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蓝田县种子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种子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受农业局委托行使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质量及市场管理,并以农业局的名义对违反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处罚。 | |
住所 | 蓝田县蓝关镇城隍庙巷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小健 | |
开办资金 | 1.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蓝田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万元 | 1.37万元 | |
网上名称 | 蓝田县种子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鼎力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主要业务1、积极做好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共6场次,发放《种子法》读本500余本、“农民购种五警示”2000余份。2、全力做好农作物种子登记备案工作。对53个玉米品种(27.3万公斤),46个小麦品种(55.155万公斤)实行种子入库登记。种子生产经营品种网上备案76户,其中委托代销备案8户,经营不分装种子备案68户,备案品种单124份,保证合格种子调入。受理群众投诉两起(三官庙玉米种子投诉一起。厚镇玉米种子投诉一起),均及时予以处理,受到群众的满意。3、坚持新品种的示范、展示、推广工作。一是完成去年秋季种植小麦试验示范展示田的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及考种总结工作,示范品种22个,展示品种27个。二是按照市县安排及时做好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调查工作。调查小麦品种44个;三是完成种植夏播玉米密度试验、示范、展示工作,试验品种2组11个,示范品种8个,展示品种20个。四是今年秋季在三里镇镇王坡村、磨李村安排种植小麦新品种示范展示,示范品种24个,展示品种32个,试验示范展示工作的开展为我县农作物品种合理布局、科学搭配提供生产依据,促进农民增收。4、扎实开展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抽样玉米样品46个,小麦样品46个,油菜样品23个,蔬菜样品28个,经检测芽率全部合格,完成玉米、油菜品种转基因试纸条检测样品500余个,未发现转基因品种。5、安排种植小麦种子“三田”工作。今年在我县种植小麦“三田”品种3个,面积共计3000亩。其中良种田2500亩;原种田500亩。6、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尾工作。普查农作物品种52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鉴定合格30个,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7、完成农业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展种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全县种子经营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显著增强,为我县种子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全年无重大种子质量事故发生,有力维护了种子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为保障我县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示范展示工作的开展为农作物品种合理布局、科学搭配提供生产依据,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三、目前单位存在的问题1、种子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一是县种子管理站编制5人,现有在职职工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工勤人员5人,技术力量薄弱,懂管理又精通业务的人员更少,造成管理难以到位,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种子管理权利下移,导致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2、种子市场管理难度加大。一是《种子法》颁布后,种子零售门槛放低(种子法规定四种情况下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销售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只需种子企业委托,就可以销售。这些经销户大多分布在偏僻农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种子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更别说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和种子的适宜区域、特征特性等。大多数群众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如果种子出现问题,碍于面子,也都不了了之。一些批发商正是利用这一点,把未审定的、质量不合格的种子销往这些偏远地区。二是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实施后,办证条件提高,到期的种子经营企业没有条件办理新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而这些人员一直以此为业,因而只能违法采取无证经营的方式经营。三是市场上的品种多,标签标识不规范,一个品种多个包装、标签,标签未按规定印制在包装物表面等,给种子执法工作增加难度。四是大多数零售商是乡村小卖部、代销店,这类人员不懂法律,大多采取“游击战”,看见管理人员就把种子藏起来,管理人员走后再拿出来卖,导致执法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违法销售的种子,为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四、整改措施1、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建议县上增加人员编制,最好是农学专业毕业,增加执法监管和试验、示范经费投入。加大对执法人员学习培训投入,提高执法水平。通过组织种子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促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意识增强。二是加强对种子企业的从业人员法律、技术培训。通过法律、技术培训,增强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使种子企业从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设备操作和种子储藏、保管、检验等技术。三是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办班培训、持证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种子经营人员年度培训制度,强化警示教育,使种子经营人员知法、守法、精通业务。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如要有一定的学历、经过种子专业技术培训等。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选购优良种子。通过宣传车、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宣传有关种子法律法规和种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种子销售旺季,向农民发放选种、购种宣传材料,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如何购买优良种子,提高农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2、加大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认真搞好种子市场检查,检查品种是否审定,种子质量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坚决杜绝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经营的种子经营单位、门店;加强对种子质量的检查,尽快建立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加大对上市销售的种子的抽检力度。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重点打击;规范种子购销备案登记制度,重点检查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不健全单位,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给予警告和处罚。重点检查走村窜户和偏远农村代销店,建立长期有效的执法监管机制,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从而做到保证种子质量,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五、2022年主要工作计划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学习新种子法,进一步提高种子管理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为农服务意识。全年举办种子企业及经营户种子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班两期,力争培训率达到100%。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作风整顿的长效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性文明执法单位。3、积极做好扶贫帮扶工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及时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措施,使产业扶贫真正成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渠道。4、加大种子日常管理工作力度,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严格履行新种子法,加大重点农作物、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伪劣种子的查处力度;扩大抽检覆盖面,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5、以小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为重点,积极做好主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新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促进我县粮食和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发挥种子管理应有的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