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商南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顺利推进我县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暨健康促进行动,更好地为全县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流动人口基本情况2021年,全县流动人口10732人,其中流出人口10340人;市内85人,省内市外1726人,省外8529人。其中流入人口392人,市内81人,省内市外49人,省外262人。二、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政策宣传咨询。在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区,利用活动宣传日,开展有重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和政策咨询台,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开展健康咨询和知识讲座,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加强对流动人口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广泛普及流动人口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内容,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提升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全县共设置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宣传栏228期,每月更换宣传教育内容,印刷宣传资料24种,共计17338份。其中中医内容6种,宣传资料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二是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阵地。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地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阵地,依托企业“职工之家”、计生协会“会员之家”,医院门诊、体检等机会,以健康66条、职业病防治和疾病防治知识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设置宣传栏、内部电视、电子显示屏以及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防艾知识进社区企业”等惠及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六进”活动,向流动人员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职业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计生基本知识。截至目前开展公众咨询活动20次,参与人次3770人次;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76次,参加人次5311人次;业务培训3场。在医院门诊大厅以及接种门诊等地共累计播放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音像资料9种,共计播放94次,每次1—3个小时,共计200余小时,内容有“健康陕西”“公勺公筷”“新冠肺炎”等内容。(二)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为农民工“送温暖、送关怀、送服务”的关怀关爱活动。通过走访、扶助和慰问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困难和需求,还要特别关心节日期间农民工家中的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卫生健康方面的实际困难。一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留守老人保健服务和疾病防治。我县结合健康扶贫工作,结合医疗服务下乡活动、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及其家属掌握急救等基本卫生常识和技能,提高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营养与喂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继续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定期为适龄儿童发放营养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二是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医疗救治、帮扶等工作。我县要求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老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要树立强制报告意识,开展强制报告工作。医疗机构要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伤情鉴定、身心健康状况评估等工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保障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妇女医疗救助。三是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健康扶贫工作要求,积极启动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研究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信息,推进儿童友好型示范社区建设,配合中小学校和农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各地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喂养、营养膳食指导、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三)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一是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的覆盖面和满意度。二是引导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服务。依托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为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流动人口接受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已完善、建立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379份,孕产妇保健档案64份、0—6岁儿童健康保健手册1人,计划生育、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72人,发放叶酸49人,慢性病管理148人,宫颈癌70人、乳腺癌筛查71人,发放药具341人,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8人等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并积极引导、落实流动人口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四)依托陕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平台应用水平。紧紧围绕陕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加大对基层工作指导力度,确保镇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有力提高了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应用。系统应用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反馈率、生育接收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现居住地反馈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户籍地反馈率均达100%。二是加强镇(办)流动人口管理干部操作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制定了信息技术与操作技能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今年已对镇(办)卫生院干部进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操作系统专题培训1次。三是明确工作时限。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反馈各类信息,不能超时工作,保证工作的时效性。截止目前,全县镇级用户应用率达100%;各项反馈项目已达到反馈指标。(五)加强网上办证系统,提高办证质量。要求各镇(办)抓好辖区内村(社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网上、手机办理婚育证明工作。通过网上培训,提高了办证质量,坚持全面、准确、精细、动态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摸清流动人口底子,及时全面掌握流入和流出人口信息,建档立卡。三、取得的效益(一)陕西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应用水平不断得到优化。全县镇级用户应用率达100%,系统应用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反馈率、生育接收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现居住地反馈率、重点对象协查信息户籍地反馈率均达100%。(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宣传氛围显著提升。通过机构改革,资源整合,流动人口的宣传氛围浓厚。全县共设置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宣传栏228期,印刷宣传资料24种,共计17338份。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开展公众咨询活动20次,参与3770人次;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76次,参与5311人次;业务培训3场。(三)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扎实推进。完善、建立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379份,孕产妇保健档案64份、0—6岁儿童健康保健手册1人,计划生育、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72人,发放叶酸49人,慢性病管理148人,宫颈癌70人、乳腺癌筛查71人,发放药具341人,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8人等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四、存在问题(一)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尚待加强。由于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属于机构改革在原流管站基础上进行的更名变化,关于健康教育等具体业务还未进行资源整合,健康促进中心现有专业人员不足,机构力量有待整合和优化。(二)群众参与意识有待提高。我国健康教育与促进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由于创新不够、形式单一,健康教育规范设计、执行与评价的全过程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五、整改措施(一)加强基层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一是配备专职人员,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二是给予必要的经费保证,健康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公共卫生的健康教育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责任,理应加大投入。(二)整合辖区各种健康教育资源。整合资源,充分发动专业健康教育人员,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充分动员大众参与,实现相互合作,互惠互利,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才能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持续发展,使广大群众把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变成自觉行动,促使人群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六、下一步工作打算我县健康促进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总体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基本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健康教育全覆盖,使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