维护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制定了重要雨水情会商办法。五是强化队伍建设。组建专群相结合的抢险队伍260支,1.5万余人,同时建立水旱灾害防治专家库,组建信息系统应急抢修队伍,保证各个环节不出纰漏;4月份,举行全市防汛抗旱知识培训班,对新任责任人、防汛业务骨干及各水库管理责任人等11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6月3日,在吴起县边墙水库组织开展全市防汛抗洪抢险救援演练,县区及各水库累计开展培训演练28次,有效提高各级指挥决策、应急抢险、防灾自救和协调配合能力。同时及时补齐消耗物资,全市储备水旱灾害防治物资价值近2000万元。六是突出库坝安全。将确保库坝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行“两卡三预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库坝防汛“三个责任人”,严格执行库坝度汛运用计划,加大巡查力度,中型以上淤地坝隐患排查做到了“坝坝到位”,严格问题整改,有效保障库坝安全。进入汛期,全市上下严阵以待,有效应对,市防指15次印发强降水防御工作的通知,8次发出山洪灾害黄色预警和蓝色预警,启动全市防汛Ⅳ级响应1次、县级防汛Ⅳ级响应15次、镇级防汛Ⅳ级响应12次,防汛快报21期、防汛要情2期、防汛简报12期、先后4次向县区派出工作组33个132人次加强力量,并要求各组每2个小时报告一次现场情况,为全市防汛指挥决策和调度提供准确信息。市县水务部门及时加强水利防汛基础设施维护,确保设施防洪效益充分发挥。根据不同地区水旱灾情变化情况,启动抗旱应急Ⅳ级响应1次,累计发出抗旱快报9期。市水务局派出7个工作组深入安塞、宝塔、子长、吴起、志丹等县(市)区,配合各县(市、区)迅速行动,落实责任划片包乡,开展抗旱技术服务,调配各类水利工程、调用设备物资积极投入抗旱。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设备7869台(套),拉水车2.6万台,人力16.32万人次,灌溉面积129.95万亩,投入抗旱资金1913.69万元,大大降低了严重干旱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市委市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高位推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刚先后3次调研,2次主持召开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商调度会,多次做出批示,并亲赴子长市检查工作,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预测预判,科学有序调度,强化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市委副书记严汉平、副市长张强等市级领导多次深入城市社区、县乡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市委办和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市委市政府领导分片联系防汛工作通知》,市级各套班子成员包县区、包危险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社区干部包村包户,各级干部顶在最前沿,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落实,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三)包抓县域涉水工作切实到位。坚持市县水利“一盘棋”的系统理念,强化“服务式”包抓,助力黄陵、子长两县市在农村饮水保障、河湖“清四乱”、水旱防灾减灾、水利安全生产等方面向好向前发展。同时,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帮扶工作,打造黄陵县田庄镇田庄街村“水美乡村、水富乡村”建设示范点。三、存在问题(一)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保建设方面:一是项目审计与验收不协调。省市验收要求和县区审计要求时限不一,导致工作矛盾突出,效率不高;二是精品流域的打造滞后。各县选点没有严格坚持沿城、沿水、沿路的原则,精品点的布设不到位、不具体。直接影响了精品示范流域、重点流域精品示范点的打造工作;三是资料整理工作仍需加强。各县区对内业资料整理工作不重视,项目资料整理工作还是很不到位。(二)水旱灾害防治监测方面:一是麻痹侥幸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干部群众避险意识淡薄,防大水的警惕性仍然不高,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注重于抢、轻视于防的被动思想,对辖区内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对一些涉河工程和在建水利工程汛期的防洪安全意识比较淡漠;二是部分库坝管理不规范。部分小型水库预警设施条件差,管理人员数量少,抢险物料不足。相当数量淤地坝无放水设施,管护责任不落实,给防汛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三是防汛抗旱基础设施薄弱。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然不足,主要是河流控制性工程少,许多主要河段、城镇设防标准低;城市排水系统布设不合理,极易形成内涝;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严重不足,墒情、旱情测报系统尚未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抗旱工作需求。四、下一步工作一是抓好水保项目后续工作。根据中心主责主业变化情况,尽快完成完善各项后续工作。二是抓好冬春抗旱工作。冬春干旱是我市的常年写照,我们将加强水库蓄水、用水管理,做好供水计划,抓紧开展水利工程维修,同时做好抗旱准备,尤其加快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全力减少旱灾影响。三是抓好黄河防凌工作。加密凌情监测预报预警,认真制定落实防凌预案,备足防凌物资,强化军民联防,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确保壶口景区和沿河两岸防护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抓好下年度防灾减灾准备。超前准备,重点抓好组织动员发动、各类预案修编宣传、检查整改、河道执法清障、物资补充、队伍培训演练等工作,保证组织、工程、预案、物资、队伍“五到位”,同时抓好水毁工程的摸排上报和修复,为开展全年水旱灾害防治监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